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明朝医生怎样给皇帝老婆治病?明朝女子看病难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明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女性患者就医,如何保护隐私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我国古代,医生诊疗讲究望、闻、问、切,即“四诊”。在“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医生为女患者看病有许多清规戒律,一起来看一看。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

古代医生基本上都是男性,在儒家伦理占主导地位、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背景下,古代一直有“女病难医”、“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的说法。特别是皇帝后宫的女病人,男医生尤其“碰不得”。即使病得再重,也不能随便请男医生进宫去为女患者看病。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规范后宫女人就医行为的规矩。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之制时特别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可见,嫔妃生病只能根据病情让医生开药方,即所谓“以证取药”。

朱元璋如此这般,初衷是“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根本上还是考虑后宫女人的隐私。即便医生被允许进入后宫看病,也有极严格的规定。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患有乳疾,不少名医诊后都不见效,皆因无法直视,诊断困难。有一天来了一位道士,说能治好皇后的病。但这道士只能远远地站在门外,不能进入皇后的房间。如何切脉?这道士想出了一个法子,让人在皇后的手腕缠上一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判断皇后的脉象。

朱棣为了测试道士医术的真假,暗中将丝线先后绑在皇后的玉环上和猫脚上,结果都被道士识破了,道士真的治好了皇后的病。这个传说既说明道士的医术相当高明,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男医生给高贵妇女看病的难度。民间女性同样有封建礼教的禁锢,女子生病特别是患了妇科疾病往往羞于启齿,或语焉不详。有的女病人宁愿病死也不愿意公开隐私。元明善的《节妇》中,记载了一位乳房生疮溃烂的寡妇马氏,由于拒绝男医生治疗,最终丧命。马氏说:“宁死,此疾不可男子见。”

明代《习医规格》规定“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古代看病,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就医模式。“走出去”就是去医生家里就诊,但女人生病了,更多是“请进来”,把医生领到家里看,以方便医生的望、闻、问、切。这时候,女病人仍不能直接给医生看,要用东西“隔”一下,以遵从“男女授受不亲”的信条。即便可以出来见男医生,女病人也要用纱巾或扇子“蔽面”。普遍的情况是,家人会在病床前设纱帐,也有的在闺房外挂帷,医生透过纱帐观察女病人的气色、舌象等,完成“望诊”的程序。

光“望”当然不行,“四诊”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切”。切诊,即号脉,又称把脉,摸捏病人的手臂号脉象。而古代女人最忌讳手让别的男人摸,被陌生人摸了算是“失贞”。宋代司马光的《家范》中记载一例子:一妇女带着孩子,背着丈夫的遗体投宿,男店主不准,把她硬拉了出去。这个妇女便认为被污身了,用斧子砍掉了被拉过的手臂。这种行为虽然极端,但说明古代女人的贞洁意识十分强烈。所以古代男医生给女病人诊疗时,是绝对不会直接触碰女病人肌肤的。但不摸如何切诊?医生会戴上手套,或是用薄纱罩在女病人的手臂上,然后才出手号脉。

明代名医李?在《医学入门?习医规格》中,总结出一套古代医生行医的行为准则,其中提到给女患者看病的如下注意事项??“如诊妇女,须托其至亲,先问证色与舌及所饮食,然后随其所便,或证重而就床隔帐诊之,或证轻而就门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寡妇室女,愈加敬谨,此非小节。”李?还特别指出,遇到女病人家庭困难,医生要“自袖薄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17502.html

相关阅读:李之藻
闽、浙地区古代明教失踪之谜
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只因七万明朝大军全军覆没
明朝人的性观念
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