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重庆地铁史经历悲壮的十三年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1958年下半年,重庆正式开始修地铁,断断续续到1971年才全面停工



1965年,地下铁道工程电工班合影

老地铁建设者们还保留着当年的工作证

故事导读

小什字至两路口地铁隧道将于明年春节贯通,重庆60年的地铁梦快实现了。

然而,自1958年后的十多年里,重庆一大批人投身于地铁建设,最多时上千之众。设备简陋、资金匮乏,还经历着政治运动……工程队几易其名,工人一度靠打石头为生,但他们仍以空前的热情,建成了渝中半岛庞大的地下隧道网。

如此宏大的工程因何而起?为何没架一条铁轨就停止了?记者近日走访了十多位当年工程的负责人、电工、掘进工,他们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重庆地铁建设史。

1958年下半年

重庆正式上马地铁

初衷为了运水泥,“以地铁救交通”。

汽车不多,街上拥堵着平板车;码头繁忙,大多靠肩挑背扛……现年86岁的渝中区交通局退休干部王子厚,谈起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重庆交通,用“混乱”、“低效”两个词概括。

王子厚回忆,当时贺龙到重庆视察,从南岸区坐轮渡到由他监管的储奇门码头,见大量工人挥汗如雨地装卸,进度却十分缓慢,街上到处都是肩挑背扛的力夫,当即被震撼。有效解决重庆交通成了当时各级政府面对的问题。

1958年,南岸一大型水泥厂要运大批水泥到菜园坝火车站。然而,当水泥从南岸用轮渡运到储奇门码头后,从储奇门到菜园坝只能靠人挑。相关单位就此出资在储奇门到菜园坝间,修建了一条轻便铁道,计划水泥在储奇门码头装车后,再用电力机车运到菜园坝。岂料,轨道修好后,因后续资金出现问题,机车运送未能实现。随后人们就像煤厂运煤一样,将水泥装进三节小车厢,再通过铁轨用人力运送。此举,虽没机车效果好,但效率还是提高了。如果把市中区(现渝中区)的防空洞贯通,铺上铁轨,不就解决了交通问题了吗?王子厚说,当时,有人提出这个方案,立即引起时任重庆市副市长岳林(主管交通)等多位领导高度重视。

但资金是个难题。王子厚说,正当各级领导为资金问题焦头烂额时,中央恰巧给重庆拨款1000万元,用于建设重庆的码头。相关领导决定挪资20万元修建地铁。很快,地铁工程落实到市中区政府,区政府再将它落实到区交通局。时任区交通局基建股股长的王子厚,作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管。随后,一支由300多名搬运工组成的工程队成立,挂名为“重庆市中区地下铁道工程队”,队长由转业军人谢新亮担任。

1958年下半年,首条重庆地铁工程正式上马??先后对部分防空洞进行拓宽、加固,并新挖从十八梯到临江门的地下隧道。

正当工人们热火朝天修建时,拨款给重庆修建码头的银行,发现资金被挪用,随即冻结了这一工程的资金。王子厚及有关领导写了数份检讨,虽未被追责,但工程在进行了一年多后被迫叫停。

但是,因当时多位领导对“地铁救交通”仍报有极大信心,工程队并未真正解散,而是让市中区交通局给他们发工资,以希望筹到资金后再修。因此,工程仍在小范围内断断续续进行。期间,工程队还将打出的石头,卖给修公路的工地,以缓解区交通局的财政压力。这样维持两年后,区交通局实在无力负担。在市政府建议下,工程队被划入市搬运、装卸公司基建队。至此,重庆首个地铁工程宣告失败。

1965年

重庆千人修地铁

当时,地铁工人被视为英雄,人们热情高涨

虽然首战失败,但上至领导下至市民,“地铁梦”并未破灭。1965年,重庆地铁史终于翻开了崭新一页。

当时市中区筹到200多万元,后经市、区领导商议,从中拿出100多万,再次修建。至此,地铁工程再次上马,规模较之前大几倍??成立了重庆市中区地下铁道工程处,处长由时任市中区交通局局长的王世槐兼任,王子厚负责施工,王定成负责人事。工程处共分4个工程队,共有1000多人,人员由原地下铁道工程队、社区劳动力、学工等组成。

“我们当时的干劲非常大,简直就是疯狂!”晏洪明,66岁,渝中区交通局劳动安全科退休人员,当时是工程处的电工。他说,工程多点同时动工,每天24小时不间断开挖。当时设备十分落后,安全帽是用藤编的;脚手架是木制的,走在上面摇摇晃晃;风钻靠人扛,一个班下来,人仿佛被震散了架;通风设备差,整个工作面弥漫着灰尘,能见度极低,下班后,工人的鼻子、眼睛都看不清楚。“记得,有个班一个工作日掘进了2.2米,工程处还专门召开大会进行表彰。”晏洪明说。

重庆安达运输公司退休员工赵大禄更是记忆深刻。他当时是工程处电工。他称,那时,人们根本没有迟到、早退的概念,甚至上一班如果没按时出场,延误了下一班进场,还要受到批评。人们成天琢磨的也是如何多挖一些。一次,他所在的班为抢进度,在临近下班时装填火药放炮。炮工见下班工友已陆续到场,一时心慌少数了一炮。当他与炮工前去查看时,最后一炮爆炸,炮工被飞石砸成重伤,造成双眼失明。

“人们啷个不卖命嘛,当时的地铁工人被看成是英雄!”杨代乐,59岁,重庆安达运输公司员工。他说,当年,他投身地铁建设时17岁。在那个讲出生的年代,身为资产阶级后代的他没少受欺负。后得知地铁工程处招人,只知莫斯科有地铁的他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天没亮就去排队报名,能成为重庆地铁的工人,不但不再受人欺负,更被人认为是“时代英雄”。最终,他凭着当时少有的高学历??高中文凭,被录取。“后来,我母亲逢人就说‘我儿子是修地铁’的,我走在街上腰板挺得直直的。那种荣誉感不言而喻。”杨代乐说。

重庆童鞋厂退休员工康文媛至今还清楚记得:资产阶级出生的她同样是因文化程度高被招录进地铁工程处,负责开柴油机,为钻洞提供动力。当时,还是小姑娘的她经常深夜一个人守着一台机器。一次,师傅带着一个朋友到工地来耍,这人是一名转业军人,在一大商场上班。对方见到开柴油机的康文媛后非常生气,抱怨说:“一个女娃儿都可以来,我申请来,他们竟不要!”言语中,流露出“怀才不遇”之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12274.html

相关阅读: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