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许世友的一生,会发现其中有几个关键词:酒、母亲、武功。记者从诸多书籍、文章中截取了许世友人生中的一些传奇片段,以飨读者。
许世友和酒在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许世友可称得上是一位“饮中豪杰”。一直到逝世,他嗜酒之癖也未改变,可以说酒伴随了许将军的一生。
1933年1月23日,许世友率红34团解放了川北重镇巴中。之后的第四天是农历正月初一,他在参加团部会餐后,找到老部下吴庭辉要酒喝,吴庭辉为许世友舀了一脸盆玉米酒。有人将此事上告到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陈昌浩在团以上干部大会上宣布:“禁酒令还是要执行的,不过许世友可以喝一点儿!”有人对此提出异议,陈昌浩反驳说:“你有许世友那个酒量吗?没有就不能喝!”从此,许世友成为红四方面军中唯一可以公开喝酒的将领。
在山东,许世友喝了一次血酒。1943年春节前的一个上午,当着部队官兵的面,刚刚来到胶东军区担任司令员的许世友大声说道:“同志们,我们吃了大亏!敌人拉网式大‘扫荡’,制造了‘马石山惨案’。”说罢,他手起刀落,将之前准备好的鸡剁掉鸡头,让鸡血流到酒碗里,一口气喝了下去,大声说道:“今后,胶东如果再出现‘马石山惨案’这种情况,当杀我许某之头,就像这只鸡!”许世友实现了自己的誓言,终于领导胶东军民解放了山东半岛。
在人们的印象中,建国后许世友只喝三种酒:山东的金奖白兰地、安徽的古井贡酒和贵州的茅台酒。他喝酒向来公私分明,大量的饮酒花去他每月薪金的大半。
许世友的酒量可以称得上“战无不胜”,特别是盛年时,他和别人喝酒时桌子中间放个大空碗,叫做“滴酒罚一碗”。他身后立一名卫兵,叫做“监酒”,不但“监视”谁“耍滑”,而且具体执行罚酒任务,和许将军同样级别的上将,卫兵也敢动手得罪,叫做“各为其主”。一些被强迫吃罚酒的将军免不了向周总理告状诉苦。一次许世友到北京时,周总理请他喝酒。许世友一开始认定自己能喝过总理,没想到周总理细水长流,在谈笑间便喝干两瓶茅台酒,许世友彻底服了。在总理的规劝下,许世友答应不再勉强别人喝酒,同时自己每次喝酒争取不超过半斤。
许世友和母亲许世友非常孝顺,曾经五跪慈母。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许世友在少林寺学艺8年,习得一身好武功,不仅将师父传授的功夫熟记于心,还根据自己对螳螂的观察,融入少林刀法,独创了一套“螳螂刀”。
洛阳城里有一家办丧事,请少林寺和尚去念经做法事。方丈带着众僧走后的第四天,来了一股流寇,包围了少林寺,扬言要劫少林寺的武器和财宝。许世友主动站出来指挥这场战斗,他手持双刀,大开山门,立在大门口台阶上对付匪徒。匪徒一看势头不对,便推出他们的头领周端来。论武艺,许世友不是周端的对手,没几个回合就招架不住了。周端抓住许世友一个破绽,飞起一腿,直朝许世友的脑门踢来。许世友倒退几步,一个踉跄,往后便跌了下去。但周端刚一靠近,仰天躺着的许世友突然一招“螳螂展刀”,将周端双臂分开,两腿猛地一蹬。周端毫无防备,被踢在肩头,往后连连退了几丈远才收住脚步。接着许世友跳起,双刀夹击,取下了周端的首级。此后,许世友又经师父的精心指点,“螳螂刀”术大有长进。后来他曾经用这个绝招打败了许多武林高手。
许世友三回家乡
许世友将军对家乡大别山怀有特别浓厚的感情。从1950年至1985年的三十五年间,他共动议四次回家,结果三次成行,一次“流产”。
第一次是许世友在山东军区任司令员时的1952年。
那时,从新县到田埔,再至许家洼约三十公里的小路还未通汽车。许世友一行坐车到达新县后只好换骑马了。
骑马对于许世友而言并不陌生,而正好是他的强项和老本行,因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他曾经是骑兵司令。于是,他打马扬鞭,约摸走了四个钟头,便来到了好汉山的烈士墓地,当年此村中随许世友一起参加革命的共有十八位弟兄,在沙场上战死了十七位,其中有五位弟兄的遗体就埋在好汉山,只许世友一人身经百战后仍幸免于难。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蓦然一别三十多年,今天回乡他首先来到五位兄弟的墓前,向他们一一行了个庄严的军礼,尔后又为五座坟茔各添了几捧黄土,伫立片刻,泪水纵横。临别时,他对手下人员和乡亲们说:“百年后,我也要落叶归根,回家乡来陪伴这几位好兄弟。”
当他拉马缓缓走下山坡时,许家洼已经映入眼帘,举目望去,只见村头有位老太太正手搭荫棚,打量着远方的来客。
这老太太不是别人,就是许世友的母亲。她一身褴褛,灰白的乱发,在梯阶分明的额前飘摇,脚上虽然穿有一双破棉鞋,但却没有袜子,裸露出因包扎变形已皱裂的脚背,极度弯曲的背上,还背着一捆杂柴。
面对这位可怜的老人,许世友将军似曾相识,但又不敢冒认。后来倒是老太太首先发问:“你是有德娃?”年逾古稀的母亲终于辨认出自己的儿子。
“娘,娘呵!原来是您老人家……”说罢,扑通一声,许司令跪在母亲的脚下,泪如泉涌,旋即,他又起来,双手忙将老人肩上的那捆柴卸下来,尔后又跪下,母子俩抱头痛哭。
许世友将军的这一举动,将他手下的随从和听说后赶来的村干部和乡亲们惊呆了,弄得不知所措。
面对家乡的父母官,许世友气不打一处来,大吼一声:
“你们这些父母官是怎么当的,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上山砍柴,不管是谁家的娘,这么大的年纪都不能这样做哇!”
这次许世友回家乡只住了三天后就返回了济南。
许世友的第二次探家是他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时的1957年冬季。
那天,天气晴好,气温很低,北风料峭,寒凝大地。许世友一行十余人分乘三辆吉普车从南京出发。许世友和秘书及警卫员三人共乘第一辆车走在前边,其他随行人员分乘另外两辆车紧跟其后。
进入大别山区,许世友格外高兴,向随行人员介绍自己在山里如何斗土豪,打游击,出生入死。车到麻城福田河区境内,许世友特别激动,他对秘书说:
“前面不远就是我家乡,我提前也没告诉谁,在家的老娘还不知道我要回来,今天要给她老人家来个突然‘袭击’,带给她一个惊喜。”
车到福田河时,因前面路不通车,他只好叫三名驾驶员和汽车留下,自己带领随行人员徒步向许家洼行进。
经过了两天的旅途跋涉,下午太阳落山时,许世友一行踏进阔别五年的许家洼,那栋紧靠山坡的土砖青瓦屋,就是许世友的家。
刚一进门,许世友就认出了自己的母亲,身着土布大褂,正在为一头小猪喂食,虽然人比较清瘦,但身子还比较健康。许世友轻轻地叫了声:
“娘!有德回来看你来啦!”儿子突然回家,弄得许母又惊又喜,措手不及。
这次许世友回家虽然只住了两天三晚上,但他一步也未出门,自始至终都守候在母亲的身旁。
这次回来,当他看到老娘身体尚好,房子也修了一下,许世友非常高兴,为了答谢乡亲和村干部们的照顾,临别的头一天,他特地拿出五十块钱,吩咐手下随行人员买回一头大肥猪,宰了招待乡亲们。
不料这次分别竟是许世友将军与母亲的永别。
许世友的第三次回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1959年。这时许母已经逝世。
母亲去世时,许世友将军已得过死讯,因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加之台湾当局叫嚣要反攻大陆,将军军务缠身,没有能回家。这次他一进许家洼,在一位老乡亲的引导下,首先来到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泪水纵横,哽噎着念道:“娘呵,恕儿不孝,没有为您养老送终,有德今天回家向您请罪来啦!”
后来,他又脱下军装,叫乡亲们拿来扁担、簸箕和铁锹,亲自为母亲的坟墓砌石加土,在随行人员的帮助下,一直干了两个多小时才依依不舍地回到自己的家中。
这次回家后,当他得知家乡饿死不少人时,他既同情,又气愤,但又力不从心。为解乡亲们的燃眉之急,许世友从随行的司令部管理科孙凤仪科长那里借款一千元,当面分发给全村的父老乡亲,大人每人二十元,小孩每人十元。叫他们上街买点五谷杂粮度日。
他看到全村老少一个个面黄饥瘦,命如游丝,心里十分难受,于是,又打发秘书到镇上用高价买回了一头猪,宰后,在自家的门口煮了两大锅肉,让全村男女老少高高兴兴过个“年”。
听说许世友将军回家了,地、县、区、乡的干部特地赶来看望,并请许世友一行到县里吃一顿饭,顺便请他谈谈对家乡的感想和请他为家乡建设提点要求和建议。
当许世友听完县里的情况汇报以后,他很不满意,并板着脸说:“你们讲这好那好,到底是不是好?我看不是你们说的那回事,到处饿死人是好事?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的这个很简单的道理到你们手里就变了,硬要把他翻过来,说成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请问小河没水大河的水又从哪里来呢?”
见许世友发脾气,地县干部们一边打圆场,一边轻声辩驳说:“我们说的是国富民强。比如吃饭,首先要锅里有,锅里有,碗里才有。”
许世友越听越气愤,“什么锅里有,碗里有?锅里剩的不就是从大家碗里挖出去的。共产党的干部不要自欺欺人,不要只顾自己邀功升官,不顾群众死活,甚至对上欺骗党,对下坑害群众,中央一再讲要实事求是,到你们基层就全变了,群众明明是饥不饱食,衣不遮体,你们偏偏还说这好那好,真是那么回事?共产党的干部对上要讲党性,对下要讲良心。”许世友越说越冲动。
见将军大发雷霆,一位县委干部连忙出面解围说:
“首长,咱们开饭吧!边吃边谈。”谁都希望早点结束这尴尬的局面。
“不忍心吃这顿饭,走,告辞!”将军说罢便起身不顾礼节地拂袖而去。
1983年8月,已经七十八岁的许世友将军知道自己的生命不长了。这次他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许家洼再看一眼。于是他特地向中央军委请了两个月的假,在南京军区要了四十三辆吉普车。
新县解放前隶属湖北省黄安县(现为红安县)。在著名的“黄麻起义”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共从新县走出了四十三位将军。有的已故,有的健在,这次他要了四十三辆吉普车是为了代表新县的四十三位将军回大别山看望家乡的父老乡亲。
也是天不作美,许世友请假时,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不料车子刚刚调集,就要上路时,突然天降大雨,连绵十余天仍然下个不停,无奈,他只好向中央军委销假。
谁知上午销假,下午突然又天空放晴。此时,许世友不禁感叹地说:
“老天爷不让我回去,那我就不回去了,等我死了再回去。”许世友将军的第四次回家终未成行。
1985年10月22日,一代名将许世友将军终于走完了人生的里程,他带着许多传奇而又神秘的色彩,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大别山.回到了终身依恋的许家洼,与他深爱的父老乡亲们永远、永远的在一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88120.html
相关阅读: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