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覆灭是一个偶然的必然事件,有宋徽宗这个人只是使这个偶然来得更快更彻底一些罢了,失国之痛大概是这个男人生命里不可承受之重。我们现在无法揣摩被俘后北行路上这个悲剧皇帝的所感所想,是否他也有“去还是不去”的困惑呢?
在这里,我们遇到的仅仅是一个名叫赵佶的人,一个天才的画家,一个很有权力的画家,如此而已。
北宋后期,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徽宗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昏君”。但这时却是一个文化发达的年代,文人享有很高的地位,连历来不受重视的画师也拥有了很好的待遇。这主要源于赵佶的个人喜好。徽宗酷爱书画,他本人既是有名的书画家,又是绘画的倡导者。他曾下令广罗名画,汇编成集,对保存、记载传统遗迹起了很好的作用。在他的重视之下,宋代宫廷不仅设有画院,还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画家的政治、生活待遇,画院里的画家甚至还被授予品秩。画院的学员除了学习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种画科以外还需要学《说文》等等,用以提高文化修养。赵佶的最大爱好就是每天与这群画院里的同好赏画、作画、论画、评画。由于他要求画家们对描绘对象的表现的真实性,使得刻意求工、高度写实的画风得到极大的发展。这种刻意求真的描绘和笔墨风格,把花鸟画从古朴天真之趣变为精微灵动,从而使作品达到“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的艺术格调。
上海博物馆里就有一幅宋徽宗的画???《柳鸭芦雁图》。
《柳鸭芦雁图》的运笔、用墨以及设色都带有稚拙之感。柳鸭图的画面可分前后两部分,前段描绘的是一株柳树与几只白头鸭,后段是水滩旁大雁临水而饮。他的笔势纤劲清疏,观察物象极精确,不容半点马虎。羽毛、柳条、蓼花,哪怕是最微末的细节也同样一丝不苟。在这方面赵佶是很偏执的,正是因为他对细节的苛刻追求,造就了他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地位。如果观文可以知人,那赏画也可以。那种超乎寻常的工致清楚地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都是有缺点的,就看你从哪个角度看问题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17日第七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91489.html
相关阅读:宋朝历史事件之澶渊之盟
岳飞的妻子李孝娥简介 历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宋朝人吃喝趣事:实行分餐制 吃饭不讲究
北宋史上的传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个铮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