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孝庄太皇太后临逝世时,在遗诰中回顾说,她很小被太祖努尔哈赤聘为儿媳;奉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命"赞助内政,越既有年"。皇太极在世时,她多年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已被公认。在诸王、大臣共同上给康熙帝的奏请节哀疏中,也提到这位太皇太后早在崇德年间,就曾辅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肯定她为奠定大清江山,做出重要贡献。
古代朝廷都有不许后宫介入朝政的规定。但事实上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虚伪的。许多有作为的皇帝,都有后宫智囊,得益于她们的帮助。凡家天下,国事与家事密不可分。家里人谈家国事,开诚布公,无所顾忌;与朝廷官员的谨言慎行,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相比,皇帝在家中能听到真实、负责任的见解。除非后宫无才女。
布木布泰入宫之初,谈不上涉入朝政。随着知识增长,经历积累,才能提高,她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境界和才智,并逐渐成熟起来。皇太极培养她作为处理朝政的助手。她是属于那种德、才、貌都不错,而德、才更胜于貌的青年女子。皇宫里美女如云,但德才出众的并不多得。皇太极和她在一起,与在其他妃嫔宫里会有不同的感受,话题广泛,有共识,能化解乃至消除烦恼;有些事,听听她怎么说有益无害。封永福宫庄妃后,特别是皇九子出生,皇太极更有意引导和指导她了解政治,参与朝政,常令她协助做一些具体的政务工作。她从皇帝对多变的形势的观察、纷繁的政务的裁断中,对官员品评、任用、升降及复杂的人事关系的处理中,以及言谈话语、待人处事中,学得更多,也更关心家国事。她不能到朝廷议事会发表见解,更不能发号施令,但可利用后宫的条件,借着与家族成员的日常接触、与亲戚朋友的来往,留心涉及朝政的大事小情,及时提供给皇太极。在用人行政方面,她的意见往往能对皇太极起补充或参考作用。
清朝国初有一件事,使布木布泰和她的侍女苏麻喇从不同的角度都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是苏麻喇参与厘定清初服饰,立了功。
布木布泰出嫁时,带到盛京婆家一位侍女,名苏麻喇。苏麻喇是蒙古族姑娘,蒙语名叫苏墨儿,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蒙古族和汉族都有些父母用孩子降生时眼前见到的器物取名,毛制的长口袋是蒙古族日常随身携带的用品。满语和蒙语相近,到清宫后,人们用满语称呼她时就叫苏麻喇,满语苏麻喇是"半大口袋",意思基本一样。"苏麻喇姑"的"姑",是她一生的功德博得了公认,人们对她的尊称。苏麻喇比布木布泰小几岁,是科尔沁草原贫苦牧民的女儿,长的虽不俊美,但吃苦耐劳,做事认真,勤奋好学,聪明伶俐。她从大草原来到后金国都,带来蒙古劳动人民的质朴、善良、节俭;也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她在清宫陪伴布木布泰学习过程,凭着刻苦努力和聪明的头脑,精确地掌握了满语,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并提高了整体文化素养。以致后来能担任康熙的启蒙老师。她在布木布泰身边,将日常起居、屋里屋外的事,处理得既利索又妥帖。她的才干和忠诚,足以使布木布泰信任,经常放手大胆地交给她更重要的工作。人们也认为她是孝庄文皇后心腹之人。
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后,制定一系列新制度。清代官服的定制,始于后金天命初年,当时等级差别不大,只是贝勒穿一种带披肩领的朝服,以区别于大臣及其他官员。天命六年努尔哈赤颁布补服制度,以辨别等级。所谓补服,就是在衣服的前胸后背各缝上一块"补子",是用金线和彩丝绣上不同的飞禽或走兽,作为官员品级的徽饰。皇太极除继承前朝的服制外,由于实行帝制,权力集中,等级制度严格,而且,扩大范围,直至后宫、王府家眷等,都有品级。所以,更强化服制的等级差别。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服饰。服饰的材料、颜色、样式、图案等,全要体现出等级和身份。
崇德元年(1636年)在着手厘定清朝上下冠服诸制,物色人选时,庄妃推荐苏麻喇参与其事。苏麻喇擅长女红,除了熟习蒙古族服饰,又饶有兴趣地对比研究汉族和满族的服饰。根据朝廷的要求,她领会服制内涵,参与设计,在继承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吸收满、蒙、汉等北方各族服饰之长,精制,创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后世认可。史书记载:清崇德初年,厘定上下冠服诸制,而其"衣冠饰样",皆苏麻喇姑"手制"。
据史书记载,满族先世女真人的袍,左衽、无领或盘领、窄袖,袍幅略短,仅及小腿部位。清朝国初制定官服的长袍、马蹄袖,女真时代没有,很可能采自蒙古族服装。苏麻喇最熟悉本民族服饰,她能得心应手地在保持满族服饰基本特征不变的前提下,取长补短,锦上添花。
这是一项历史性的工作。崇德元年厘定的清朝皇室和上下各级官员的冠服,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二三百年无大的改动。皇太极一再强调,服制是立国之经,为了不忘骑射,要按规定服朝衣,并告诫后世子孙遵守,不要变弃祖宗之制。表明他对苏麻喇等人制定的冠服感到满意,才这样肯定。清朝灭亡后,有些旗装仍受欢迎。如:旗袍被反复改进,一直流传,深受女士们喜爱。追本溯源,应当也有苏麻喇姑的功劳。苏麻喇是布木布泰的人,又经其亲手调教、推荐,证明她知人善任,也是她的成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00437.html
相关阅读: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