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西安事变内幕:戴季陶当众磕头跪求和平解决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戴季陶,名传贤,字季陶。原籍浙江吴兴人,生于四川广汉。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过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五四期间,思想激进,宣传过马克思主义。但不久又变为坚决反共者。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等职。他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国民党右派的“理论家”,也是蒋介石的文胆和幕后参谋。蒋介石的治国策略有许多都是来自戴季陶那一套反共理论,因而戴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

追随孙中山,但反对联合共产党

戴季陶早年留学日本,并在日本与蒋介石相识。他毕业后回到上海担任《天铎报》主笔,他才华横溢,笔扫千军,是当时著名的思想界冲锋人物,许多青年人都喜欢读他的文章。不过,那时戴季陶不叫戴季陶,而是叫戴天仇,意思是他与满清王朝不共戴天。由于他在《天铎报》上经常发表反对清朝的言论,所以清政府指名要抓他。为躲避通缉,他先逃往日本,后转赴南洋槟榔屿,任《光华报》编辑,仍宣传革命,并加入同盟会。

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戴季陶回国。参加了陈其美、钮永建等人组织的上海起义,在这次起义中,戴季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接着,他参与创办《民权报》。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国到达上海,他以新闻记者身份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孙中山见他年轻富有才华,就携带他同往南京参加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

南北议和后,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务,任全国铁路督办,戴季陶被孙中山任命为秘书。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孙中山发动讨袁战争;讨袁战争失败后,戴随孙中山流亡日本。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设立“护法”军政府,戴季陶被任命为法制委员会委员长,不久又兼任大元帅府秘书长。1918年4月,林森署理军政府外交部长时,戴季陶代理外交次长。随后,军政府进行改组,孙中山受排挤,他先随孙回上海。后全家迁回浙江原籍吴兴(即湖州)。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又回到上海。

1919年6月,戴季陶创办《星期评论》,作为《民国日报》的副刊。宗旨是介绍世界的大势和思潮,唤起青年。在《星期评论》上他用不少篇幅报道世界工人运动和分析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

当时,戴季陶还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他把考茨基的《马克思资本论解说》日译本转译成中文,从1919年11月起在《建设》杂志上陆续刊登。他的文章也试图用某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词句,解释中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他写了《从经济上观察中国的乱源》、《俄国的近况与联合国的对俄政策》等文章,介绍了马克思经济学说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对当时进步思想界有一定的影响。

1920年前后,戴季陶、张静江、蒋介石等人因为经济非常拮据,同时也想为革命筹集一些资金,在上海搞了个证券物品交易所。交易所开业初期,经营比较得手,股票行情不断上涨,戴、张、蒋等人骤然获得巨额收入。这时,戴、蒋换贴结为异性兄弟。蒋比戴年长3岁为兄,戴为弟。

戴季陶与蒋介石等人获取巨款后,便花天酒地大加挥霍,好景不长,戴、张、蒋等人的交易所逐渐面临危机。到了1922年春就彻底垮台。他们还欠了大量的债,众人登门要债。

戴季陶在上海交易所期间,与任《新青年》主编的陈独秀也有交往。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筹建共产主义小组的过程中,戴季陶曾参加过一些活动,但当要正式建立组织时,他借口孙中山还活着,不能参加别的党派,就退了出去。

3 of 61920年11月,粤军从福建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取得胜利。孙中山返粤重新建立军政府,戴季陶也跟随赴粤。12月下旬,戴季陶到浙江奉化探望蒋介石并劝说蒋到广东任职。但因蒋嫌孙中山没有授予大权,不去任职,他只好怏怏而回。

1922年8月,孙中山在陈炯明叛变和北伐军讨陈失利后,离粤去沪。10月上旬,川军总司令兼省长刘成勋派代表到沪晋见孙中山。孙中山命戴季陶入川,与川军进行联络工作。这时戴季陶在遭受了一些公务私事上的挫折之后,心灰意冷,在途中得悉川军各派正在酝酿战争的传闻,精神更加颓丧。当所乘之船驶向宜昌途中,他突然趁夜黑跳江自杀,幸赖渔夫救起未死。从此他便信仰佛教。11月18日到渝就职。但由于军阀混战不休,他在四川期间工作没有什么成效。

1923年12月上旬,戴季陶从四川回到上海。当他得悉孙中山已决定容纳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时,他表示反对,他向廖仲恺提出:“共产党人加入,必须造成单纯党籍,不能留两党籍。”有一次他写信给廖又说:“叫共产党参加进来,只能把他们当做酱油或醋,不能把他们做为正菜的。”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戴季陶出席了会议,被选为中央宣传部长,并负责筹建中央通讯社;2月又兼任筹建中的黄埔军校政治部长等职。但他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十分不满,曾三次离粤返沪。孙中山在北京病危时,他去了北京,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病榻上签署遗嘱时,他也在场。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共合作形势发生了变化。国民党内新老右派开始四处活动,戴季陶是代表人物。六七月间,戴季陶接连写了《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和《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等小册子,打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旗号,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歪曲和篡改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形成了所谓戴季陶主义,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等人篡夺革命领导权提供理论根据。

在戴季陶写的小册子中,还公开反对工农革命运动,攻击中国共产党,声言要把共产党人驱逐出国民党。在戴季陶影响下,广州、上海等地先后成立了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不过,戴季陶主义刚一出笼,就遭到中共中央的反击,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合力反击下,戴季陶分裂国共合作的阴谋未能得逞。

坚决反共,为蒋介石出谋划策

1925年11月,国民党内的林森、邹鲁等人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即“西山会议”),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11月中旬,戴季陶同邵元冲、沈玄庐等人到北京准备出席会议。当会议开场前夕,有些人以戴、沈曾与中共发生过密切关系为由,将他们绑架并痛打一顿,责令不准与会。他被迫于20日离开北京,返回上海。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对西山会议派的重要分子,给予开除党籍的处分。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作了军事报告。同时,蒋介石等人大力庇护戴季陶,使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7年2月14日,戴季陶按照蒋的旨意,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名义出访日本。在一个半月内,他先后在大阪、神户、长崎等地发表演讲64次。在公开场合他以外交官身份,侃侃而谈,讲了一些维护民族利益的话。实际上,他此行主要是与日本外务次官、亚洲司长会谈,向日本政府进一步阐明蒋介石对当时时局所持的立场和即将推行的政策,谋求日本当局对蒋“谅解”和“合作”,“结果甚为美满”。他从实地考察和研究中也看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某些本质,回国后着手撰写《日本论》一书。他在书中指出,日本的对华政策并不希望中国统一于革命,它将采取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而面对中国大陆进攻,从台湾窥视华中、华南到东南亚的“蝎形政策”。这些见解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也是有见地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02383.html

相关阅读: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