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考官揭秘1977年高考内幕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梁艳燕,

  回忆30年前的高考,人们敬佩邓小平拨乱反正的魄力之余,也不会忘记那些促成高考恢复的幕后英雄,从今天开始,本版将推出亲历者的访谈,再现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旁白:1977年,对于林川和蔡明错而言,是紧张的一年,大会小会开了不下百次,政策的反复、与会人员的意见分歧、组织工作的复杂繁琐,令他们时刻处于战斗的状态。

十年停招 一朝恢复

蔡:1977年,刚开始,上面传来的消息是仍然按照推荐的老办法上大学,谁知过了2个月,邓小平又提出,还是恢复考试制度为好。于是,我们开始重新组织报名考试等工作。

(旁白:1977年6月底,教育部在太原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座谈会,基本沿袭按推荐的老办法,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群众推荐”,坚持“阶级路线”。1977年8月中旬,教育部在北京重开招生会议,确定高考招生办法,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取消劳动两年限制,恢复考试制度。)

林:1977年10月,为加强招生工作的领导,省革委会决定成立省高等中专学校招生委员会,吴南生任主任,我任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在省高教党委,委员会有20人。由于10年停招,一下子恢复考试,不仅考生人数规模巨大,而且由于当时的环境限制,考场的分布比较分散,因此,我们需要的组织统筹的工作人员特别多。,我们从高等院校等单位抽调了一些政治好、业务强的党员教师和干部组成招生工作组。当年11月初,派赴各地参加招生工作。

蔡:我是1959年开始在省招办搞招生的,之后由于“文革”,大学停止招生考试,在这段时间到1977年前,我先后在基层干校和广州外语学院工作过。到了1977年10月,林川副主任把我从广州外语学院抽调到省招生办公室工作。

录取如何择优引发激辩

(旁白:考试招生的大政策确定下来后,广东省委召开了科学教育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广州市、海南行政区、各地区(自治州)、各县、市党委主管科教工作的负责同志,科教办主任,科技、教育局长共500多人。会议的第一阶段,大家学习了党的十一大文件,学习了邓小平对科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第二阶段讨论当年大学招生问题。)

林:当时,我们在大学招生的问题上讨论得比较多,其中讨论最热烈的是“如何理解择优录取”这个问题。大专院校有的同志说,现在强调文化考试,择优录取,是否意味着把文化考试放在首要地位,以考试成绩为前提,这样,怎样与过去批判过的“分数挂帅”、“认分不认人”划清界限;先进行文化考试,后进行政审,这与“智育第一”如何区别?有的同志说,择优就是根据文化成绩高的录取,有的同志不同意这个看法,认为择优是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录取好的。有的同志则说,择优就是录取总分高的,有的认为报考的专业单科100分,总分比较低也可以录取。

还有的同志提出,如果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知识分子的子女肯定比工农子女录取得多,可能城市比农村多,有的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可能一个也录不上,这是否要规定个比例。

小学生竟被推荐上大学

林:1977年是整个教育事业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关键一年,由于之前高校招生采取的是推荐上学的政策,导致一大部分生源科学文化素养比较低,因此,在实行新的招生制度的时候,考试内容应体现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蔡:我在广州外语学院工作的时候,1970年,该校恢复招生。我们当时把招进来的学生叫做“小大学生”。为什么呢?因为这部分学生基本还没完成高中学业,更多的是初中生,有的甚至仅是小学生,有个别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念不全。这批次的学生学制为5年。

(旁白: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山大学对7个系20个专业1764名毕业生的业务质量进行了调查,未达到教学计划要求的22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2.95%。广东师范学院数学系对1976年入学的新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考查,出了12道初中一般水平的数学题,结果错了6题以上的占80%,几何题基本上没有人做出来,有的连高小的四则运算都不会。)

林:作为中断十年后恢复的高考,1977年的高考有很多特别之处,其中最特别的是开卷考试。

蔡:尽管报考人数很多,录取比例比较低,但考生的心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由于是开卷考,不少考生觉得考不上回到工厂里工作也无所谓。当年的招生考试由广东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标准评卷。考试的科目并不多,报考文科的考政治、语文、数学、史地;报考理科的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化。文理科不能跨类填报,但无论是报考文科还是理科,都可报考外语专业,前提是加试外语。

儿子高考招办主任“保密”

林:当年一下子报考的人数近90万人,“文革”十年百废待兴,学校校舍、师资力量非常单薄,考场怎么设?监考怎么弄?当时非常头疼,连觉都睡不好。我家都基本成了一个办公室了,整天来汇报工作的人络绎不绝,处理紧急情况通常也是在家里进行。如当年在试卷转运过程中,听到海口那边有试卷袋出现破损,我们在广州的工作人员非常紧张,连夜打电话去核实情况,并且还向各地招办严加叮嘱,千方百计一定要保证试题不泄密。后来发现,海口试题泄密是虚惊一场,我们才稍微定下心来。

1977年,广东53万人参加高考,最后只有8000多人能上大学,竞争的激烈远非现在所能想象。我的小儿子也是1977年参加高考的,当他被华南理工学院录取时,大家才知道我有一个孩子也参加高考。当年由于我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我从未对任何人说起家里也有个高考考生,免得带来不必要的误会。我也从来没有给自己的孩子走过后门。

当时有300多名考生上线,但没有被录取,我为这些考生感到可惜,于是找来广东各所院校的负责人,开了三天会,终于把这些考生都录取“消化”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57794.html

相关阅读: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