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国也曾有一支“笔部队”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在抗战史中,“笔部队”这个特殊的称谓最早来自日本。1937年7月11日,就在日本发表出兵华北的声明当天,其首相近卫文?就曾召集各新闻通讯社代表“恳谈”,要求他们为战争“协力”。

此后不久,日本的新闻与文艺被纳入到国家化的战争体制之中,各家报社、杂志社及文艺团体纷纷把作家派往中国。次年,日本人派出了由作家组成的“笔部队”随部队进入中国战场,并且撰写了大量美化这场侵略战争的文艺作品。

日本“笔部队”的猖狂行为,刺痛了中国作家。作家阿垅曾愤怒地撰文:“我不相信,‘伟大的作品’不产生于中国,而出现于日本;不产生于抗战,而出现于侵略!”为了同日本的“笔部队”较量,中国作家组成了自己的“笔部队”。

最先行动起来的是新闻工作者。早在卢沟桥开战之初,范长江、陆诒等记者便火速赶往战场进行采访。还有十余名中外记者组成了一支华北战地记者团,随部队一同行动。他们撰写的战地通讯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前线的战斗轨迹。

淞沪会战打响后,一批作家也被各家媒体派往战场采写战地报告。曹聚仁的《大江南线》、廖沫沙的《中原锁钥的襄樊》、谢冰莹的《军中随笔》、安娥的五幕歌剧《洪波曲》等作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华大地上的抗战场面。

抗战期间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曾多次派作家赴前线进行集体慰劳访问。老舍等15位作家,曾用164天的时间行走18500公里,穿越八个省份,到五个战区劳军。中途经陕州时,作家们距离日军营地最近时仅有18里地。

另外一些作家则直接参军支持抗战。1939年春,诗人臧克家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的名义,与姚雪垠、孙陵三人组成了一支“文艺人从军部队”,随参战部队赴前线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他们在战场上写下了大量讴歌英雄的诗篇。

一些文艺家和真正的战士一样,把生命奉献给了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作家王礼锡在长途跋涉慰问部队的途中积劳成疾,突发黄疸症,不治而逝;抗敌演剧队的赵曙中弹牺牲,张勇遇难于泥渊;刘保罗则在演出中因手枪走火而殉难。

这些看似文弱的书生,在他们的笔端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力量;残酷的战争和生死的历练,让他们对人生和时事有了更多感悟。臧克家在一首诗作中这样描写中国战场上的这支庞大的“笔部队”:

我们的笔部队,

渡过黄河,

盘过山岗,

在炮火下,

在轰炸中,

从这个战场

到那个战场,

我们有力量,

我们是一个集体,

我们有武器,

笔就是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13066.html

相关阅读: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