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明代来华天主教徒资金之谜:天主教徒多是科学家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野史秘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明朝中晚期,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梯山航海,泛海八万里来到中国,抱着“来此拯救不幸的灵魂,使之免遭永恒的天谴”的理想,开始了他们的“精神远征”。传教士们小心翼翼地踏进中华帝国的大门,很快便发现,迎接自己的除友善的笑容外,还有警惕的目光,传教士们似乎用之不尽的钱财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猜疑,成为他们心中难解的谜。

  明朝最早试图进入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是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Francis Xavier)。1552年8月,沙勿略登上了距广东海岸仅30海里的上川岛,希望能够实现进入中国大陆传教的梦想。但是,明政府的禁令使当地的葡萄牙商人和中国商人都不敢冒险带他进入中国,在多种努力都付诸东流后,沙勿略抱憾病逝于上川岛上。1583年,罗明坚和利玛窦以学习中国文化为由,获准在广东肇庆留居,成为第一批成功进入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为了让中国人能更容易接纳自己,罗明坚与利玛窦沿用耶稣会在日本的经验,身穿袈裟,以佛教僧侣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为他们赢得了“西僧”的称号,也得到当地佛教僧侣的热烈欢迎。在当地官员的许可下,罗明坚和利玛窦在肇庆建立了耶稣会在中国内地建立的第一所欧式教堂??仙花寺,教堂内陈列着他们从欧洲带来的西洋镜、自鸣钟、日晷、三棱镜、意大利的花边织物、油画圣母像及利玛窦绘制的山海舆地全图等器物。这些代表着当时欧洲文明的西洋奇器,吸引了大量的达官贵人访问仙花寺,尤其是山海舆地全图,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来访的人们开始向仙花寺提供香料以充作祭香,提供灯油以供祭坛点灯,向传教士施舍食物与钱财,但人们很快发现这些“西僧”的与众不同之处,他们竟然不接受施舍。根据利玛窦的记载,入华的传教士为了避免被人们认为自己贪恋钱财,决定不接受人们的施舍,相反还常向官员、士大夫赠送一些西洋奇器。此举为传教士带来了不少好评,但很快也引起人们对传教士资金来源的猜疑。那么,明朝人眼中传教士的资金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一种观点认为,传教士的钱财是通过巫术也就是炼金术获得的。

  利玛窦是明朝在华传教士中名气最大的人,南昌是他成名的地方,他得到了分封在南昌的建安王、乐安王的赏识,并且与当地高层官员来往密切,成为众人眼中的奇人。在利玛窦寄自南昌的信中,他分析了自己获得名气的原因:第一,尽管他是从如此遥远地方来的异国人,却能正确地说、写汉语;第二,他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并谙记四书五经;第三,他在数学领域的知识;第四,他随身携带的珍奇物品如自鸣钟、三棱镜等;第五,大家相信他是一个炼金术士;最后是他布讲的教义。其中,之所以被认为是炼金术士,正是由于人们对传教士资金来源不明的猜想。事实上,由于传教士非常注意不让人们知道他们的财务来源,因此很早便引起人们对他们金钱来源的关注,认为传教士擅长炼金术便是最常见的解释。在当时社会上,有关传教士擅长炼金术的说法十分普及,这甚至成为一些人接近传教士的直接动因,例如利玛窦刚到中国不久,便有一个叫瞿太素的人跟随利玛窦学习了二年,而他所想学的正是炼金术。民间传言用死者头上取下的眼睛就可以看到传教士炼金的秘密,也有人将传教士搜集新生弃儿以便在他们死前为其洗礼,解释为传教士用新生儿的眼睛从事炼金术。

  另一种观点认为传教士的经费是外国商人所提供。

  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传教士王丰肃在南京建了一座新教堂,由于太过张扬,引起保守士大夫的不满。万历四十四年,笃信佛教的南京礼部侍郎沈?(音jue)连上三道奏疏,抨击传教士,掀起南京教案。在南京教案中,传教士经费问题成为追究的重点。在对王丰肃及部分信徒的审讯中,得知传教士的开支除修筑教堂及日常费用外,还有买人雇人的费用,教会还给每个信教者三两白银。当时民间还传言传教士为鼓励信徒传教,还根据成绩给予奖励,“能劝百人从者,赏自鸣钟、自鸣琴各一。若得青衿准十人,得一缙绅准百人”。虽然这些是审讯所得或民间流言,但其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天主教支付金钱以吸收人入教在其传教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如此巨大的资金是从何而来的呢?在第一次审讯中,王丰肃声称所有钱粮是由西洋国商船带到广东,每年约六百两,如要盖房就增至千两。在第二次审讯中,王丰肃进一步明确了从西洋国送到澳门,再由澳门商人转送传教士的运送线路。

  第三种观点认为传教士经费来自外国教徒的捐赠。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徐光启。徐光启是明末天主教徒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是为传教士辩护。尽管洋商提供与信徒捐赠都是来自国外,但却有很大的差异。在当时反教的士大夫看来,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是有险恶用心的,具体来说就是要与澳门的洋商里应外合,威胁中国内地。他们还列举了葡萄牙人在吕宋、台湾等地的活动以证明这种威胁的确实性。因此徐光启要证明传教士的费用与洋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一观点仅在对传教士比较友善的士大夫中较为流行,而反教士大夫却并不以为然。而且,事实上传教士经费确实有相当部分来自澳门洋商。

  明朝传教士为了显示自己传教的真诚、纯洁而在传教之初不接受施舍,为避免他们认为的不必要麻烦而尽量使经费来源不为人所知,结果反而引发了当时人们对传教士经费来源的诸多猜测,甚至成为人们反教的理由,这是传教士们当初始料未及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63613.html

相关阅读: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
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