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回忆:丁玲把王震比喻成“寒冬里的火柴”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王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战争期间,为粉碎国民党对延安的围困封锁,延安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闻名中外。建国后,王震先后出任农垦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震于1908年4月11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的农家。少时因家境贫寒,几度辍学。十三岁就外出打工,十六岁开始参加革命。尽管读书不多,但他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因而特别尊重文化,特别尊重文化人。这种情结延续了一生。

2008年4月11日,中央举行纪念王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习近平在发言中指出:“王震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干部,善于团结使用知识分子。”“在领导开发北大荒的日子里,他对被错划成右派下放的诗人艾青、作家丁玲夫妇等知识分子仍然以同志相待,给予他们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起信心,投入北大荒的建设之中。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大力推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许多知识分子建立起真诚的友谊,使知识分子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丁玲把王震比喻成“寒冬里的火柴”

1954年,时任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到修建黑龙江汤旺河森林铁路的铁道兵五师视察时,就被三江平原那一望无际的黑土地所吸引。王震在给五师官兵作报告时,特别提到毛主席、周总理为粮食的事万分操心。他说,铁道兵部队如果能在北大荒办农场,生产更多的粮食,也是为毛主席和周总理分忧。1954年10月14日,五师副师长余友清带领一支由800多名转业复员官兵和经公安部批准的5000多名劳改犯人等组成的队伍从驻地出发,开进了北大荒。经过几年努力,北大荒终于初

具规模。

1958年初,解放军开始裁军。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主动提出接收复员转业军人来北大荒。从当年3月到5月,数万复转官兵响应号召,涌向了北大荒。大量人员在黑龙江密山下了火车后,需转汽车。但因汽车运力不足,在现场的王震号召徒步进军。号称十万的复转军人就这样走向荒原腹地,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著名诗人郭沫若热情写出了《向地球开战》的诗篇。

与复转军人几乎同时间来到的,还有一支特别的1000多人的队伍,就是当年的右派分子,其中包括丁玲、艾青、聂绀弩、丁聪、吴祖光、尹瘦石、黄苗子等文化名人。这批人是王震主动争取来的。当王震在中央有关会议上提出这个要求时,有人吓了一跳,好心地说:“这么多右派你怎么能消化得了?吃下去要闹肚子的!”王震风趣地说:“十万大军我都吞下去了,还怕这些右派吗?我不但不怕,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们改造成有用的人才。”

著名作家丁玲实际上是稍后才来到北大荒的。她和王震早在1936年时在延安就有了交往。1954年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散会后,王震隔着好多人,大声对丁玲说:“你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看了,写得特别好。”1955年,丁玲被打为“丁陈反党集团”。1957年,丁玲和冯雪峰被打成“右派反党集团”,丁玲的丈夫陈明也被划为右派,开除党籍。当时中央对丁玲这样的年龄较大名气较大的右派的处理,是允许他们留在北京,不用下放劳动。但

是丁玲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因为毛泽东曾告诉过她丁玲是个很好的同志,就是缺少锻炼,应该到基层去锻炼锻炼就更好了。丁玲在北京不断争取去北大荒的机会。因为没有得到批准,陈明就只身一人,随1000多人的大队伍先行一步。

王震为了妥善安排这些他所尊重的文化人,煞费苦心。从这1000多人登上火车的那一刻开始,王震就给他们营造了一个特别温馨的氛围。陈明后来回忆道:“农垦部特地安排了一趟专列,把我们从北京直送农场所在地黑龙江密山,一路上照顾得很仔细,发了干粮,有肉食,有面包;到了大站,站上都准备了滚热的稀粥等着我们;我们三个人有一个卧铺,可以轮流躺下休息。带队的是转业军人,一路上和我们有说有笑,他们绝口不提‘下放’‘改造’那些带刺激性的字眼,而是说他们和大家一起去建设边疆、一起去劳动锻炼。”

不久丁玲收到了陈明的来信。在信中,陈明绘声绘色地给她介绍了他们这些右派怎样和农场农工们一起在冰天雪地里劳动的情景。陈明还十分高兴地介绍了王震同志去他们那个生产队看望他们的情景。王震同志笑容满面,不等队指导员作介绍,就大声说道:“我是王震,向同志们问好!同志们,总理让我来看望大家。我是来看你们的,是来和你们交朋友的,你们要不要呀?”

陈明在信中还告诉丁玲:“王震同志向我问起了你,我把你也曾打算来北大荒的想法讲了,并且希望得到支持,王震同志当时满口答应:好嘛,她来北大荒,我同意。”

这样,丁玲终于可以前往北大荒落户了。1958年6月29日凌晨,丁玲乘火车来到密山,当天上午就见到了王震。

以前他们每次见面,王震都是大声地有说有笑。这一次虽然表情有些严肃,但话语里仍然透露着关怀。王震最后对她说:“思想问题嘛!我以为你下来几年,埋头工作,默默无闻,对你是有好处的。”

王震看了看地图,然后说道:“陈明在八五三农场,他那个地方是新建点,条件苦一点,你就不要到那里去了,你们换个地方,到汤原农场吧,我已经叫他们打电话给八五三农场,调陈明来,同你一道去汤原农场。那里在铁道线上,交通方便些,离佳木斯近,条件好些,让他们给你们一栋宿舍。”

丁玲点了点头。王震又说:“你这个人我看还是很开朗、很不在乎的。过两年摘了帽子,给你条件,你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你愿意到哪里就可以去哪里。这里的天下很大,写作的素材也多得很哪!”

王震当面给汤原农场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交给丁玲,说道:“安心等陈明,他一、两天就到了。”这样,丁玲和陈明就开始了在北大荒的日子。

1959年夏天,王震到佳木斯,在宾馆接见了丁玲和陈明。一见面就说:“叫你们来,让你们休息几天,就住在这里。今后可以常来,也住在这里。”在佳木斯的几天里,有时他让秘书找丁玲他们到他的房间里共进午餐,有时邀他们看电影或参加晚会。

丁玲和陈明在佳木斯的那几天,过得很愉快。一次午餐时,王震对丁玲说:“今年中央要解决一部分人的摘帽问题,这里面没有你。”丁玲说:“我们下来时间不长,多锻炼多考验一个时期好。”王震又对丁玲说:“今年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7周年,你是不是要写一篇新的学习心得。”丁玲说:“有了新的学习心得,我一定会写。”谈话中,王震了解到丁玲对养鸡有浓厚的兴趣,便把自己带在手头的一本书面上用毛笔些有王震名字的《养禽学》送给了丁玲。当他们准备返回农场时,王震对他俩说:“你们已经劳动一年了,可以换一种劳动方式。脑力劳动也是劳动嘛。回到农场,你们可以教书,教文化,教业务,也可以教政治;教职工,也可以教干部。”这年秋收季节,丁玲和陈明分别担任了畜牧队和生产二队的专职文化教员。

你们队的生产情况和思想情况,以及同志们的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愿望,请给我来信。

共产主义的敬礼!

王震

六月二十六日于回佳市回京时刻”

虽然徐先国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王震,但他完全感受到了这位老将军对他这位年轻的右派朋友的关心爱护和对所有北大荒人的深情厚谊。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王老来信促人思考,令人难忘。他时刻惦记着北大荒,惦记着农场的发展和普通战士的成长和心愿。”“战士的心愿与将军的心愿应该是永远相通的。”

徐先国文章的最后一句道出了北大荒人的心声:“敬礼!老将军!一代拓荒者们怀念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41587.html

相关阅读: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