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开国将军忆少林学武:和尚庙里竟然建尼姑堂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钱钧将军言:时入少林寺,寺门雄伟阔大,寺前有一片松林,山边有一片塔林,印象极深。其时少林寺有僧九百,枪二百。寺内最高最好之建筑,为一尼姑堂。将军回忆当时情景仍迷惑不解:“和尚庙内建尼姑堂,真是怪事!”

钱钧将军原名钱运彬,河南光山县人。12岁离家出走,步行7天,至开封少林寺谋生。始学徒,后学拳,再学画。学拳,独得朱砂掌;学画,专擅佛堂像。文武之道,皆掌功夫也。

钱钧将军告余:进少林寺次日,值班和尚命其烧火。灶前立一木桩,约碗口粗。将军问:“劈柴刀在哪?”值班和尚举手曰:“这就是刀。”将军惊诧。旋见值班和尚用手拧木桩,一拧一片,一撕一片,如拧面团,如撕棉絮。顷刻,木桩化为纷纷碎片。自此将军练武不辍。

钱钧将军言:时入少林寺,寺门雄伟阔大,寺前有一片松林,山边有一片塔林,印象极深。其时少林寺有僧九百,枪二百。寺内最高最好之建筑,为一尼姑堂。将军回忆当时情景仍迷惑不解:“和尚庙内建尼姑堂,真是怪事!”

钱钧将军言:于少林寺学艺时不识许世友将军。后在延安抗大学习,和许世友同窗,扯乱谈时方认起少林寺师兄弟之缘。

钱钧将军年青时随董必武参加革命,并由董必武、黄振亚介绍入党。1928年10月,钱钧将军参加光山县农民自卫军。1930年参加红军。将军在攻打罗山县城的战斗中,作战勇敢,获奖毛巾一条;在双柳镇战斗中,活捉国民党第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获奖手枪1支;攻打长潭、新集战斗中,担任登城队队长,率先攻入城内,获奖金牌1枚,手枪1支。将军于战争年代负伤13次,伤15处,被评为一等甲级残废。

红军时期某战斗,国军一弹击中时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团政委的钱钧将军左腹,因失血过多,脸色惨白,昏迷一天一夜。是时,官兵皆疑将军已断气,将其装进一口没有盖的棺材,盖上一块门板,停放在屋后一牛棚里。次日,将军竟苏醒,闻团长与人对话声:“钱政委呢?”“牺牲了。”“在哪儿?”“抬回来啦。”后团长进牛棚,揭门板,见将军躺于棺中眨眼。众官兵又惊又喜:“政委活过来了!政委活过来了!”将军忆此幽默曰:“阎罗王不要我,我有什么办法呢!”

解放战争时期,钱钧将军曾任山东军区第九师师长、鲁中军区副司令员、鲁中南军区司令员,胶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加了莱芜、兖州、孟良崮、鲁南、潍县、济南、淮海战役。将军指挥作战,勇猛顽强,沉着稳重,几无败绩,人称“常胜将军”。将军家中挂有数把缴获的日本军官指挥刀。其家人告余,将军晚年常取之凝视抚摩,笑问家人:“怪了,我这一生怎么老打胜仗不打败仗呢?”

铁拳只为济苍生:少林寺走出了哪两位开国将军?

摘自:刘继兴 着 《刘继兴读史》 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8年5月 出版

许世友:擅“飞檐走壁”

许世友于1945年8月的自传材料中说:“我九岁(虚岁)开始到少林寺学武,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饭吃,要找个地方吃饱饭。”“这些年中,我学会了十八般兵器,也学过飞檐走壁,我下了苦功夫。这让自己觉得了不起,称得起英雄好汉,将来要打尽人间不平事。”

许世友将军1905年出生在河南新县,这里属于河南、湖北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因父母养活不了他们兄妹7人,才在逃荒的路上把他送进了少林寺做杂役,得法名“永祥”,每天学拳练武。

在少林生涯中,永祥功底深厚,臂力过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寺内3米多高的围墙,他跑几步就可攀上;9间9檩的千佛大殿,他手抓屋檐的椽头,一口气可顺转3圈;他蹿墙、越脊、飞檐走壁,轻来轻去不叫瓦碎;跳下时,他能在空中翻3个筋斗轻轻落地;只要运足气,他对着尺二见方、三寸来厚的大方砖,转身一掌,相距寸余,砖就碎裂……

时光飞逝,就这样,几年过去了。救民于水火的共产党部队到了许世友的家乡,领导劳苦大众斗土豪、分田地。许世友听到这个消息,再也待不住了,含泪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师父和师兄师弟,踏上了返乡的路程。

许世友离开少林寺的时候,师父问他:“从今天起,你真的要还俗吗?”许世友回答说:“是少林寺给了弟子一条命,弟子会终生铭记的。今后,我虽然不做佛门弟子,也要当个释家的好友。”

从此,他的名字就由“永祥”改为“释友”了!………后来,也许是“释友”太难写了,就改成了“仕友”,许世友的名字是毛泽东给改的。毛泽东曰:“仕友”有封建色彩,也太狭窄了,做世界之友,岂不更好?于是他便改名为“世友”。

许世友的少林寺武功很高,战争年代,脸盆粗的松树,他一掌能把树皮“推掉”一大块。他纵马急驰,伸手扳着树枝,两腿一夹,一猫腰能把战马提离地面。夜里开会休息时,同事们要他“露一手”,他说自己藏起来谁也找不到。当众人返回会议室,在亮堂堂的灯光下,搜遍四壁皆空的会议室而找不他时,他在会议桌下“嘿嘿”一笑,大家才发现他紧贴桌面的背面,藏在“桌肚里”。某年,苏联军事代表团访问南京,一苏军军官搬起鼓形石墩,其他军官夸他是“大力士”。许世友在同事的怂恿下,一时兴起,双手高举石狮绕场3圈,赢得雷鸣般掌声,然后稳稳当当地把石狮放到原来的石座上。苏军“大力士”面子上过不去,也去举那个石狮,可惜用尽力气,狮子纹丝不动。许世友还精通棍术、刀术、拳术和摔跤。他传授的刀术节奏快,灵活多变,完全突破了国民党部队拼刺刀时的进退节奏和攻防招数,所以,他的部队在肉搏战中屡占上风。某次,子弹打光,他率少数兵力冲入敌群,硬是拼了4个小时的大刀,把敌人逐出阵地。

一旦打起仗来,许世友勇猛无畏,身先士卒。他常说:“人死如吹灯,杀头不过碗大的疤。”许世友曾7次参加敢死队,5次担任敢死队长。他曾7次负伤,每次都是自己硬用指头把伤口里的子弹抠出来,糊点南瓜瓤了事(当时缺医少药)。

钱钧:精“朱砂掌”

钱钧将军出生在河南光山县钱家湾一户贫农家里。6岁那年,他就被送到地主家里当了放牛娃。在牛背上转了两年,终因受不了东家的打骂,他又跑到一个过路的漆匠那里去讨口饭吃。漆匠生性暴躁,干活稍不如意就对他拳打脚踢。到11岁上,苦日子再也熬不下去了,一怒之下,钱钧到少林寺出家当了和尚。

钱钧将军后来和朋友谈到这样一则趣事:进少林寺次日,值班和尚命其烧火。灶前立一木桩,约碗口粗。将军问:“劈柴刀在哪?”值班和尚举手曰:“这就是刀。”将军惊诧。旋见值班和尚用手拧木桩,一拧一片,一撕一片,如拧面团,如撕棉絮。顷刻,木桩化为纷纷碎片。自此将军练武不辍。

钱钧在少林寺内生活5年,练就了一身武艺,特别以“铁掌”着称。他的“朱砂掌”发起功来,真像是一把钢铸的利斧。大块岩石,一掌下去,立刻碎裂。至于劈青砖,那简直像切豆腐一样,不在话下了。

一千多年来,少林寺方丈堂前的东寮房门口,一直高高地悬挂着一块一二百公斤重的铁云排。每当全寺僧众集合做佛事,或集中传话,执事僧就敲响云排通知。钱钧曾用这块云排练习臂力,以摘下不发一声为标准进行练习。一连几年每天如此地练习,最后钱钧练到能单手摘挂,并且面不改色喘气如平常。今天,这块云排仍在原处高挂,天天都在发出响彻云霄的声音。

1927年钱钧由董必武同志亲自介绍,宣誓入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从此,在鄂、豫、皖的崇山峻岭中,在雪山草地上,在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中,他那一身武艺,他那铁塔一样坚强的身骨,使他在战争中如虎添翼。即使遇到常人难以克服的困境时,也能化险为夷,获得胜利,有军中“常胜将军”之称。

许世友问轿夫岳维峻是个什么模样。“高高个,胖胖的,穿着蓝色长衫……”轿子兵比画了一阵子。许世友等不及听完,就率敢死队向前追去。

当他们奔跑着正向前猛追时,残兵败将仍在顽抗。只见许世友忽然打了一个趔趄,慢跑几步才站稳脚跟停下来。他觉得大腿根有些麻木,像被人用石头砸了一下,用手一摸,鲜血渗透了裤管。一位敢死队员忙上前搀扶他:“营长,你挂彩了!”

许世友用手使劲拍拍大腿骨,“还好,没有打断骨头,弹头还在骨头上。”说着,用练就的鹰爪功,一咬牙,把子弹头抠了出来,连忙从烟袋荷包里掏出毛烟丝捂在伤口上,解下绑腿带,迅速把伤口包扎好,立即率部又向前继续追赶。

当他们追赶到罗家城时,只见村边打谷场上,一个脑满肠肥的大胖子,被人群围在中间,他就是敌师长岳维峻。“捉到岳维峻啦!捉到岳维峻啦!”人们奔走相告。

当天下午,红四军在双桥镇河滩上召开了军民参加的万人祝捷大会,军首长表扬和奖励了活捉岳维峻的由许世友率领的敢死队和另一支连队。 (摘自《一代名将许世友》张亚铎等着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41598.html

相关阅读: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