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八月,为了给将士们请赏,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武功郡王赵德昭挺身而出,他要替这些将士们说句话,替他们讨要平定太原时候的赏赐了。那么,赵德昭为什么要主动请缨呢?
三点足矣。首先,赵德昭认为必须颁赐。按照惯例,只要打了胜仗,就应该犒赏三军,即使打了一个败仗,也要发些抚恤金啥的,要是国家一分钱都不掏,以后谁还为国家打仗呢?当然了,虽然讨伐幽州失败了,但这不能跟平定太原混为一谈,所以国家还是要论功行赏的,这样才能安抚军心。
其次,赵德昭认为应该对赵家天下负责。对于赵德昭而言,赏罚不公,势必会导致军心动摇,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以后的战争,甚至会影响赵家天下的稳固。因此,作为皇子、作为赵家的一份子,赵德昭都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去好好地提醒一下这位皇帝二叔。最后,赵德昭认为自己的话应该好使。自古以来,作为外姓员工,如果想让老板掏钱,势必要难如登天;相反,如果让本家亲戚去劝说,结果却易如反掌。毕竟血浓于水,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活人,还得看看死人(赵匡胤)。
对于赵德昭而言,他是太宗的侄子,太宗即位后,他仍然是皇子,更是太宗最宠爱的人。所以,赵德昭觉得自己的话应该好使,自己的这个叔叔也应该接受这些建议。综上所述,因为赵德昭有替民做主的意愿,他也是赵家天下的一员,更认为自己的话好使,所以他毅然决然地入宫面圣,去阐述自己的思想,并走上了这条直言进谏的不归路。当然了,对于赵德昭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表扬的。
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要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光靠勇气和斗志,不一定就能够做成事,可能还会适得其反,甚至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里。单靠勇气行动的人,只能靠气势获胜,这叫作“鲁莽”;脑袋一团浆糊,盲人瞎马的玩儿命冲,最后只能掉下悬崖,这叫作“失足”;这种鲁莽加失足的人,虽然勇气可嘉,但最多称为“匹夫”,绝不能称为“英雄”。这个道理很简单,拥有勇气,虽然会让别人羡慕不已,但却未必能成功,甚至会白白送死,这就叫作“无谓的牺牲”。真正的英雄,是要爱惜自己生命的,因为他们要留着自己的性命,去成就更大的辉煌,这才叫真正的英雄。
不知死而死,是为无知;知死而死,是为无惧;知死而不死,才是无敌。只有这种“无敌”的人,才能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那么,这位挺身而出,主动请缨,为士兵讨要赏钱的赵德昭,他是不是一个英雄呢?要知道,在给这些士兵请赏前,赵德昭如果掂量过自己的分量,再看看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他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请赏这件事情,是多么的无知和搞笑了。因为之前“黄袍加身未遂”这件事情,已经让这位皇子进了赵光义的黑名单,更成为这位皇帝的一个心腹大患!
自古以来,在那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时代里,皇帝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怕别人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也来一次黄袍加身、改朝换代。因此,只要你敢谋反,不管罪证是否属实,你就算是完蛋了,等着被株连九族吧,就连皇帝自己的亲儿子,也绝不例外。一句话,赵德昭死定了。所以,当赵德昭夸夸其谈,替北征的将士们请功讨赏、陈述功过是非时,赵德昭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突然之间,他的二叔拍案而起、血灌瞳仁的勃然大怒,道:“等你当了皇帝后,再赏赐他们不迟!”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赵德昭自杀后,仅仅过了几天,意气风发的赵光义就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庆功仪式,他不仅高度表彰了那些收复河东的文臣武将们,还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犒赏。苍天可鉴,赵德昭在天之灵,不知作何感想?
除此之外,就在几天前,这位还后悔不已、痛哭流涕的二叔,居然大张旗鼓、高高兴兴地举办了庆功宴。看这个架势,真是除去了一块心头肉,彻底解开了一个大疙瘩,心里这叫一个痛快!古往今来,君主都是为自己着想的动物,他们是标准的人面兽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把任何生命和感情当作棋子。因此,在这个世界上,相信什么,也别相信这些冷血皇帝的话。这就是赵德昭用自己的生命,留给我们的最后启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36120.html
相关阅读:北宋史上的传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个铮臣
宋朝历史事件之澶渊之盟
岳飞的妻子李孝娥简介 历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宋朝人吃喝趣事:实行分餐制 吃饭不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