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傈僳族舞蹈 傈僳族葫芦笙舞乐是怎么发展的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傈僳族葫芦笙舞乐的历史渊源及特点

葫芦笙舞乐是傈傈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不分,是傈傈族最重要的传统器乐形式,也是傈傈族大众自娱自乐的舞蹈,“刮七七”则是该舞蹈的领舞乐器。随着历史的发展,傈傈族也改编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傈僳族葫芦笙舞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傈僳族葫芦笙舞乐的历史渊源及特点。

历史渊源及传说

据对一些曲目的比较分析,认为葫芦笙曲是傈僳族较传统的原生态音乐。与苗族葫芦笙曲比较,以《大蛮调》为例,苗族大量使用了半音,而傈僳族则全部是五音乐调(全音),至于古代黄管共鸣现象的发现怎么样影响了苗族和傈僳族,进而使各自的葫芦笙音乐的以起源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但很明显,苗族(丽江范围)葫芦笙和傈僳族葫芦笙的许多曲目的主旋律和基本乐句有许多地方是相似或一致的。

从葫芦笙音乐发展的总体布局上看,以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和丽江市永、华、宁三县以及玉龙县在内的东部傈僳族主要擅长葫芦笙的使用,而怒江等西部则擅长四弦“七本”。黎明和老君山地区处于中心地段,两件主乐器都有较完全的存活和发展,而且葫芦笙器乐已发展为成熟的音乐形式。

传说葫芦笙是傈僳族民间智多星“托拉哥然”的灵性凝聚而成。托拉哥然四处漂泊,见多识广,头脑灵活,喜欢猜谜语,出谜语与人斗智取乐,也喜欢搞恶作剧捉弄别人,有时也耍点小聪明占点小便宜,但从来不害人。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村寨,走进一户农家,只看见两个小男孩在院子里玩耍,便向他们寒暄,想向着家人蹭点饭吃,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吃过一顿饱饭了。他问“你爸你妈去哪里了?”大孩子说:“我爸没有眼,去找眼了,我妈没有杆,去找杆了。”他出过那么多谜语,考倒了那么多聪明人,但想半天不知这娃子说的什么,非常羞愧,他左看右看,见房子旁边有一个水塘,便又问俩小孩:“这水塘深不深哪?”小孩说:“鸡进去只到胸脯,牛进去就看不到角。”托拉哥然又一次被难住了,他饥肠辘辘,但无计可施,无奈地坐在院子边上。过了很久,小孩的父母相继回来了。父亲背回一篮松明,母亲背回一篮芋头花杆(傈僳族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托拉哥然恍然大悟,傈僳话中“眼睛”与“眼子”发音完全相同,松明子是用来点火照明的。所以说父亲是去找“眼睛”,而不是去找什么“眼睛”,而母亲背回的“杆杆”是傈僳族农户最常见的蔬菜。自以为聪明机巧的托拉哥然懊恼不已,羞愧难当,他也不敢提吃饭的话头,灰溜溜地离开了这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00097.html

相关阅读:瑶族长鼓舞是怎样的舞蹈?瑶族长鼓舞简介
历史上的古代人为何不会“走”呢?
傣族文学 傣族的民间文学是如何民展起来的
京族人春节怎么过的?京族人的春节有什么活动
佤族饮食 佤族人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