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内书堂,宦官通文墨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宦官之患,严禁太监识字。后来虽设内官监典簿和尚宝监,分管文籍和王室图书,但其内官都仅识字但不明文义。到永乐时,朝廷开始令教官进宫教授宦官。宣德年间,朝廷正式在宫内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写字。任命刑部主事刘?为翰林修撰,负责教习,选宫内年纪十岁上下的宦官就读其中,后来就读人数增至四五百人。刘?之后,大学士陈山、修撰朱祚都先后担任教习之职。于是,由翰林官四人教习已习以为常,并形成为制度。内书堂的设立,使宦官开始通晓文墨,司礼、掌印及秉笔太监都开始有机会参与政事。每日上奏文书,除御笔亲批几本外,其余的都由秉笔太监遵照阁臣票拟字样,用?笔代批。从而使宦官有机会与外廷交接往来,内外勾结,加速了宦官之祸。此后的宦官专权,乃至明朝的灭亡,都与设置内书堂有一定关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98856.html
相关阅读:闽、浙地区古代明教失踪之谜
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
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只因七万明朝大军全军覆没
李之藻
明朝人的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