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若其事母至孝如斯,当初在刘备手下安顿下来之时,为何不把老母接到新野来呢?要说孝的话,自己有点出息了首先得想到家里高堂才对。虽然家有兄弟,也不至于长期不通音信连兄弟过世也不知道吧,这哪叫什么孝道啊。长期把亲人留在敌占区,这不是给敌人创造使计的条件么。当然了,探母总是应该的,我们不应当老钻研这个问题,换一点说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知道自己上了当,干嘛不逃回刘备手下呢?曹操对他的看管又不严,他有无数机会可以开溜:比如出使刘备那回,别说什么面子上过不去,先前陈登、辛毗就是趁出使的机会投了曹操,也没人说他们不是。比如在赤壁那回,能抓住庞统索要避祸之计,就不能干脆和庞统一起跑掉算了?关羽可以绕个大弯归刘,徐庶要走还不是小菜一碟。看来不是不能走,是不想走。说到这里就得说到诸葛亮了。徐庶临走才向刘备举荐这位卧龙先生,还差点一时激动给搞忘了。为什么呆了这么久都没想起诸葛亮,直到临走才想起来呢?还是接着往下看吧。话说徐庶临走又怕诸葛亮不肯出山,于是又绕道去劝说一番。结果被人一句话说羞愧了:“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于是灰头土脸的北上去了。这里有两点值得玩味:第一点是徐庶“怕”诸葛亮不肯出山。原来徐庶一直没想起来诸葛是因为他心里知道这人不好请,对自己能否请其出仕没有信心,想推荐给刘备了又怕让人空欢喜一场,所以一直搁到最后才勉强提出来:刘皇叔别说我没敬业精神,您还是自个儿想办法请出高人吧。第二点就是诸葛亮毫不客气的骂了徐庶“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这一句话真是春秋骂法、微言大义:你自己到曹操那享清福去了,还把我往火坑里推,让我跟刘备受苦受难,太不仗义了吧!看来诸葛、徐庶的关系实在很微妙,诸葛对徐庶的人品不是太瞧得上的,也许这也是徐庶始终不肯重投刘备之怀抱的一个原因吧。还是继续说徐庶吧。要说他是过于迂腐、太好面子,以致不愿反复换主吧,可他食曹之禄却不忠曹之事、终不肯献一计这种行为又算什么呢?如果是各为其主而故人反目,没人说你人品如何;你若谁也不愿帮,可以象管宁一样躲进小楼成一统,打列不出来见人领了曹操的薪水又不给人做事,这不是穿上露背装让人指背脊嘛!看来徐庶少时好勇任侠属于愣头青式人物,后来游学四方只是提高了智商,却没在品性上有长足进步。他的性格常在拘泥与冲动之间震荡,缺乏稳定性,故而行为矛盾重重,小节既失大义亦背,忠孝节义无一能全,里外不是人,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啊。不过呢,好歹安稳渡过下半生,也算是有福之人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92546.html
相关阅读: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