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四善二十七最”:古代官员如何考核?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典故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中说:“唐制,尚书考功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凡应考之官家,具录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读议其优劣,定为九等考第,然后送省。……今但付之士按吏据定式书于印纸,比者又令郡守定县令臧否高下,人亦不知所从出。”粗略看来,此言是说唐宋两朝考绩方式多有不同,宋代考绩不如唐朝严谨。

  考绩,也称考课,考核,课绩和考察,是对在职官吏政绩状况进行评价,确定等级和去留。洪迈写这段文字是指责当朝不好吗?不是!思忖《容斋随笔》主旨,洪迈决不会有此意。他不过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而已。确实,考绩走过遥远的路途之后,形成了意味深长的情势,一面是高层千方百计堵塞漏洞,另一面则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日益流于形式,严重程序化。

  查阅史书,官吏考核的制度和方法在我国源远流长。《尚书》中有“三载考绩,三年黜陟幽明”的说法,尽管此说未必真正实行过,但后来各朝大都采取了3年考绩的办法。考核的标准和内容,从先秦到清,历朝历代虽有很大差别,但大多包含对官吏自身的要求,对农业生产、户口情况、财政收入、社会治安以及能否发现人才等方面的内容。对官吏自身的考核,从先秦开始,就以德、能、功来要求官吏。荀子提出“德以叙位,能以授官。”唐代的“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就是把官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放在首位。至于劝课农桑,户口增加,狱讼无冤,推荐人才等等,则是考核官吏具体的业务能力。

  对官吏考核的方法有定期、不定期,逐级考核和专项考核等多种。从汉代至唐宋,大抵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明朝规定,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当然,不定期考核、逐级考核、单项考核也很流行。汉代实行逐级考核,皇帝考核丞相,三公;尚书考核列卿,御史中丞考核刺史、丞相和三公;刺史考核郡太守,郡太守考核县令、县长,县令考核乡三老、啬夫。采用多种方法考核以后,就可以定出等级来。汉代考核的结果,最好的称最,差的称殿。唐代官吏考核分为三等九级,即上、中、下三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级别。按“四善”“二十七最”的标准,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无最二善为中上,无最一善为中中,职事粗理,善最不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事乖理为下上,背公向私,职务废缺为下中,居官谄诈,贪浊有状为下下。明朝分为称职、平常和不称职三种等级。在三年内,两次考核称职,一次平常的,按称职算,两次称职,一次不称职,按称职算;一次称职,一次平常,一次不称职,按平常算;两次不称职,或两次平常,一次称职或一次不称职的,按不称职计算等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48749.html

相关阅读:刘正彦是谁?刘正彦生平介绍
朱高炽诚孝张皇后简介 朱高炽元配张皇后生平介绍
朱元璋为什么又叫朱重八?
刘秀兄弟刘?结局是什么 刘秀的祖先是谁
盘点:当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贵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