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三国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历史上的关羽,在其身后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不断推崇过程中形成的关羽文化,是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如今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关羽文化正确估量、评判、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时俱进,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积极作用,这是研究关羽文化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关羽文化的概念界定这里首先要界定一下关羽文化这个概念。因为概念的界定涉及对关羽文化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不单纯是表述科学与否的问题。现在出现有一种偏向,认为这一文化现象只能称关公文化,不能称关羽文化,好像唯有称关公文化才算正确。也有将关羽文化称为关帝文化,似乎关羽文化仅仅相对关帝而言,只是一种神灵文化。不同的提法反映了对这一特定文化现象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从关羽文化的形成过程看,情况虽然比较复杂,但其涵盖的主要方面是清楚的,那就是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的关羽、被神圣化的关羽这三个层面。因为关羽其人其事确有史实记载,他首先是个历史人物,由历史人物而成为艺术典型、成为关帝、武圣的,不是单凭想象生造出的艺术典型,也不是单为造神需要生造出的神灵。关羽文化跟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关羽、被神圣化的关羽都分不开,是三个层面共同组成的文化概念。历史上的关羽,是关羽文化之源,它是关羽文化产生的基本前提。艺术形象关羽,神圣化的关羽,都由历史上的关羽衍生而来,没有历史上的关羽,也就不会有艺术形象的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历史上的关羽,本身是个令人景仰的英雄。他义勇刚烈,武艺超群,为人正直,在三国当时就受到人们的称赞。陈寿(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虽然记述过于简略,但其中刘关张“恩若兄弟”很不一般的关系,关羽对刘备“誓以共死”决不相背的情谊,刺斩袁绍大将颜良辞曹归刘的表现,刮骨疗毒的壮举,北攻襄樊“威震华夏”的煊赫,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他辞曹归刘时,一方面表示自己与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终究不会留在曹营;一方面深感曹操待他之厚,直言必当要“立效以报曹公”才走。这一切都是曹操派张辽试探关羽心迹时关羽对张辽说的,关羽一点不隐伟。当斩颜良报答曹操后,即尽封曹操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这一走一辞,表现出关羽义重情长、忠贞不渝、磊落刚直的品格,与那些朝秦暮楚只为利禄乃至背主求荣、卖身投靠的三国过客,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三国诸多名将中显得非常突出,在历代名将中也是不多的。正是历史上关羽所显示的这种品格魅力,使他的人生大放光彩,为后人交口赞誉。而艺术形象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都没有离开历史上关羽的这些基木品格特点,只是一个通过艺术塑造使之更加典型化,一个通过尊奉使之神圣化而已。艺术形象关羽,是关羽文化之本,它是关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这个艺术形象.是从三国时代起到元末明初,在一千多年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通过源于历史而又不拘泥历史的高度典型化手法产生的。集中体现为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这个关羽,既反映了历史上关羽的基本面貌,又不等同于历史上的关羽。历史上的关羽,只是罗贯中笔下关羽形象的原型,艺术形象的关羽,吸取了先前民间传说的大量素材,特列是表现在宋、元三国平话和元代三国戏曲中的关羽故事。作者对这些故事进行筛选、加工、改造和再创作,使关羽形象臻于完美,关羽的品格特点更集中、更鲜明、更突出,从而给人的感染作用更真切更强烈。艺术形象关羽充分体现了文艺的功能。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戏曲、曲艺以及当代影视作品对此竟相烘托渲染,蔚为大观,使这一艺术形象进而深入人心,关羽其人进而家喻户晓。《三国演义》的问世,各类文艺品种据此对关羽故事的演绎,为关羽文化的播杨营造了极为浓厚的氛围,发挥着超越时代的深远影响。这种形响,是历史上的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都难以相比的。
神圣化的关羽,是关羽文化之表,它是关羽文化的一种神化表现形式。主要由历代帝王和儒、道、佛三教神圣化的关羽,已将历史上的关羽演变为关帝、武圣,即是神灵又是圣人,高居于庙堂之上,脱俗于尘世之间,它所侧重的是神灵,是圣人,而不更有血有肉的关羽;它所被尊奉的目的,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儒、道、佛三教为了扩大他们本教的影响,同人民群众对关羽的敬崇是截然不同的。尽管历代帝王和三教对关羽的尊奉和神圣化,在关羽文化形成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尽管神圣化的关羽在其基本属性上也突出了历史上关羽忠义大勇的特点,但将关羽神圣化毕竟是个历史现象,神化圣化只能风靡于特定的历史年代--中国封建时代一定的历史阶段,而不能延续久远。从文化的渊源来看,关羽文化也决不只是关帝文化,关帝、武圣只是关羽文化表现的一个方面。今天,我们更不应将关羽文化单纯看作关帝文化,使之继续披上神圣化的外衣,远离我们所要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我们应历史地正视其形成的全过程,客观地分析其产生的诸多因素;作为一种文化来审视,我们应抓住事物的本质,并更多地着眼其现实的价值,使之有利于为今天的社会需要服务。根据以上简要剖析,我们认为将这一特定文化称之为关羽文化是比较科学的,它可以涵盖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这三个层面。诚然,单是历史上的关羽是不会形成关羽文化的,但历史上的关羽是艺术形象关羽和被神圣化的关羽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三个关羽一脉相承,都体现了历史上关羽忠义勇烈这些基本特点。近些年出版的一些三国文化专著,一般也都把关羽崇拜过程形成的文化形象称之为关羽文化。当然,有时候称之为关公文化也未始不可,《三国演义》就常将关羽称为关公,民间也常常这样称呼关羽,这主要都是对关羽表示的一种尊敬。我们界定一种文化概念,要科学、严谨,既将合这一文化的内在特点,又有利于发挥其长远的社会作用。关羽文化的基本内涵关明文化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所褒扬的伦理道德和人格品质,又包括社会大众对世态、人生所表露的多种心理;既表现为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又表现为人们对神灵的礼拜。在封建社会里,特别是在明、清两朝,上自最高统治者,下至芸芸众百姓,都对关神顶礼膜拜,这是关羽文化在历史上最为突出的表现。与此相关的建庙、祭祀、求签问卜等活动,颂扬关神为民众消灾弥难、为统治者保佑江山的种种神话、传说,都是关羽文化现象在从前社会生活中普遍的反映。除思想领域外,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也都有反映。封建皇帝为关羽加封王号、帝号、神号,主要是出自政治原因。民间利用关庙举行庙会.既是一种文化活动又是一种经贸活动。清祖努尔哈赤编造关羽显灵助其克敌制胜,是显示武圣在行兵打仗中发挥作用的神话;张献忠部将李定国在说书人劝说下,以关羽为榜样幡然归明,屡建奇功,成为明未主要将领之一,则是关羽文化反映于军事领域的真实事例。至于文化领域,更是关羽文化集中体现之所。从历代传说到宋代民间艺人“说三分”,金代院本,元代平话、杂剧,明、清小说、戏曲、曲艺,都是形象地展示关羽文化的主要舞台。元杂剧中40多出三国戏,有12出是表现关羽的。清代的关羽戏文,多达36出。1962年李洪春编选的(关羽戏曲),收入有27出。
关羽被人们不断推崇后,他的一招一式也趋向模式化。如他的造像(红脸、长髯、蚕目)、他身披的战袍(绿袍)、手中的武器(青龙堰月刀)、胯下的坐骑(赤兔马)、左右的侍从(关平、周仓)、捧读的书卷(《春秋》),都有固定的模式,成为关羽形象外在的特征。影响所及,关羽的画像(五代时已有)、各种打着关羽旗号的附会之作,如关帝真君的经文(《觉世真经》等)、暗含一首五言诗的关羽《风雨竹诗》碑,以及“汉寿亭侯”印等,也都被视为关羽文化的珍品。上述种种,可以看出关羽文化在从前影响之大、反映之广。当然,这只是一些表象,问题的实质是关羽为什么如此受到敬重,这就要剖析一下关羽文化的基本内涵。近年来,一些学者时关羽崇拜现象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一些文章和专著,如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忠义春秋》(梅铮铮著,1994年8月初版,95年2月二版),巴蜀书社出版的《关羽崇拜研究》(蔡东洲、文延海著,2001年9月第一版),都时关羽文化的内涵提出了一些相近的看法。《忠义春秋》认为:“忠是关羽文化的核心,义是关羽文化的精髓,武是关羽文化的魅力。”这个分析很有见地,跟我们所说关羽文化的主要内涵为忠义武勇是一致的。关羽文化是属于精神领域的文化,忠、义、武勇是构成这一精神文化的主轴。它既符合历史上关羽的基本面貌,又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品格,这是关羽文化所以产生、形成并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崇尚忠义,把忠义视为一种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忠义之举历来为人们所交口赞美。忠义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和伦理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理解。在古代,忠的最高含义是忠君,义的含义则很广,泛指正义,一切合乎情理的行为皆可视之为义,如韩愈《原道》所说“行而宜之曰义。”儒家思想把义看作一种道德准则,特别强调忠和义的统一。封建统治者所赞许的义,也正是在忠君指导下的义,像梁山好汉那样的聚义行为是决不允许的。表现在关羽身上,忠和义是统一的,有时候又是矛盾的。他追随刘备兴复汉室,表示与刘备“誓以共死”,始终不渝,既表现出他对蜀先主刘备的忠,又表现出他对“恩若兄弟”的刘备的义。这是历史上关羽的真实写照。忠和义在关羽身上本不存在矛质,说有矛盾,是《三国演义》让关羽在华容道放曹造成的,因为这一义举与兴汉大业相背。《三国演义》着力描写关羽的义,关羽身上义的色彩实际比忠表现得更为突出。不仅表现为一种对刘备生死不渝的忠义,而且表现在信守然诺、知恩图报(辞曹归刘和放曹),关爱部下、宽仁大度(“善待卒伍”和小说虚构的义释黄忠)等方面,使关羽成为集忠义、信义、仁义于一身的“义绝”的典型。义对老百性来说是最亲近、最实际的,人民群众敬崇关羽,在很大程度上是敬崇关羽所表现的义,敬崇那个义重情长的关羽。
武勇是关羽文化的又一基本内涵。古人崇拜的英雄,都是以武勇见长的刚烈丈夫,这是一个民族生存意识和争斗精神的反映。武勇刚强,敢于斗争,才有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正是这种生存意识和争斗精神,熔铸了古人的英雄崇拜心理。历史上的关羽本是个英雄,他式艺高强,勇冠三军.“咸称万人之敌”,在两晋南北朝,关羽的武勇常见于史册,人们以“关、张之勇”比喻当时的名将。《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关羽武勇威猛的形象,除对斩颜良等史实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外,又虚构了温酒斩华雄、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情节,把关羽的武勇威猛表现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使人备加推崇。于是,一个忠义凛然又武勇卓绝的三国英雄,最终被推上武圣人的顶峰。关羽文化的内涵还可包括刚强坚毅、为人正直、注重感情等关羽品格特点,这些品格特点跟忠义武勇是相关的,可以用忠义武勇来涵盖。忠义武勇融为一体,足以显示关羽文化的魅力,足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延绵千秋的伟力。关羽文化的社会价值关羽文化形成于特定的历史年代,不可否认其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利用尊奉关羽麻醉群众,愚弄人民,显然即使在封建时代也是为我们的民族所不齿的。这些糟粕应当清除。关羽崇拜中的封建迷信成分也早已落后于时代,不应提倡。我们的研究、探讨,应着眼于其积极的一面。作为一种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文化,本身其有历史的厚度和传统文化的深度,有其不容置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如今,关羽文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还比较广泛。我们应当讨关羽文化赋予时代的内涵,探讨其现实的价值,使之顺应时代的要求传承于当今,成为有益于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精神财富。文化的传承作用就在于发掘其在前进的时代中可为现实服务的价值。关羽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主要可括概为以下方面:凝聚民族合力价值。崇尚忠义武勇,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关羽文化植根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反映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凝聚力和融合力。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以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激励海内外同胞心系祖国,报效中华,建设中华,无疑是关羽文化在当今最具时代意义的价值。由于关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海外侨胞和华人后裔中一直有着广泛的影响。海外华人聚居的社区,大多建有关庙。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华人社区,还在继续兴建。人们把兴建关庙、敬崇关羽,作为凝聚民族合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诚如一位海外侨胞所说:“因为关公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海外华人寄生异国异文化,亟需一种中心精神来凝聚吾民族的力量。”一些华人社区的关庙筹建委员会,把弘扬关羽为表率的、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情结,净化人的心灵,作为建庙的基本宗旨.并围绕建庙,开展同乡同宗结社等活动,增进华人之间的情谊。
关羽在台湾同胞中一向也有很高的声誉。台湾人民崇奉关羽,与大陆一脉相承,尊奉之风至今十分盛行。全岛现有200多家关羽祠庙,并在继续修建规模宏大的新关庙。有的关庙被列为岛内“一级古迹”。新竹县普天宫关羽塑像,连台座高达15丈,为目前海内外关羽塑像之最。台湾同胞回大陆寻根、祭祖、旅游,常将参拜内地著名关庙列入行程,有的组团专程前来荆州关庙、当阳关陵朝拜。今天,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华民族国际声望的日益提高,新时代的忠义观业已成为激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关羽文化必将进一步发挥凝聚民族合力、联系海内外炎黄后裔的精神纽带作用。启迪社会道德价值。关羽文化所体现的传统道德精神和人格力量,是关羽文化的精髓所在。讲信义、重然诺,爵禄不以靡,金帛不为惑,崇尚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违良知,这些蕴含于关羽文化的道德品格和为人品质,历来为社会所认同、为世人所称道,而那种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忘恩负义、卖友求荣等不道德行为,都是为社会所不齿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力量,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伸张社会正义,反对一切违背人的良知的行为,更有其现实的意义。现在,关羽神灵在商品大潮的簇拥下,走出庙堂分身于市井里巷,在有些熙熙攘攘的场合依然十分走红。人们走进一些企业、宾馆、店堂,常常可以见到关羽神像端坐于神龛之中,享受着人间烟火。人们供奉之意,大多主要并非出于对关羽的崇敬,而是期望关神爷给他们带来滚滚财源,带来福佑平安。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那里的买卖是否公平、是否正当,那里的经营是否讲信誉、讲诚实,也许是另一回事。但愿关神爷不要因此而真正脸红起来。发展旅游经济价值。文化是一种资产,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资源。由于关羽的知名度不同寻常,关羽文化既是一种无形资产,又是一种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重要资源。利用关羽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扩大对外开放,活跃一方经济,业已成为关羽文化价值在当今社会的鲜明体现,并大有你追我赶、竞相争先之势。有的地方,关羽文化已成为那里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著名品牌。有的地方为打造关羽文化品牌,举办研讨会,拍摄电视剧,营造宣传声势,使那里的知名度大有提升。有的地方修葺关庙,举办多种活动,乃至组织隆重祭拜。有的地方开发多种关羽文化旅游产品,从烟酒到各种精美的工艺品,颇受游客和消费者青睐。上述做法总的来说是应当肯定的。需要提出的是,我们开发利用关羽文化,还应注意提高其应有的文化品位。重视关羽文化的经济价值是对的,只着眼于商业目的是不够全面的。我们开发利用关羽文化,推进经济发展,应跟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很好结合起来。力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辅相成,既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又收到弘扬中华文化的良好效果。简单重复从前关帝崇拜的某些做法,客观上继续使关羽文化神圣化,显然与时代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至于民间对关羽的朝拜、祭祀,我们不去提倡,但只要不违背有关政策,是可以允许的。当然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应该限于特定的场合。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毕竞早已不是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
雪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55468.html

相关阅读: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