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荀?只能默默一个离开袁绍,当初跟随荀?的荀谌及同郡辛评、郭图都不会离开袁绍,因为袁绍是一个爱才之人,敬上宾之礼。如此君主也有何求?怪就怪在生于乱世群雄争霸的时代。臣择君亦择命也。郭嘉篇(196)曹操得力谋士戏志才死,求才于荀?,后者柬郭嘉。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大喜道:“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也欣然:“是我真正值得辅佐的人。”,遂出仕。表为司空军祭酒。荀?先推荐戏志才、后郭嘉。可见戏志才和郭嘉之才不相上下,两位颖川名士都愿意投靠曹操也是实在难得,董卓死后先观查一下北方情势。初平三年(192),王允乘群臣大会未央殿之机,派吕布等在北掖门诛杀董卓。吕布以功授为奋威将军,封温侯。董卓部将李?、郭汜进犯长安,吕布战败出走。(195)李?、郭汜、樊稠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争斗起来,李?使骑都尉胡封刺死樊稠。后来,李、郭二人讲和,放出被劫持的献帝和朝臣。(196)东归至洛阳。此时,曹操掌朝政。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194)孙策在寿春从袁术,不得志。(195),乃托辞率其父所遗千余兵南渡江,进攻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诸部。孙策善于用人,军纪严明,沿途无犯,得到周瑜及其他豪族支持,所向皆破。对于郭嘉选择君才是最重要,北方有两位是最突出袁绍和曹操,虎踞荆州刘表,江东初起孙策,安稳益州刘璋。除了在外的是袁术,吕布等。刘表迁荆州刺史使荆州得到长期的发展,因北方战乱多数人才集居之地。可惜有才而不能用。荆州等名士也不愿效力,可见刘表本人不真正的贤能之人。孙策在这个时段刚刚创业,也算不上有实力。刘璋其父刘焉病死,益州也没有什么大作为。那么只剩下两位袁绍和曹操,袁绍在这个时段论实力和将士无论那一方面都优胜过曹操。正如荀?看透袁绍郭嘉也一样看透,我相信大多半都是荀?说服戏志才,郭嘉等颖川名士一起投靠曹操。贾诩篇(199)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也不得不说贾诩此计大胆,当初张绣投靠曹操之后又反悔导致曹操失去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贾诩择君更像一场赌博分析得更明智,赌是正是曹操的胸怀和大志。正如官渡之战贾诩对曹操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
可以看出当初贾诩择君也是很精明,可以说贾诩看出两位北方未来相争之人如此透彻。在贾诩眼中官渡之战早会发生,因为他贾诩知道一山不能容二虎。如果投靠袁绍最后结果也是降将,(更有可能不识时务而被曹操杀,曹操一定会记恨当初杀子之仇)不如早点投靠曹操更识时务。(起码在曹操势力弱缺少盟友的时候来一招雪中送炭)正如三位名士都择君正确,官渡之战最终得胜者是曹操。袁绍的失败早就在他们眼中注定了。官渡之战两位主角的性格在这场战争明显看出来,袁绍缺点失败又导致历史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局出现。周瑜篇周瑜择君更择知己,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人生得一知己实在何求,周瑜没有选择二袁,也没有选择曹操更没有选择其他诸候,却选择了没有基础实力孙策。有一种选择叫情和义,周瑜深知自己的好友更深知自己的理想。或者可以说孙策本人有自己非凡的魅力,可以使人有一种慕名的跟随。竟然选择了跟随到低,为知己之死为好友而亡。周瑜力荐徐州名士二张,(张昭、张?)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让孙策顺利平定江东。正当孙策欲渡江北进,继续扩大势力时,被仇家刺死。最好的时候孙策却早死,失去了孙策的周瑜等于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在周瑜困惑的几年中,终于有一个人让周瑜苏醒。(208)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当得知曹操南下,正虎视自己和孙策的多年心血。周瑜力主拒曹,无论外内有多少争议,周瑜也清楚自己的目标,更清楚自己的形势。让周瑜人生中打了一场漂亮潇洒的战役,让周瑜短暂的人生中再次打开新的一页。诸葛亮篇臣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一句。[求贤]东汉初平年间(190年-193年),中原地区开始战乱,徐庶和石韬一起南行,客居荆州。到达荆州后,徐庶与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相友善。刘备屯于新野期间,徐庶去见刘备,被刘备所器重。后经徐庶的推荐诸葛亮。当时北方地区正是军阀乱战中,不少北方人南迁。连诸葛亮这个当世之才也跟住叔父诸葛玄投靠荆州刘表,叔父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率家人来到襄阳城西二十里之隆中,开始晴耕雨读,潜心世务的隐居生活。除了颖川名士有名气之外,荆州文风再起。当时荆州在刘表手下出现一个乱世中的太平盛世,吸引不是逃避战乱的人才来到荆州。可惜是刘表有才而不能用,不思进取,最后陷入了昏庸。
在这个条件下出现一道光芒,他就是刘备刘玄德。一个在北方战场打滚多年,口里面总是说振兴汉室的一个刘氏比较出色的后代。数说刘备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四处流离,刚刚找到徐州一个落脚点却又被吕布抢了,在曹操期间因为受命汉献帝诛杀曹操而被曹操东征,去投靠袁绍又因为袁绍在官渡之战战败而病亡,最后只好投靠自己的亲戚荆州刘表。也许在刘备半生的经历刘备也知道自己缺少什么,虽然自己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如此一等一猛将。可惜自己还没有一个稳固的地方和实力,刘备需要一个可以指点他目标和策略的人,在荆州刘备更好可以物色这种人才。话说回来其实有好多人才也不会加入好似刘备这类的小型流动军阀,看看刘备前半生就知道,竟然没有人才主动加入,刘备也只好自己主动找人才。得知荆州隆中有位名士叫诸葛亮,亲自赴隆中以三顾之礼请出诸葛亮。在会面中,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先荆后益、三分天下、一统中原的宏图大略??《隆中对》,从此开始两个人一生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生涯。如果说诸葛亮没有政治抱负一心一意隐居生活这是不可能的,诸葛亮也不会同其他名士想出《隆中对》这个千古奇策。可以说诸葛亮早有意投靠君主不是就不会对东汉末情势如此了解,正如诸葛亮得知刘备来到荆州其实早有倾慕之意。选择刘备可能多数因为当初父祖一辈都是效力汉朝,当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其实汉室早就名实全亡。在诸葛亮眼中辅助汉室后代好比辅助曹操孙权,在汉朝的儒家学说对诸葛亮影响好深。毕竟曹操孙权也不会愿意花时间三顾茅庐。自从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更加深信诸葛亮才能。第二个目标就是益州,而益州有好多名士也愿意弃刘璋投靠刘备,如法正、张松等有志之士也投靠刘备。[君臣]在《出师表》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刘备情深义重,对于刘备本人觉得他是一个可以让人为他而死的人。诸葛亮为刘备苦尽心机,最后积劳成疾,病逝军中。这也不能单是三顾之恩就可以得来的,情深义重是多年来的交流才会有。正如最后蜀国姜维之死更看出蜀国的情深义重的表现。一个地方并没有感情,而是因为有人才会有感情。当初诸葛亮为刘备而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姜维为了蜀国为了诸葛亮多年心血做到至死不渝境界,用自己最后的奇策回天乏术可惜这是天意。总结: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这几位都是关健人物,君择臣之,臣亦择君亦择命也。在每个贤者眼中都有慧眼,他们清晰地判断每个军阀的势力和君主的性格。在乱世选择适合自己的君主,就好似选择自己的命一样。
人才的竞争才是最终的竞争,东汉末年出现好多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等。最显示出他们能力的是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个战役相同之处都是以少胜多。更表现出两个失败者性格上的缺陷,也是固定了三国势力地位。国之兴亡谁人定,盛衰百年南柯梦。一夜风云散幻变,时空聚散皆是缘。林家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15331.html
相关阅读: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