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国共莱芜血战:六万国军半天之内竟全军被歼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947年国共莱芜战役,国民党“离奇”惨败,其司令官王耀武气得直骂:“就算六万头猪,也不会半天全被捉去。”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其中有何内幕?本文将为我们一一揭晓。作者殷颖先生当时是国民党四十六军(原桂系王牌军)一八八师政工队员,在这场战役中死里逃生。本文为其亲历纪实。 --编者

六万大军魂断“口袋阵”

1947 年2 月23 日正午,莱芜战场上响起了第一枪。

国民党陆军第四十六军与陆军第七十三军并行在平整的大汶河( 古称汶水,是黄河在山东境内的唯一支流) 河谷中,四周毫无遮蔽的掩体。战争突然爆发,大家一时措手不及。两个不同番号的军队,原本有各自的作战指挥体系,但在慌乱中一搅和便全乱了套,连长找不到自己的兵,重机枪的枪身也找不到它的机架。军队都在茫然地奔逃流窜,却不知道往哪一个方向突围。炽烈的炮火却加强了,机枪和迫击炮如炒豆子一般在四面八方响起,子弹嗤嗤地在身旁密集穿梭,前后左右的战友们,一个一个中弹倒地……

头顶上,两架国军飞机在低空盘旋。飞机似乎已经分不清敌我的阵地,只能盲目地用机枪扫射,而眼前中弹倒下的,却是国民党士兵。

我盲目地随着军队向前奔跑。一会儿瞥见我所在的一八八师的海师长骑在一匹白马上,身后跟了几个卫士,海师长惶恐地问他的左右:“有没有情报,有没有情报?”急得像一只没头的苍蝇,但不久,他的人马便消逝在喊杀声与硝烟中了。我随着一批散军来到一条干涸的小沟中,发现有一簇国民党士兵正坐在那里,大家都把枪械丢在一旁,根本没有打仗,似乎已经投降了。这时冒出了几名解放军,上来向俘虏收缴武器、手表和钢笔。

这是他们最喜爱的战利品。有一个人看了我的符号,说:“这是一个政工队特工。”(注:广西部队初入山东时,对当地的风俗民情十分陌生,便在青岛招考了一批青年政工队员,协助文宣工作,我就是其中一个)但也没有盘问。因为他们主要是来收战利品的,收取完毕,他们便急急忙忙地走了。留下这些不战自降的国民党士兵,茫然地坐在那里,口中喃喃地用广西话咒骂着。

我那时年仅十七岁,年轻气盛,不甘心就这样成为俘虏,便独自一人逃离了这条干沟。正跑着,突然感到右膝受到重重的一击,右腿便一下子跌跪在地。眼前落在地上的,是一颗未爆炸的木柄手榴弹。幸亏手榴弹未爆炸,让我保住了一条小命。但已经难以再行动了。腿疼得厉害,根本不能弯曲。右膝盖上满是鲜血,我以为是被手榴弹撞伤的,把棉军裤拉上来后,才看到右膝盖上有一个弹孔,血流如注。旁边有几个解放军跑来察看,有人说:“这个小孩挂了花,腿保不住了。”另一个人递给我一卷绷带,让我把膝盖缠裹起来。

这时已是下午五、六点钟,吐丝口的战争也已接近尾声,只剩下零星的枪声。战场上笼罩着浓到处散落着弹壳和被撕毁的证件,满地都是关金票(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 年发行的国币)。我在附近找了一根断树枝做拐杖,勉强站起来,想去找一个地方栖身。不远处有一间小庙,我便走了进去,但那里已经躺满了重伤号,呻吟哀号此起彼伏。一夜无眠。

我挨到天稍亮,便拖着伤腿走了出来,却遇到了政工队的其他战友,他们都没有受伤,但是被俘禁闭在屋里。原来,战争进行时,他们都卧在地上一动不动,也没有受到奔波之苦,天亮后,都被押解到解放区去了。我当时是重伤号,被遗弃在战场上,等待死亡。

死里逃生,博山情暖

我不甘心等死,便拄着树枝,跛着腿前进。当时只有一个希望,就是能走回博山去,也许可以在那里求得一些帮助--博山是鲁西的一个小县城,我所属的四十六军曾驻扎在博山城外大柳行河畔,在河对面一户卖早点的郭姓人家借灶煮饭。为了避免遇到解放军,我决定白天休息,夜里赶路。这样昼伏夜行地走了几天,终于回到了博山。

本以为解放军攻占博山后,这里的居民会闭门不出,冷冷清清,不料街上的景象却让我惊呆了:街巷中挤满了人,竟都是出来慰问我军伤兵的。当初四十六军进入博山时,一反国民党驻军的常态,对当地百姓秋毫无犯,礼让有加,让他们十分意外,也极为好感,认为四十六军是军风军纪最好的部队。所以现在军队溃败,散兵游勇们逃回博山城,几乎每一家都开门迎接慰问。我同样也被人拉到家中,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们叹息着我们的不幸,好像久别的家人。

博山街上不断走动着解放军,但人们似乎毫无顾忌。解放军仁义之师的风范使博山人除去了戒心,而放心大胆地接待国民党伤俘。到晚上,解放军的纠察队来了,将我们这些伤俘们集中起来,送到一处学校去暂时收容。我仔细想了想,博山人虽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但毕竟我不认识他们,唯一认识的,是住在博山城外大柳行的郭家,便决定去看一看,能不能得到帮助。

天亮之后,我扶着木杖从城里走出来,找到了大柳行那条河堤,试着去找郭家的小店。但我却失望了,这一带的民居都门户深闭,郭家这间小店房门也用砖砌起来封死了。我唯一的希望破灭了,当时拄着木杖站在那里,不知何去何从。

正当我失魂落魄时,奇迹出现了,我认识的那位郭老太太忽然现身,她一把将我拉过去,跨入一个大杂院中。原来他家的小女儿正在河边洗菜,远远地认出了我,便立刻丢下菜,跑回家中,告诉她母亲,郭老太太便出来将我拉进去。

我一进院子,马上被全院的人包围。我当初只认识郭老先生一家,但他们都说见过我;国民党部队在吐丝口被击溃后,他们都非常挂念我,不知道我怎样了。特别是郭家,看到我活着回来,就像见了亲人似的喜出望外。大家找出一套旧棉衣,让我将染血的军服换下。前院的朱家提供了一间客房,让我暂时住在那里疗伤。我就这样被送进房中,躺上了一张木床。我自从在战场上负伤后,都是睡在山沟里,卧在带雪的冰地上,现在一下子躺到木床上,如同一步登天。这是我生平睡过的最舒适的一张床。桌子上立刻摆上了煎饼和热粥,大家东一句西一句,充满了温暖的关怀与爱意。

我完全被爱淹没了,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一口饭也吃不下,一股热流涌上胸膛,泪水在眼里滚动,只想大哭一场。大院里住着一位宋老太太,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位曾经在医院中作过看护兵的人,来为我取腿上的子弹。这人用刮脸的刀片当手术刀,既没有消毒,也没有麻醉,要我咬牙忍一忍,一刀划下,那颗子弹便流出来。他所有的医药只有双氧水与红药水,便用这两种药水在伤口上胡乱涂抹了一些,然后就包扎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宋老太太一直在旁边流着眼泪为我祷告。她的祈祷为我带来了平安与好运,我这条伤腿竟然就这样奇迹般地痊愈了。

在全院浓浓的爱与关怀中,慢慢地,我便能跛着腿走路了。在郭老的一再坚持下,我从朱家转移到郭家去住。但当我住进去,才发现郭老的家中,只有一间非常简陋的卧室,也只有一个土炕,是他们夫妇和女儿共住的。我来之后,这个土炕便让给了我和郭老睡,他的妻子女儿只好临时到邻居家去打游击借宿。而我一住下来,却是长达两个月之久。这期间,郭家都将我奉若上宾,每次吃饭都由郭老陪我先用,我们吃完后,郭老太太和女儿才可以吃。我心里非常不安,多次提出异议,但是郭老家风如此,不容更改。

我在郭家疗养了两个月,伤处已经渐渐收口。郭家便计划让我到济南去。他们找了一帮在博山与济南之间贩卖焦炭的脚夫,付给他们带路费,要他们护送我到济南。临行前,郭老全家大哭,郭老太太紧紧抱着我不忍心分离。这两个月下来,我已经成为他们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了。

就在那年早春的四月,我跟着拉煤车,踏上了去济南的路途。

重返故地,酬谢恩人

后来又历经辗转。1949 年,我随部队撤退到了台湾。

1984 年初,大陆开放海外通信,阻隔了四十年的亲情才能以书信沟通。我立即写信给郭家,不久便得到了回音。郭老已经谢世,郭老太太和她的女儿还在。我马上托香港友人汇了一些钱过去。但郭家却回信严肃地拒绝了,表示生活能过得去,不需要资助,只盼着在有生之年能见一面。但我仍然按时寄款过去,作为奉养,一直到郭老太太逝世。

1987 年,我第一次返回大陆,主要目的便是到博山探望救命恩人。那时两岸初通,要去博山这种小地方,还有相当的难度。记得“中旅”还特派了一个人跟随我的全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23494.html

相关阅读: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