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7)据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即为曹操所辑注。对于曹操的军事指挥才能,在《三国演义》中屡有展现,他的高级参谋,如荀攸、郭嘉等,也都十分叹服。甚至他的真正敌手,如孙权、刘备,乃至诸葛亮,也都不得不承认他“极善用兵”。就连极力尊刘贬曹的毛宗岗也由衷赞扬:“孙权之兵事决于大都督,刘备之兵事决于军师,而唯曹操则自揽其权,而独运其谋。虽有众谋士以赞之,而裁断出诸臣之上,又非刘备、孙权比也。观其每运一计,其始必为众将之所未知,其后乃为众将之所叹服。”(8)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无疑正是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所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个人修养和素质。
(9)
(12)
(15)
(21)
(22)突出而鲜明地体现这一点的是杀吕伯奢全家。在曹操的生涯中,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事例,但作者却分三步,层层递进而达到极致。第一步因怀疑而错杀。这首先在人们情感上激起波澜:本来是冒着极大风险和怀着满腔热诚去款待曹操二人,不想被杀,这是多么冤枉,又让人何等痛惜!而且八条鲜活的生命在一刹那间就被无情剥夺了,其凶狠残暴又怎能不在人们的心灵上引起震撼!但如果说对此人们尚能有一丝理解和谅解的话,那么到第二步对吕伯奢本人的“明知”无辜而“故杀”,所感到的不仅是“凶狠残暴”,而且是“阴险狠毒”;在心理上不仅是“震撼”,而且是“震怒”;尽管曹操的自我辩解不无一定道理。就在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接近“极限”时,第三步,曹操的一句令人惊骇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进一步把一个极端残忍、自私的曹操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三层意思,层层递进,在曹操无比丰富、复杂的一生中,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小小事例,从思维到语言,从情感到动作,极为形象、逼真地勾勒出曹操的可憎面目,可见作者有多么高超的写作技巧。但是,极力贬斥曹操的毛宗岗对此却另有一番评论:“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乎?至于讲道学诸公,且反其语曰:‘宁使人负我,休教我负人’。非不说得好听,然察其行事,却是步步私学孟德二语者,则孟德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而此曹之口是心非,而反不如孟德之直捷痛快也。吾故曰:‘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23)这一段“宏论”不但揭露了口是心非的“道学诸公”的虚假伪善,而且也赞扬了曹操的“过人处”:心口如一,直抒胸臆,敢于说出也是别人所想但绝不敢说出的话。曹操既能毫不隐晦、坦诚直率地说出如此“阴险狠毒”的话,又毫不犹豫、坦然自若地做出如此“残忍暴虐”的事,请问还有什么样的话他不敢说、还有什么样的事他不敢做呢?他还有什么需要对他人遮遮掩掩或者人不人、鬼不鬼地耍两面派呢?若诚如此,则曹操的奸险狡诈又从何而来?在不经意间,《三国演义》作者及称曹操是“奸绝”的毛宗岗反打了自己一记耳光,从而反证了曹操是光明磊落、胸襟坦荡之人:此为曹操形象又一悖论。
(24)在《三国演义》中,“借仓官王?之头以压军心”,是表现曹操“奸险狡诈”的典型事例。袁术僭号称帝,曹操亲率大军讨伐。袁术纳部下建议,留10万兵坚守寿春,自率余众渡淮而去。“却说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操催军速战,李丰等闭门不出。操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第十七回)曹军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而这正是袁术所期达到的战术效果:坚守不战,拖延时间,待“彼兵粮尽,必然生变”。战又战不得,退又不能退;相拒下去危险更大:如何破解这道难题?确乎难矣。无疑这是一个连环式反应:时间决定军粮,军粮决定军心,军心决定胜负。时间、军粮、军心,这三者都很重要,但又如何在这三个要素上做好文章?就在曹操冥思苦索之际,仓官王?进帐请示:“兵多粮少,当如之何?”一个智慧的火花闪过脑际:兵多粮少,贵在速战,争取时间;而要速战,关键在激励军心。如何激励军心?曹操想到借王?请示之由,故教王?以小斛分粮,引起众怨;继之又以“故行小斛,盗窃官粮”将王?斩首示众,以释众怨一一以此为契机,严令诸将并力破敌。在上述步骤完成后,于是曹操下令:“如三日内不并力破贼,皆斩!”事果如所料,众将士奋勇战斗,攻下寿春,活捉了李丰等四员守将,并“焚烧伪造宫室殿宇,.一应犯禁之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59794.html
相关阅读: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