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8年,中朝联军击败了入侵朝鲜和明朝东北边境的日本,朝鲜半岛自此赢得三百年的和平。史称中日“壬辰之战”。
不料,仅仅二十年后即1618年4月,在辽东驻守的明军被大举入侵的后金军队一举击溃。很多人认为,大顺军于1644年攻占北京才使得后金军队有了可乘之机,实际上早在1629年(崇祯二年)后金军队就已经突破明军的长城防线并包围了北京城,朝野震动,大明根基动摇。
不久,清(后金)军又于1635年(崇祯七年)、1637年(崇祯九年)、1639(崇祯十一年)、1642年(崇祯十五年)多次突破明军的长城防线入侵中原地区,清军最远一直打到济南城下逼死了鲁王朱以派并掠夺了明朝大量人畜财物后方才回师沈阳。至此,大明在东北的边防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明军为什么在朝鲜能够击败入侵的日军,而仅仅过了二十年后却在后金军队的大举进攻面前却变得不堪一击并导致清军一统中原?
实际上,当时的明朝已经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尽管在万历前十年,张居正在两位太后的支持下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大明恢复生机,但是神宗登基后,随即清算张居正,将张的改革措施通通驳回,强化皇权,导致朝中务实乏人。
其次,出现财政危机。神宗为了敛财,派出矿监税使到处骚扰百姓、与民争利。各地官吏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百姓生活艰难,导致财政匮乏。当时明朝税收税率极低,因此一般情况下,政府税收是无法支应突发状况,而援助朝鲜的支出在实质上是由太仓库支应的,太仓库在1592年时有700万两,每年流入是约当209万2000两,以军费而言,一年支出平均是240万两左右,也就是援助朝鲜的支出造成了太仓库的赤字,再考虑到万历三大征发生的年代几乎都接近,在万历过世后,太仓库是已经完全枯竭。
再次,抗倭援朝之战中立下功勋的战将,如李如松、刘?、李如柏等人,后来或战死沙场,或因畏敌获罪,名将乏人。此外,辽东军精锐损失殆尽。据户科都给事中李应策统计,辽东原有兵额95000,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只有40000,也就是说减少了60%;辽河东西25个卫所中,每卫当时仅有1600个士兵,此战后,单薄的辽东兵力,无法震慑一些有野心的少数民族首领。
但是,此战对大明有那么多的消极影响,难道就不打了吗?
其实,“壬辰之战”是大明战史上十分精彩、曲折的战例之一,是一场公平的较量。战后,朝鲜伤亡数十万军民;日本也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彻底垮台,进入德川幕府时代。从长远看,此战重新整合东亚各国秩序,为东亚赢得了三百年的和平。
如果大明袖手旁观,满清也许不会入主中原,但是日本势必在东亚做大,到那时的大明即使不病入膏肓,也会和日本打起来,因此,这是一场必须要打的战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60836.html
相关阅读:明朝人的性观念
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只因七万明朝大军全军覆没
闽、浙地区古代明教失踪之谜
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
李之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