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秘密访问了北京。中国提出,请苏联“老大哥”传授核技术。然而,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两国关系逐渐紧张进而演变为公开对抗。1964年10月16日,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俄罗斯汉学家通过查阅大量从未公开过的文献,揭开了当年中苏领导人之间鲜为人知的内幕。
紧锣密鼓作铺垫
早在1949年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半年前,中共领导人就派物理学家钱三强前往欧洲参加和平大会。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筹集建立现代物理研究所所必需的资料和设备。在法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的帮助下,这一目的达到了。
1950年初,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1953年春,中科院代表团一行人赴苏进修核技术,但他们只接触到了几名丝毫不了解核技术课题的一般科研人员。
1954年10月,在赫鲁晓夫访华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请苏联帮助中国制造核武器。赫鲁晓夫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并劝说毛泽东放弃这一“不切实际”的计划,认为中国不具备相应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但是,从1955年到1958年间,双方还是签署了几项相关的协议。
1955年1月22日签署的协议规定,双方共同在新疆进行地质勘探,并开采铀矿。作为回报,中国政府有义务向苏联提供剩余的铀。勘探发现,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制造原子弹的原料,其中西北地区的储量首屈一指。
1956年4月7日签署的关于帮助中国建设军事和民用设施的苏中协议规定,将铺设从阿克斗卡至兰州的铁路,以便向设在罗布泊的第一座核武器实验中心运送设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84149.html
相关阅读: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