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钻石背后都有无数的艰辛
在普罗大众被娱乐主导的今天,几乎一切主张的表达都离不开娱乐元素了。于是,那些反裘皮人士将绘上豹纹的裸体辣妹关进笼子,放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国际野生救援协会也会请来人气指数极高的姚明担任“护鲨大使”,在公益广告中表示对食用鱼翅的鄙视。
刚刚上映的好莱坞电影《血钻》(Blood Diamond),带来的则是国际钻石业的寒流。朱利娅·罗伯茨等好莱坞明星发起了一场抵制“暧昧”钻石的运动,有人预测,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会少很多珠光宝气。
钻石、裘皮和鱼翅都属于奢侈品范畴。关于奢侈消费的善与恶,人们已经听过太多的争论。但是,很多人不会想到,即便是购买一件T恤,一款玩具,甚至一张复印纸,如果不假思索地掏出钱来,也可能成为“杀手”或“帮凶”。
哲人说过,没有力量的正义,或是没有正义的力量,都是极为可怕的不幸。谁也不会怀疑消费所拥有的巨大力量,现在需要的,是注入更多正义的元素。
NGO在世界钻石委员会门口施压抵制“血钻”。
电影《血钻》海报
2006年10月,一名模特在比利时举行的招待会上展示一颗重达603克拉的钻石。
上世纪90年代末的塞拉利昂,正如片中南非钻石商人丹尼·阿彻(Danny Archer)所说,是个“连上帝都讨厌的地方……”
圣诞和新年本是全球钻石销售的黄金时节。但2006年末至今,钻石业的冬天似乎异常漫长。
寒冷源于2006年12月上映的一部电影《血钻》(Blood Diamond)。这部由好莱坞大导演爱德华·茨威克?Edward Zwick?执导的影片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西非国家塞拉利昂不法之徒为争采钻石将国家引向毁灭性内战,国际钻石商却从中牟取暴利的血腥内幕。
此片再次把“血钻”问题推到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新问题,只不过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塞拉利昂的那场血腥内战,第一次真正促使国际社会决定协作中止这一丑恶现象。如今,虽然塞拉利昂已经恢复和平,新的一轮全国性大选也将在今年展开,但内战的伤痛依然没有平复,“血钻”也并未完全杜绝。
《血钻》原型
全长138分钟的电影《血钻》以美国记者格雷格·坎贝尔(Greg Campbell)2002年出版的《血钻:追踪世界最贵宝石的死亡之路》(Blood Diamonds? Tracing the Deadly Path of the World′s Most Precious Stones)为创作背景。坎贝尔如今和妻儿住在科罗拉多州的柯林斯堡,在与他人合办的《柯林斯堡周刊》担任主编。虽然坎贝尔本人没有参与影片创作,但编剧查尔斯·勒维特(Charles Leavitt)的剧本内容大多可从《血钻》一书中找到原型。
42岁的黑人演员吉蒙·休斯?Djimon Hounsou?饰演的门德族渔夫所罗门·范迪(Solomon Vandy),在片中被迫为叛军在河中淘钻石,结果发现了一颗稀世粉钻。和他一起的同胞不是被杀,就是在钻石方面一无所获,而最悲惨的莫过于影片开始的“砍手”镜头。这些场景在坎贝尔看来已经十分“温和”了,他2001年在塞拉利昂的所见所闻更为血腥和悲惨。成千上万的塞拉利昂人为了他们从未看到的钻石丢了性命,或者为了这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失去双手。
塞拉利昂在葡萄牙语中意为“狮子山”,它是一个典型的同时拥有钻石和贫困的西非国家。20世纪30年代,英国地理学家首次在塞拉利昂的丛林中发现钻石。从那以后,矿工们从散布在热带雨林周围泥泞的小矿坑中开采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钻石财富。这些大大小小的乳白色碳晶颗粒成为各国消费者最青睐的饰品,而佩戴钻石的许多人或许从未听说过塞拉利昂这个国家。
不幸的是,钻石是塞拉利昂种族派别之间内战的根源之一,各方为了争夺钻石这种稀世珍宝,都使用了极其野蛮的手段,所以导致内战不断。1991-2002年的塞拉利昂内战,共导致20多万人丧生,数十万平民被打伤致残或被迫逃离家园。当时,塞拉利昂的一些叛军组织占据着国内蕴藏钻石矿最丰富的几个内陆省份,他们一旦找到钻石矿就派重兵驻守,然后秘密挖掘。为了防止被其他部落或是军事力量的人发现,他们甚至不惜砍掉所有偶然看到钻石矿的妇女或儿童的胳膊以示威慑,约有2万人失去手臂。
把这种野蛮行径公之于众的是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影片《血钻》就刻画了一个美国女记者曼迪·鲍恩(Maddy Bowen),这个角色由37岁的珍妮弗·康纳利(Jennifer Connelly)饰演。她可以看作是“女版坎贝尔”。当然,那时白人在塞拉利昂这样的动乱国家十分抢眼,记者往往需要扮作政府承包人或钻石商人才能顺利采访,而像片中这样的“美女记者”在当地很容易丧命,或者成为无政府状态下的男性“猎物”。编剧勒维特之所以这么安排,无疑是要给整部电影注入一些温和的因素。但上世纪90年代末的塞拉利昂,正如片中南非钻石商人丹尼·阿彻(Danny Archer)所说,是个“连上帝都讨厌的地方……”
这个亦正亦邪的南非钻石商由33岁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饰演,他因此获得今年第7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在影片结尾,一心夺得粉钻的阿彻终于做了一回英雄:把粉钻还给范迪,并掩护范迪父子上飞机。阿彻自己则中枪身亡,临死前还用卫星电话对美国女记者鲍恩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灰色”钻石业
电影《血钻》的结尾虽然落了好莱坞制作的窠臼,但阿彻的“临终忏悔”似乎是在代钻石业表明一种“亡羊补牢”的姿态。因为在坎贝尔眼中看来,钻石业中没有黑白之分,它始终是“灰色”的。坎贝尔曾于2001年前往塞拉利昂、利比里亚、伦敦等地进行“血钻”全球路线的调查采访,发现国际钻石业长期对“血钻”保持默许态度,这些从塞拉利昂出境的钻石,销售给英国伦敦、比利时安特卫普、美国纽约等地的合法钻石商,最终被镶嵌在戒指或项链上,进入全球市场。
坎贝尔认为,“血钻”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是源于国际钻石业的特殊结构。钻石中间商、贸易商、走私犯和销售商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有着自己的运作规则,只对极少数股东负责。没有律师参与、没有合同、数百万美元的合同只靠握手成交。大多数的钻石公司由家族成员经营,或是有几个关系密切的生意合伙人集中管理。他们将公司世代相传下去。
钻石业的内部人士一直知道某些钻石的出处,但这并不是说处于中间环节的钻石切割商、进口商和代理商都在直接和非洲战乱的人打交道。在关系密切的钻石界,绝大部分的交易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依靠的是长期的业务关系。例如,安特卫普钻石商店的老客户,根本不会想到要看钻石的产地证明。如果店主说这些钻石是“清白”的,那就是清白的。更何况钻石一经切割,几乎无法判断它的原产地。
坎贝尔发现,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非洲不少国家出口到比利时的钻石数量远远超过这些国家的出产能力,而拥有丰富钻石资源的塞拉利昂,合法出口的钻石数量却少得可怜。这意味着大量的塞拉利昂“血钻”走私到邻国,以“清白”的身份进入国际钻石市场。
更可怕的是,钻石成了塞拉利昂冲突得以维系的“养料”。在这场内战中,桑科领导的反政府武装“革命联合阵线”(联阵)利用武力割据和控制着盛产钻石的东部地区,与政府军形成对峙。这样,联阵通过钻石开采和钻石交易就能轻易获得购买武器弹药、燃料、食物、药品所需的资金,然后继续扩大地盘。仅1999年,就有价值7500万美元的钻石从联阵手中卖出,投入到国际钻石市场。
最令人吃惊的是,在联阵的“血钻”买家中,有“基地”组织和宗教党派的成员。因为联阵的出价,往往是钻石原石正常价格的1/10。而钻石又是最便于携带的巨额财富。设想一下,从银行提取的数百万美元换取的钻石只需放在鞋跟里就行了,而一旦“风平浪静”,鞋跟里的财富可能会变成上千万美元,这比银行里的巨款被人冻结要划算多了。
暂时谢幕?
影片《血钻》只演到1999年,现实中的故事有了相对美好的结局。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于1999年10月组建了塞拉利昂援助团?UNAMSIL?帮助恢复和平,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联合国维和行动。2000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决议,决定对塞拉利昂非法钻石贸易实行全球禁运,由塞拉利昂政府通过原产地证书制度进行控制的除外。
2001年签订的“阿布亚协议”最终减少了敌对事件,并且在2002年年初,成千上万的战斗人员被解除武装和遣散。2002年1月,塞拉利昂内战结束。从那时起,钻石行业为塞拉利昂的矿产部提供技术协助和培训,设立了政府钻石署。2003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解除了对从塞拉利昂出口钻石的管制。
今天,钻石已是这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根据官方统计,塞拉利昂2005年出口了价值约1.42亿美元的钻石?大约是当年世界钻石总量的3%?。钻石出口收入正在为重建基础设施、医疗服务和教育系统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63429.html
相关阅读: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