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揭秘!中国元旦是经过一波三折才诞生的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随着2016年新年即将来临,一张多年前的“中华民国元年月份牌”引起关注。它不仅是中国从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见证,也是中华大地首次使用公历纪年的见证物。谁能想到,中国元旦的确立和诞生是经历过周末多风风雨雨的。

  这张月份牌正中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像,左右两侧分别是“阳历”和“阴历”及其说明,下方写有“中国图书公司谨赠”等字样。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向各省发出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黄帝纪元为清末革命派所倡导使用。1903年,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刘师培在《国民日报》发表“黄帝纪年论”,反对皇帝年号制,同时也反对康有为等变法派主张的孔子纪年。刘师培主张把黄帝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元年。可是,黄帝的生卒年月在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宋教仁主张把被认为是黄帝即位的癸亥年作为纪元元年。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为首的革命派杂志采用了黄帝纪元。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一直采用的是夏历,民间俗称“阴历”,又叫“旧历”、“农历”。

  孙先生电文所称的“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即为公元1912年1月1日。这一天,被确定为民国元年元旦,这也是我国迎来的第一个公历元旦。而在此前,人们是将阴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

  “元旦”推广经历一波三折

  公历即为我们今天使用的年历,俗称阳历,早在16世纪时,就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鲜为人知的是,百年前,它在中国大地的推广却经历了一波三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12月25日,孙中山从欧洲回国到达上海,次日召集同盟会干部开会,就新政府的组建拟定同盟会方面的意见。27日,各省代表会议再次举行,黄兴代表同盟会提交议案,其中的一项就是行将建立的中华民国政府应改用公历。全体代表赞成通过。

  两天后,各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代表会议继续,讨论大总统就职典礼程式。忽有代表对新政府改用公历提出了异议,于是发生争执。反对改历者引了孔子“用夏之时”的话,声称圣人之言不可违。又说自汉朝太初年间重新采用夏历后,直至清朝成为历朝未变的定制,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祖宗之法不可轻改。主张改历者据理反驳:推翻清廷,创建民国,本是改朝换代的革命巨变,理应破旧立新,改历在所必然;公历早已为列国通用,中华民国改用公历,为大势所趋,顺应世界潮流,又利于国际间交流交往。

  据说,在上海正在做去南京就职准备的孙中山,得悉各省代表会议上就改用公历起争议后,马上去电明确宣明:必须按27日通过之议案,中华民国政府改用公历,否则决不到南京任职。

  由于孙中山无与伦比的威望,及多数代表的努力,至31日终告解决:维持原议,中华民国采用公历。只是考虑到民间对阴历习惯既久,出版历书时在公历下方注明阴历节气。

 此议由是一锤定音。这张特殊的公历和阴历并存的“中华民国元年月份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诞生。

  据有关文献分析,孙中山以阳历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元旦,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共和成立,不用皇帝年号,而改为民国纪年,便于民众记忆;二是阳历没有闰月,减少了农历中闰月的换算,便于年度预算;三是与国际上普遍采用阳历的潮流相适应,便于在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涉上与国际接轨,实现最终的世界大同。

  孙中山的立意不可谓不高远,因此这一改革得到了响应革命、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的各省的普遍支持。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内务部编撰的这部《中华民国元年新历书》,与旧历书相比,其特点有三:一是新旧二历并存;二是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三是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这部新历书体现了共和精神,剔除了封建迷信的文字。

  这一年6月,原来负责为大清皇朝编修《时宪历》的钦天监改归教育部,筹组北洋政府教育部观象台,负责编撰《中华民国元年历书》。由于教育部观象台有着较好的天文观象设施和编撰历书经验,所以,它所编订的这部新历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替代内务部编新历书而风行全国。

  民国政府由于1912年元旦没有赶上庆贺,虽然当年1月15日在南京补庆,但由于南北对立,广大的北方地区仍用“宣统”年号。1913年的元旦则情况不同。南北统一、政府北迁,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格外重视阳历新年,并举行了一系列庆贺活动。新政府虽不遗余力推行公历,由于人们习惯了使用阴历,加之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所以民国时期,出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阴阳历并行的局面。

  公历施行屡起反复

  虽然民国建立之初,全国就开始推广和使用公历,但在后来的动荡岁月里,其施行仍屡起反复。

  1915年底,做着皇帝梦的袁世凯于12月12日宣布恢复帝制,废止民国纪元,重新采用夏历(阴历),旋下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

  但是好梦不长。讨伐声中,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废止洪宪年号,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

  1917年7月1日,辫帅张勋复辟,拥溥仪“重登大宝”,宣布废除公历,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也是黄粱一枕。7月12日,讨逆军攻入北京,辫子军或死或逃或降,张勋逃入荷兰使馆保命,溥仪宣布退位,恢复民国纪元。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各把一方,令难行禁难止,他们各有所“爱”,阻碍公历推行。如山东省省长龚炳积曾通电全国,提议恢复旧历即阴历,公历在山东自然难以推行了。又如1926年下半年,把持北京政权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公然令中央观象台编售旧历书。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东北易帜后,全国归于统一。1930年5月,国民党中央党部与中宣部作出决定,重申以阳历为国家现行历法,并严禁私印私售旧历,违者以法论处。至此,公历方才得以在全国范围实际采用。

  新中国建立之前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使用公历,但以西元年纪年,就是公元年,并废除中华民国纪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07809.html

相关阅读: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