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释永信和尚,少林寺再次成为全国人民瞩目的焦点,回想起来,这座千年古刹上一次成为人们如此热衷的聊天话题,大概还是因为李连杰少侠。其实最近的几十年来,在金庸小说和周星驰喜剧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催化下,少林寺僧人早就在一代人心目中成为“神”一般的存在。这大概也是大家的热情如此容易就被“少林寺”这三个字点燃的原因之一吧。
电影《少林寺》曾掀起一阵少林热
伴随着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佛教宗派——禅宗的起起落落,少林寺也经历过辉煌和衰落,坚守文化传承,是众多信徒心中的圣地。
谈起少林寺的“前世今生”,文献记载中真假难辨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倒是真能让我们在历史的幽思中更加感性地了解一座寺院的喜怒哀乐。
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的创建:首位寺主是印度禅师
元代佛教史书《氏释稽古略》在南齐明帝建武四年,也就是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下记载道:
“魏西竺中印度佛陀禅师志爱嵩岳。帝?就少室山建少林寺居。师度弟子僧稠慧光”
这是一条极度精炼的历史记载,不过能传达给我们的历史信息却很多。少林寺由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所建,这位鲜卑皇帝仰慕汉文化,在太和二十年将自己“少数民族”色彩浓厚的姓氏改成在汉文中极具政治和宗教色彩的“元”字——这个字让人联想起《周易》系辞“元亨利贞”,因此在800多年后也得到蒙古大汗的青睐。
这条记载还告诉我们,少林寺最早的寺主是印度人佛陀禅师(又译作跋陀)。关于这位禅师《续高僧传》中有着更详细的记载:
他本来是印度人,在国内和五个伙伴相约去学佛,每日专精禅定,但是其他同学修行顺利,都有所证悟,唯独他看似一事无成,因此感到十分彷徨。他那五位修行成绩显著的道友,怕是多少得了点神通,就和他说:“修行证果要看缘分,你不要在这里虚度时光了,应该到东方震旦(中国)去,那里和你很有缘,你不仅能够在彼地获得修行上的好处,还会收到两个很不错的徒弟哩。”于是佛陀禅师便开始他的东方之旅,到了中国北部。
鲜卑拓跋氏柴河石窟
此时北中国刚刚结束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代,由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所统一。当时,中国佛教经过东汉、曹魏和两晋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大师辈出。不过,南方和北方崇尚截然不同的佛教修行方式,笼统地讲,南方重视经论的讲说和研习,北方更重视禅修等宗教实践,在印度就专心禅业的佛陀禅师一到魏国就受到崇尚佛教的魏文帝的礼遇,给了他很多修行上的资助,还专门给他建了个小院子,让他心无旁骛地打坐。
后来《续高僧传》给我们记载了一个“奇迹”。有一天佛陀禅师邻居家小孩发现他的院子红光闪耀,认为是起火了,于是喊大人一起来救火,但大家奔着火光冲进院子,却发现那里一切如故,并无火情。于是有“懂行”的人解释道,这红光乃是禅师有所证悟,获得修行成就的表征。
我们不能确定此事的真假,但佛陀禅师的修行一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得到了北魏皇帝的尊崇。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候专门带他同行,为了能够使他继续在自己喜欢的清幽之地修行,特意在离洛阳不远的嵩岳少室山修建寺院,让他住持。僧人修行的地方也叫“丛林”,因此这座寺庙被称为“少林”,也就是“位于少室山的丛林”之意。
自从佛陀禅师住持少林寺以来,很多信众慕名而来跟随他学习佛法,往往有数百人之多,就连北魏皇帝也经常来寺院里居住,少林寺也就在北朝地位越来越重要。不曾留下姓名的“懂行”人士说,此地有神?护佑,合该是弘扬佛法的宝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89511.html
相关阅读: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