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区域图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年代久远,史书记载不详,关于当时国家人口数量说法不一,有约500万至700万之说。 一种见于《尚书大传·虞传》,其云: 古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郑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此盖虞夏之数也。如按一家五口计,则上说虞夏全国人口总数有216万。但是像邻、朋、里、邑、都、师、州这类如此整齐规范的行政区划和社会组织结构,在夏代并不存在,甚至在商代金文和甲骨文中,都还没有出现邻、里字样;朋字只用来称贝;都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商代称王都为大邑或大邑商;师是军队之称;州是族名兼地名。再者,以个体家庭人数作为人口统计单位,也不符合早期人口调查的特点。显然这一种说法是出于后人附会,根本靠不住。 另一种说法见《后汉书·郡国志一》刘昭补注引《帝王世纪》,其云: 及禹平水土,还为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至于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及夏之衰,弃稷弗务,有穷之乱,少康中兴,乃复禹迹。孔甲之至桀行暴,诸侯相兼。逮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民离毒政,将亦如之。殷因于夏,六百余载,其间损益,书策不存,无以考之。又遭纣乱,至周克商,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又减汤时千三百矣;民众之损,将亦如之。及周公相成王,致治刑错,民口千三百七十一万四千九百二十三人,多禹十六万一千人。这段文字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叙殷因于夏之间损益时,特别指出“书策不存,无以考之”,似乎在其他方面有一定的史影依据。其二,谓夏商时代方国林立,在先秦文献中亦有类似之说,如《左传·哀公七年》云:“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战国策·齐策四》云:“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吕氏春秋·用民》云:“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今无存者矣”;《逸周书·世俘解》云,武王伐商,“憝国九十有九国,……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除夏代未必会有万国外,众多族落小国纷立各地,确为夏商社会实际状态。其三,尽管民口落实到百、十、个位数,且夏初和商末周初的这末三位数都为923,不免荒唐之甚,但从其注重不同时期的民数得失,又按单纯人口而不是以户计数,却是具有早期人口清查的特色的。故此说有一定参考价值,不能贸然否弃。 按照此说,从总体上推算,夏代直至商初诸侯方国规模均甚小,平均人口仅1300多人;后众国相兼及人口善殖,到商末周初平均人口数增加到了近8000人。商初成汤时有3000余国,则总人口数约400万左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41874.html
相关阅读: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夏朝的灭亡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因何灭亡的
商朝历史上最后帝王辛与商灭亡原因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实的姜子牙!
太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