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变迁史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50年前,?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成立。

当年,?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放出了第一个小麦 “高产卫星”。

公社旧址的义务看护人、花甲老人周留栓通过自身经历,讲述了他亲历的人民公社风雨历程。

回忆这段岁月,为的是警醒现在和未来。

▲▲第一个人民公社现状

4月17日上午9时,驻马店市遂平县?岈山乡,?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当地政府请来的专业文物建筑工匠,在对公社旧址进行保护性重建。

周留栓,1945年生,?岈山乡退休干部,?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义务看护人。“我见证了公社的发展历程。”在周留栓的书房里,他收集的人民公社的资料,能开一个小型的博物馆。

在周留栓的资料库里,50年前,?岈山集体农庄成立,几易其名,?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终于在历史长河中定格。

如今,?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已经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它也将变身旅游基地。

遂平县旅游局局长杨贺文告诉记者,等旧址翻修完毕,他们就要开始旅游项目的建设。现在,杨贺文最关心的是投资问题,因为现在?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知名度不算太高。

▲▲老人眼中的第一个人民公社

【成立】

1958年4月20日上午,12岁的周留栓正在遂平县周楼村初小上课,老师宣布了一条消息,“转大社了”。回到家里,母亲已经早早做好了晚饭,父亲兴奋地说着晚上的“转社大会”。

所谓“大社”,就是把当时遍地开花的农业初级、高级社合并在一起,组成大的农业社,目的是协调生产中的矛盾,从而加快农业发展。其中的深意,当时别说是周留栓,就连他的父亲也不明白。

一个顺口溜描绘了“大社”的美好前景,“住的是楼上楼下,用的是电灯电话,使的是洋犁子洋耙,路上的喇叭会说话,苏联有啥咱有啥”。

这个前景,是当时基层政权理解的共产主义社会。有的干部就更进一步通俗地解释说:“共产主义就是天天喝羊肉汤、吃白面馍,顿顿吃扁食(饺子)。”

随后不久,一个口号在全国流传开来,“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吃完饭,周留栓跟父母前往杨店街开大会,一路上果然热闹。到了杨店街边废弃的寨河里,坡上已经搭起了主席台。

夜色笼罩时,信阳地委专员张树藩开始讲话,说集体农庄正式成立了,台下顿时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

【大食堂】

加入人民公社大集体,第一步就是交东西。

杨店街大会开完后,周楼村开始开会,动员群众加入大社,动员群众把生产资料交给集体。

交了一头牛,交了一个耙,周留栓的父亲把家里的大件物品都交给了公家。随后,周家的余粮也变成了公家的。

这时候,周留栓的父亲像多数村民一样,都热切地盼望着共产主义的到来。有的“坏分子”把打麦用的石碾子埋起来。

因为不少人藏东西,公社干部开始想办法,推广“大搬家”。于是,周家又把锅碗瓢勺都交了出来,然后搬到指定的地方住。

恰在此时,人民公社治下的韩楼大队先锋一社出了一个典型:农忙大食堂。

他们的一个青年突击队在开荒过程中,组建了公共食堂,“把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既能防止“坏分子”私藏东西,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大食堂开始在全公社范围内迅速推广。顺口溜再次飘了起来。“杏花村,桃花庄,八个老婆夸食堂;桂花菜,丰收汤,八宝米饭喷喷香。老人吃了食堂饭,一夜长成托天王;铁匠吃了食堂饭,三间草棚能炼钢;工匠吃了食堂饭,能叫石蟾长翅膀;干部吃了食堂饭,心中升起红太阳;工人吃了食堂饭,发明创造赛孔明;军人吃了食堂饭,狠狠打击美国狼;社员吃了食堂饭,山坡也能产米粮”。

在周留栓的记忆里,食堂刚开始有肉有菜,馒头管够。老人有专门的老人餐,托儿所则有专门的“儿童营养套餐”。

大放“卫星”之后,一首顺口溜开始讽刺大食堂,“食堂好处天天说,端起饭碗打哆嗦,正要张口把饭吃??哎呀,不好!碗中饿鬼要吃我。我吃他来他吃我,这回我怕不得活”。

【放“卫星”】

1958年,?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放了中国第一颗“卫星”,轰动了全国。这颗“卫星”是小麦亩产3821斤,消息放在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上。

此后一段时间,遂平县县报几乎天天出号外,每天都有崭新的“卫星”冲向天。

直到今天,第一颗“高产卫星”还是农业科学家遥不可及的梦想。周留栓保存的资料显示,创造“奇迹”的,是?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韩楼大队的2.9亩小麦试验田。

为了提高产量,培育者在试验田里横竖各播一次,麦子长成了方格状,密得只能用手拔草。培育者估计,这块麦田将夺取近千斤的产量。这在当时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但公社领导不同意。公社定下的基调是“亩产至少3000斤”。

3000斤,这个数字让大家很发愁,最后培育者想了个办法,把10亩地的小麦弄一起。公社社长钟青德表示赞同,当夜,10多人趁群众熟睡时收割了附近几块地的麦子。

随后,新华社一名女记者和公社书记陈丙寅闻讯赶到。

这名女记者回忆说,她刚到现场时惊叫:“这么多麦秆能插下吗?”她的态度当即遭到了现场农民的反对,一个大嫂冲她说:“你是记者还是保守派?”

称到天黑,得出平均亩产3853斤的结论。最后确定按亩产3821斤上报。

这个数字,周留栓的父亲周文才说啥都不信。种了一辈子地,作为耧把势,他知道亩产200多斤都是高产了。但他也就是在家里说说,出去从来不敢说。

【大炼钢铁】

放完“卫星”,又开始了大炼钢铁。因为红石崖由红石组成,看起来像铁矿石,人们蜂拥而至。

1000多个小高炉耸立在红石崖上,3万多人进驻红石崖,遂平县“钢铁兵团”的号子响彻红石崖。

这时候,周文才由耧把势变成了烧炭工。虽然是学生,周留栓也加入了大炼钢铁的行列。

为了烧炭,周文才需要砍伐山上的树木,许多百年大树毁于一旦。虽然热情很高,但钢铁没有炼出来多少。“3万多人,只有4个号称专家的技术员,红石是铁矿石也是猜的,咋能炼出钢铁来?”现在在周留栓看来,大炼钢铁就是一出闹剧。

红石崖上的矿石炼不出钢铁,大家的眼睛瞄上了自家的铁家伙。有一天,周留栓突然发现自家箱子角上包的铁皮没有了,后来他才知道,被父亲撬下来炼钢铁去了。

大炼钢铁到了最后,炼出了一个流传甚广的顺口溜:“说炼钢,就炼钢,无论工农兵学商;遍地筑起烽火台,人喊马叫砍树忙,商店关门改了行,农民背矿不收粮,学生运矿用衣兜,干部怠慢扯县长;矿石烧红就是钢,炼出民众‘好思想’。”

【大饥荒】

钢铁没炼成,大饥荒出现了。

放“卫星”说粮食产量特别高,国家下达的征购任务自然多,社员的口粮大部分都被征购了。再加上所有的劳力都去大炼钢铁,秋天地里的红薯很多没有收回来,烂在地里,粮食越发紧缺了。

虽然父母紧着他吃,但周留栓的肚子还是越来越瘪。在周留栓的记忆里,当时一个常见的镜头是,在操场的一角,他弄一碗开水,把从家里拿的窝窝头掰碎放进去,再放点盐就是一顿饭。

但是,周留栓的叔叔周德功连这样的饭都没有。那时候,全村的人都在找青蛙、老鼠、野菜、野草。饿得实在受不了,周德功就吃起了稻糠做的饼子,可是那东西没法排泄,结果活人差点被大便憋死。“他叫得惨啊!”周留栓亲眼看见,周德功因为大便不能排出,叫得不成人腔。最后,医生求援找来了灌肠设备和药物,才算救了周德功一命。

从那以后,周留栓不敢打稻糠饼的主意,他开始跟同学各显神通。在收获后的庄稼地里,即使捡得很细,也有可能漏下一些东西,其中黄豆是周留栓最好的美食。

经此大饥荒,大食堂成为“罪魁祸首”,被中央限令全部撤销。

大食堂撤销后,开始允许农民有自留地,家禽家畜也开始出现在农民的庭院里,“一大二公”的公社没有了当初的气势。

【命运】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战斗队此起彼伏,?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机构大乱。

1968年,?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成立革委会,原来的领导机构几近瘫痪。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人民公社开始着力恢复生产。

1982年,五届二中全会提出撤社建乡。

1984年,?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改名为?岈山乡。

2006年,?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被国家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开始大规模保护性重建,同时开始规划旅游基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70219.html

相关阅读: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