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甲骨文被认为是从一个偶然机会中发现的。1899年清王朝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从一味中药“龙骨”上面发现刻有一种不认识的古代文字。经过研究,才弄清这种“龙骨”有的是龟甲,有的是牛肩胛骨。后来,人们把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至今100多年来,殷墟先后出土甲骨文约15万片,分别珍藏于中、美、英、法、德、日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与学术机构中。100多年来的甲骨文研究,形成了一门国际性显学——甲骨学。根据1999年甲骨文发现100周年时的统计资料,当今世界上研究甲骨学的专家和学者有3881人,出版了各类专著10000余种。2000年,四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甲骨文献集成》,洋洋四十大帙售价高达5.6万元。目前所见的甲骨文出现单字4700余个,可识别和与现代汉字有明确相沿关系的约1700字左右。2004年7月3日,上海公开拍卖了20小片甲骨文,拍卖出528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最早对甲骨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四位学者是:郭沫若(1892-1978)、董作宾(1895-1963)、罗振玉(1866-1940)、王国维(1877-1927),因其字和号中都有一个“堂”字,被称作“甲骨四堂”。
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别号鼎堂)董作宾(字彦堂)
(甲骨四堂)
甲骨文字中,中国汉字的“六书”造字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都已出现,表示出成熟而系统的文字序列。郭沫若先生认为,中国文字发展到甲骨文时期,至少经历了1500年的历史。殷墟所出约15万片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丰富多采,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宗教、军事、社会风俗、历史文化等多方面时代风貌。需要说明的是,甲骨文是由于记录占卜、祭祀的特殊需要所书刻的文字,并不是当时文字的唯一载体,与甲骨文同时期既有铭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还有由甲骨文“典”、“册”等字形所表现出的竹简或木简上的书写文字,以及所见的书写在玉石上的文字和陶文。所幸的是,甲骨文由于这种特殊用途下的特殊书刻方式,得以保存下来。
青铜器
历史
安阳殷墟出土的数以万计的青铜器,大至可分为青铜礼器、青铜武器和工具、马车或木器上的青铜制品、纯粹为死者陪葬的冥器。在目前的收集中,青铜礼器量最多,种类主要有鼎、尊、觚、爵、?、方彝、盘、盂、觯、壶、簋、?、卣等等。大部分青铜器物上有华丽图案装饰,象征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意义,其中占主要位置的纹饰是一种被称作为“饕餮”的神兽纹样。“饕餮”纹样的突出特征有巨目、阔口、柱角、利爪、蛇身等,实际已是一种糅合了的图腾崇拜形象。
安阳殷墟被发掘的区域里,发现有大型铸铜作坊,其中有大量的铸铜范块、泥模、坩埚、鼓风嘴等,还有锡锭与孔雀石之类铸铜原料,充分证明了当时制铜业的发达。
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大到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方鼎,小到高仅5厘米、口仅3厘米的小方鼎,其独特的制造工艺和精美的造型艺术与纹饰艺术,标志着中国古代青铜时代的繁荣与辉煌。
都城遗址
安阳殷墟都城遗址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殷墟都城概念南至朝歌、北至内丘约有200多公里,史记中曾记载殷纣王时期这里到处都建有别宫离馆。殷墟的中心地带有洹水,南约20余公里有汤水,再南20余公里有淇水,北约20余公里有漳水,再北有滏阳水等,这些水流均匀分布,都西出太 历史
武丁大龟:长44厘米,宽35厘米,为殷墟发现的最大龟甲。
行,东流直接或合水汇入黄河。甲骨文中明确记载,商王常涉河东或乘舟到黄河。殷墟西有太行、东有大河天然屏障,松软的黄沙土地,最适宜原始先民繁衍生存。
狭义的殷墟都城的概念是以小屯为中心的洹水沿岸一带的商王宫殿宗庙区、王陵区以及周边的聚落。包括2000年所发现的四周8700多米城墙的洹北商城。
殷墟都城遗址有数量众多的夯筑建筑基址,这些建筑基址的下层覆盖着更早时期的窖穴。梁思永先生发现,后岗文化层的上层是白陶文化的遗物,中层是黑陶文化的遗物,下层是彩陶文化的遗物,形成了仰韶——龙山——殷墟三种文化的先后发展序列。
安阳殷墟以其甲骨文、青铜器、大规模都城遗址,标志着中国古代高度繁荣发达的文明,成为中国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考古和历史研究的坐标和里程碑。
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50899.html
相关阅读:商朝历史上最后帝王辛与商灭亡原因
太甲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夏朝的灭亡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因何灭亡的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实的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