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国与欧洲的火炮在什么时候拉开差距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最早发明火药的中国在明代迎来了火器发展的鼎盛期。在明初,中国的铳炮等火器在世界上处于当然的一流地位。但好景不长,由于明廷的严格控制,以及和世界其他文明缺乏交流,很快明朝的火炮发展陷入了停滞,相当时间内没有得到多少改进。而欧洲则因为其长期的技术积累,终于在世界进入近代的前夜,完成对中国火炮技术的反超。

也就是说,在近代欧洲人开拓到东亚之前,他们的火炮技术已经在中国之上了。

旗鼓相当的早期火炮

无论中国还是欧洲,早期的火炮都是样貌十分简陋的武器,称之为傻大黑粗也不为过。从外形上看早期火炮常常呈直筒形或喇叭形,乍看上去很像一个大花瓶,外形不仅粗糙丑陋,性能也相当原始。从制炮的工艺来看,当时火炮的制造方法主要分为锻造法和铸造法两类。

所谓锻造法,是先炼成可锻铁,再把可锻铁打制成铁板焊成圆筒形或用铁板捶打结合制成的制炮方法。在欧洲,工匠们用这种方法制造小型火炮时。他们可以直接将锻铁条卷制成炮管。而在制造稍大一些火炮时,锻铁条的大小已经不足以直接卷成整个炮管了,于是炮匠们将锻铁条卷制成内管,之后再套上一层或者数层加固铁环,接缝处用铅填满或者直接焊上,铁环冷却之后,就会紧紧缠绕着炮管。

铸造法则用来制作较为巨大的火炮。首先需要使用干燥的楠木、杉木等林木制成炮模,安好炮模和模心后,将生铁或铜合金放入浇注炉中。再用大火将其化为铁水或铜水倒入模内,冷却后去除模心和表面的模泥,炮身也就基本成型了。采用铸造法制造大型火炮耗时很长,仅第一步制炮模就需要多达数月的时间,加上需要使用大量铁料或铜料,若是大型火炮,制造成本很是高昂。

从材料的方面来说,铸铁本身是最差的,因为其质地相当脆,整体的强度进一步下降。用铸铁来制造火炮,从材料角度而言炸膛的风险是最高的。

相比之下,最可靠的材料是青铜。其性能稳定,按照合适的比例调配制造出来的青铜炮强度很好,也就是俗称的有韧性,可以承受火炮很高的膛压。一直到18世纪,最好的火炮往往都是青铜制造。在海军的舰船上,铁容易生锈的问题非常严重,因此青铜炮更是受到广泛欢迎。

只是从性能上如此宜人的青铜炮却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青铜实在是太贵啦!

最初的火炮主要发射的是箭矢,随后开始使用石弹。人们发现光滑的球形炮弹比巨型箭矢更有效。随后,新的铅弹开始流行,因为容易铸造同样受到欢迎。于是便形成了,一般小型火器多用铅弹,大型火炮则石弹为多的局面。

因为火炮的不成熟,早期火炮给敌军造成的实际杀伤是很有限的,更多只是以火炮发射时的巨响和烟雾给人造成的恐惧心理来打击敌方士气。

在中国难以找到的巨炮

15世纪开始,欧洲人越来越发掘出了火炮在攻城能力上的优越性。于是他们就搞出各类巨型攻城炮,这种火炮主要特征是特别大的口径和相对较薄的炮壁,目的是把几百公斤的石弹射出去砸在敌人的城墙上。

比如,铸造于142019年的Faule Mette青铜巨炮,口径670-800mm,能发射322-423公斤(710-933磅)的石弹。172019年,此炮将341公斤(752磅)的石弹射出了2442米(8012英尺)。可惜的是此炮于1787年被回炉重熔,被铸成了一堆轻型野战炮。

著名的Dulle Griet大炮,15世纪前半叶制成,重16.4吨,总长4.98米,口径640mm,炮弹重340公斤。

同样著名的Mons Meg巨炮,1449年制成,口径510mm,炮重6970公斤(15366磅),总长4.6m。

以上这些都是当年欧洲人制造出的巨无霸,他们基本都是用来攻城的。

1453年,面对君士坦丁堡可以说当时世界上最为坚固的城墙系统,奥斯曼人搬出了著名的巨无霸乌尔班巨炮,光炮弹就重达680公斤。除此之外,奥斯曼军队还带着另外十多门大型火炮,也很可怕,其中两门的炮弹分别重550公斤、360公斤,剩下的也多在90公斤到230公斤之间。在70门巨炮每天100到150发炮弹的重击下,君士坦丁堡城墙逐渐分崩离析,多处受损。反复的残酷拉锯战让守军的兵力和士气逐渐消耗殆尽,终于城墙被轰出了数道缺口,1453年5月29日,号称永不陷落的君士坦丁堡终于在奥斯曼军队发起的总攻下陷落。

相对而言,同时代的明朝人使用如斯巨炮的景象就难得一见了。明朝自制的火炮中,最大的只是一种叫大将军炮的火炮。正德六年(1511)青铜大铳炮,长81cm,口径22cm,重 348公斤,此炮可能与大将军炮是同类,在明初已经算是重炮了。

大将军炮重有五六百明斤(295公斤至354公斤)之间的,也有千斤左右的,后来用的多为缩水版,既有二百五六十明斤的(150公斤左右)。但就算是千斤级别的将军炮,比起欧洲火炮来,也是小的可怜。

天壤之别的效果

既然在武器技术上已经有了巨大差距,那么欧洲和中国军队在遭遇敌军要塞时的表现也就是天差地别了。当欧洲人开始逐步采用铁制弹药后的几个世纪里,中国炮兵依然没有摆脱石弹依赖。

1476年,欧洲著名的勃垦第公爵查理,率军攻打位于今天瑞士山区的格拉松城堡。这座用石头建造的坚固城堡,除了四周山地之外,还有还邻近的河流屏卫,非常利于防守。公爵麾下的领地内包括了当时著名的制炮中心--列日。结果,防御森严的城堡,在一天内就被勃垦第军队的攻城炮攻破。幸存的守军被全部屠杀殆尽。

一个多世纪后的1597年,6万明朝和朝鲜联军将日军围困在位于今天韩国境内的蔚山。日军只能在蔚山以东1公里外有一座小山上修建临时工事。最外层的是土墙,土墙内则有三道以石头砌成的石墙。在联军抵达前,这些工事不少还没完工,唯一的好处就是地势较高。

结果,明军的大炮在攻克了外围的土墙后,愣是无法撼动里面的石墙。虽然明军携带了在古代勘称海量的大将军炮,但竟完全奈何石城不得。最后,久攻不克的明军反而被增援的日军包围,仓皇撤退,死伤惨重。

说到这里,欧洲与中国的火炮差距,一目了然。而在这相隔的100多年里,欧洲的火炮技术仍旧在飞速前进中。最终,一个多世纪后的明朝,不得不学习一个多世纪前欧洲人开发的火炮。于是便出现了欧洲旧款,成为明朝新款的有趣局面。很多人认为这是明朝积极推进技术进步的象征,殊不知这样巨大的差距在往后的日子里,只会是越拉越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333984.html

相关阅读: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