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鲍叔牙与管仲:促成齐桓公霸业的“幕后英雄”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鲍叔牙画像

鲍叔牙墓

入夏以来,济南城东约15公里处的鲍山公园迎来了众多的乘凉避暑者。鲍山绿树葱茏,飞瀑高悬,清溪蜿蜒,鸟翔鱼跃,自然是周边群众休憩、纳凉的好去处。别看鲍山高不过百米,却是齐鲁大地上的一座名山,齐大夫鲍叔牙的墓就在鲍山东北角。近日,记者采访了山东省美术馆国家一级美术师、鲍氏族史研究会副会长鲍家虎,听他讲述鲍叔牙与齐桓公、管仲的典故。

少识管仲坦诚相交

据有关史料测算,鲍叔牙生于约公元前728年,是杞国公子鲍敬叔之子。从青年时代起,鲍叔牙就有知人之智和高尚的操行。

《史记·管宴列传》开篇就交待说:“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所谓管仲“常欺鲍叔”,说的是:管仲出生在贫寒家庭,家徒四壁,经常断炊。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鲍叔牙出本钱,等赚了钱以后,管仲总是多分一些。鲍叔牙的伙计们鸣不平,但鲍叔牙解释说:“管仲家里穷,他需要多拿些钱奉养自己的母亲。”所以管鲍分金的故事便被流传开来,现在济南的鲍山就建有分金桥,而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建有分金桥、分金亭来纪念这段佳话。

管仲与鲍叔牙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读书、商讨治国之道,鲍叔牙发现管仲才智超人,非平庸之辈,日后必定是齐国的栋梁之才,所以更加关爱他、资助他。

管仲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鲍叔牙更加穷困,管仲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君主免职,但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愚笨、无能,认为管仲是没有遇到好时机而已。管仲曾三次带兵打仗,却三次战败而逃,大家骂他是“胆小鬼”、“懦夫”。鲍叔牙忙替他辩白说,不是管仲胆小,而是管仲家中有八十高龄的老母,缺少人手照顾,所以他才爱惜性命。看到鲍叔牙处处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管仲感激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有勇有谋桓公得齐

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就让管仲做长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次公子小白的老师。齐襄公12年的时候,齐国发生了内乱,管仲于是就跟随纠逃往鲁国,鲍叔牙随小白逃往莒国(今山东诸城、莒县、日照一带)。

后来齐襄公被刺杀,齐国大乱,纠和小白为了继承侯位分别快马加鞭地赶回齐国。管仲为了阻挡次公子小白回国即位,特借鲁国军队埋伏在途中进行拦截。双方激战时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箭头正巧击中腰带铜钩上,鲍叔牙让小白立刻仰面躺下佯装已死,驾车带小白飞驰到齐国。等到了临淄城下,鲍叔牙先进城说服诸大夫,然后迎次公子小白进城即位,成为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被自己射死,与长公子纠从容前行,六天后回到齐国时才发现已经晚了。随后鲁国就率领军队拥护纠来争夺王位,齐桓公连忙问鲍叔牙应该怎么办,鲍叔牙说:“以兵迎之。”鲍叔牙于是率领军队布阵,派两个将领各带兵丁在两边埋伏,另派一队人马与鲁国军队正面交战,假装战败,诱敌深入。等鲁国军队深入埋伏圈后,鲍叔牙亲自率军队迎战,并号令三面夹击鲁军,鲁军大败,鲁国国君鲁庄公偷偷换了衣服才得以逃脱回国。鲍叔牙取得了胜利,齐桓公也巩固了王位。

自知知人让位举贤

据《国语·齐语》记载,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坚持让鲍叔牙为宰相,但鲍叔牙“固辞让”,认为自己当个太平宰相还行,要辅佐齐桓公称霸则不行,坚决将相位让与管仲。他说,我不过是您的庸碌之臣,您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受冻挨饿,这是您的恩赐。至于治理国家,却不是我能胜任的,大概只有管仲才行。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宽厚爱民,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诚恩惠使诸侯信赖,我不如他;制定礼仪为四方法则,我不如他;披甲击鼓,指挥军队,使百姓勇敢杀敌,我不如他。管仲如同百姓的父母,要治理儿子,不能离开其父母。

但齐桓公对管仲的一箭之仇耿耿于怀,说,管仲亲手用箭射我,射中带钩,差点要我的命,如今却任用他,行吗?鲍叔牙说,那是他为自己的主子勤苦效力,如果您能赦免他并让他回国,他也会用同样的忠心报答您。于是,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释一箭之仇,按照鲍叔牙的意见,派人要求鲁国送回管仲。

据《管子·小匡》记载,因担心鲁国知道齐国将重用管仲而将他处死,鲍叔牙用了一计,他对鲁君说,公子纠是我们的亲属,所以请求您放了他让我带回国去。鲁国于是杀掉了纠。鲍叔牙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给我们,我们才甘心。鲁庄公答应了,可鲁国的谋臣施伯看破了鲍叔牙的计策,就劝说鲁庄公不要把管仲给齐国,因为齐国并不是真的要杀掉管仲,而是要用他执政,管仲是天下的能人贤士,齐国如果得到他,将来必定会成为鲁国的大患,不如杀了管仲把尸体交给齐国。当鲁庄公答应了施伯准备杀死管仲时,鲍叔牙说,如果把管仲杀死在齐国,这是处罚惩戒齐国人;如果杀死在鲁国,就等于惩戒鲁国人。我们国君希望活着得到他,然后让群臣杀了他,以殉国法;如果得不到活的,就是您与我们君主的仇人朋比为奸,这不是我们君主的要求,我不敢从命。于是鲁庄公决定不杀管仲,将他捆绑起来用囚车押回齐国。

鲍叔牙接到了管仲,大哭了三次。这时候施伯对鲁国的大夫们说,管仲这次肯定死不了,以鲍叔牙的仁德是不会杀害贤人的,他懂得推荐贤人来成就大的事业,鲍叔牙从前辅佐公子小白,先回到齐国夺得政权,管仲和召忽保护公子纠后回到齐国,为了争夺君位,鲍叔牙与鲁国大战并且战败了鲁军,功劳也足够大了,但无论是得天之助还是失天之助,他都一样恪尽人事。现在鲁国畏惧,杀掉公子纠和召忽,囚禁管仲还给了齐国,鲍叔牙知道已无后顾之忧,必然帮助管仲得到宰相之位,来展示管仲的才能,众人也一定会称许他有德。

桓公称霸感恩鲍叔

回到齐国后,管仲为相,鲍叔牙甘心居于管仲之下。管仲也没有辜负鲍叔牙的苦心,治国安邦,使齐国日益富强,并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没有管仲也就没有齐桓公称霸诸侯的伟业。齐桓公也没有忘记鲍叔牙的功劳,据《吕氏春秋·赞能》记载,管仲治理齐国,只要立了功,齐桓公必定先赏赐鲍叔牙,因为是他让齐国得到了管仲。司马迁也赞曰:“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公元前645年,即齐桓公41年,管仲病故。次年,齐桓公封鲍叔牙为相。此时鲍叔牙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了,他勉为其难接受了相位,并坚决抵制佞臣竖刁、易牙、开方等人的阴谋,却遭受这些人的排挤打击,于公元前644年,郁郁而死,终年84岁。而鲍叔牙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且多为有名的官吏。

后世对鲍叔牙几无微词,甚至被孔子称为“贤者”。鲍叔牙待人赤诚、厚人薄己、重义轻财是古今交友的楷模;不居功自傲,为国忘私,让位举贤又是我国历史上忠臣良仕的典范;既有知人之智,又有自知之明,成为后世者为人的表率。而“管鲍之交”也作为成语流传下来,用来称赞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12287.html

相关阅读: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