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刊登《晓峰:一片遗骸启封一段历史》后,宜昌市、夷陵区多位抗战文史专家向本报证实,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曾在此地与日军对峙、鏖战近四年,该师牺牲的将士超过3000人。
夷陵区抗战史研究专家简兴安介绍,1940年6月宜昌失守后,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简称预四师)师长付正模、副师长王中柱率部退居晓峰一带,而师部就在位于南边村枣子树岭的一个大地主家里,该师野战医院就位于河边的平地上。
1941年,是敌我双方拉锯战最为频繁的时期。当年,预四师曾参与小溪塔地区的反攻作战,先后在沙坝店子等处发生激烈战斗,该师伤亡惨重。在数年鏖战期间,该师超过3000名将士牺牲。
另外,该师在当地驻军期间,曾为地方做了不少实事,采取禁烟、禁毒措施,并创办小学。
文史专家讲述预四师在宜抗日往事
昨日,记者联系上宜昌抗战历史研究专家刘思华和简兴安,他们讲述了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在宜昌的战斗过程。
1940年6月宜昌沦陷,日军向西北方向进犯。黄花两河口以东地区均被日军占领,日军修筑了大量工事,明碉暗堡密布,铁丝网拉满山头,企图步步推进,进占四川。
第75军预备第四师,于1941年春担负小溪塔地区的防守,师部原驻雾渡河,是年春迁到晓峰南边村。专家介绍,预四师在宜的四年多时间里,经历最惨烈的战役是1941年冬的血战沙坝店子。
一日凌晨,师指挥部向10团下达夜袭沙坝店子日军据点的命令。约2点,主攻团进入预定区域,在离敌军阵地约300米的山地潜伏。当工兵剪第三道铁丝网时,触动了敌人的警报,一时敌军军犬狂叫,照明弹立即升空,我部1000余人顿时暴露无遗。
团长立即下令冲锋。我军一无掩体,二无战壕,一排排被日军火力扫倒,冲一次倒一批。三营营长冒着弹雨,带领50多人从侧面迂回,接近敌阵,连炸敌碉堡两个,接着与300多名日军短兵相接,展开惊心动魄的肉搏战。但因寡不敌众,10团在此次战役中仅剩下13人,其中3个重伤、5个轻伤。
专家介绍,预四师来晓峰之前,这里称得上“鸦片之乡”,种鸦片的面积超过现在农户种油菜的面积。
预四师来后,严令禁止种、吸、贩鸦片,轻者处以罚款,重者执行枪决。一名贩子以卖香烟为名,将毒品藏在伞把子里,被驻军查获后枪决。
宜昌沦陷后,大批难民涌向晓峰一带,大批学童无处读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师长付正模利用鸦片罚款作为经费,在师部所在地借用民房做教室,创办了“刚正民众小学校”,学校共三个班,六个年级,共一百六十多人。
学生多是难民子女,其次是当地学童,也有随军家属子女。入学儿童免交学费、书本费,笔墨纸张都由预四师供给。
预四师调防之后,该校移交地方继续办,改名为大峰乡中心小学南边分校 (现南边小学前身)。
预四师老战士易行锡曾回忆野战医院:重伤员存活机会很小
易行锡,是当年预四师的一名通讯兵。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夷陵区政协工作人员通过易行锡的口述,整理出一篇回忆文章。2年后,年近耄耋的易行锡与世长辞。昨日,记者多方辗转,找到了这篇写于15年前的文章??《回忆预四师在宜昌抗日的往事》。文中,详细记录了南边村野战医院的情况。
易行锡回忆,他每天都能看到成批伤员从前线运回。由于日军封锁了运输线,医药奇缺,全靠人工运送,民夫们从莲沱上山,经牛坪垭、下晓峰河、过张家口,才能运到野战医院。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不能及时送到。因此,一般到了重伤的将士,存活的机会就很小了。
有一次,担架排三天没回后方,医院就死了60多个伤员。开始对死者还能用白布裹一下,一人一个土坑掩埋,坑里可垫一点稻草。后因战事激烈,伤亡人数倍增,干脆几个人一坑或者几十人一坑。
一次,有个重伤员没法医治了,负责掩埋的一个士兵便将他抬出去准备埋掉。这个伤员口中喊着:“我还要杀敌报国,杀敌报国啊……”喊着喊着就断了气,在场者无不流泪。
预四师驻扎南边的4年多时间里,野战医院后面的山坡共掩埋了3000多将士的忠骨。凡排长以上的军官都单独刻了小石碑,凡士兵都把姓名刻在几块大石碑上。易行锡记得,其中一块石碑上就刻有800多士兵的姓名。
付正模师长在离开南边时,专门为该师捐躯的将士立了一块纪念碑,还买了一块公地,请当地的村民易敬香种这块公地,负责每年清明给埋在这里的将士上坟扫墓,以示怀念。易敬香每年遵嘱办理,直到解放为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88127.html
相关阅读: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