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山越屡叛,掣肘北进。孙权未能在曹操驰骋北方的时候及时北进,正是因为有山越在后为祸,难以远征。正如陈寿所评:“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其后诸葛亮欲北伐而首先南征,而且不厌其烦,要“但服其心”,也是同样的原因。第四、三国鼎立形势形成之后,尤其是夷陵战后,针对蜀弱、吴孤的客观现实,曹魏的战略重点是先吴后蜀,先后于222、224、225年发动三次针对吴国的大规模战役。234年,吴蜀联合,两路伐魏。曹睿命司马懿固守,与诸葛亮相据于祁山,而在东线大打出手,无疑也进一步印证了曹魏首先将东吴作为第一对手的决心。在这种悬殊的对抗下,孙权是很难有所进取的。关于袭取荆州,一直有看法认为是孙权背信弃义、破坏了联盟,只把眼光盯在荆州上,是没有大志的典型表现。对于和刘备集团的关系,吕蒙有一句话说的客观:“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日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面对孙刘皆弱,曹操独强的局势,孙权先于208年联刘抗曹,又于215年中分荆州;相对而言,两次孙权都有所退让,目的无非是以退为进,固两家之好,共同抗曹。但刘备集团错误的将孙权的忍让和蛰伏当作软弱,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两路伐中原的宏图中,在荆州问题上屡次穷兵黩武,向孙权示威。尤其是荆州守将关羽恃才傲物,作茧自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终有荆州之失,麦城之败。总整体上说,孙权虽然袭取荆州得手,但直接引发了孙刘两个集团的大规模火并,使原本处于被动的战略联盟彻底崩溃,使北图中原的战略构想变为梦想,应该属于战略失误。但是我们在分析孙权对荆州的选择是否正确的问题上,既不应站在刘备的立场上,也不应站在曹操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孙权自己的立场上来加以考虑。三国鼎立是一个相对的势力平衡,对于任何两家而言,另外一家的过度强大都是相当危险的。曹操南下,孙权联合刘备;关羽北上,孙权联合曹操。所有这些,不过是为了维持三家之间的一种大致的平衡而已。对于孙刘联盟的破裂,我们不应只看到孙权袭取荆州,也应看到刘备集团对荆州采取强硬乃至混赖的手段,也应看到刘备从川中动下公安,对孙权虎视耽耽、摩拳擦掌。因此,我个人认为,孙刘联盟的破裂,起因于刘备、结束于孙权,两家共同饮下了这杯同盟相残、他人得利的苦酒。此外,东吴人才的过早凋零也是孙权之志难以伸展的原因之一。周、鲁、吕江东三帅均于壮年辞世,其余虎将,若程、黄、甘、凌等大都死在孙权之前。江东地狭才少,难以为继,缺乏继续拓展的人力资源的支持,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39901.html
相关阅读: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