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文化殿堂,王阳明和唐伯虎是两位佼佼者,前者在政治、军事尤其是哲学领域,都有极大极高的建树,尤其是其"心学",是中国思想史上一朵最美丽的浪花,对后世的影响也一直在延续,甚至还走出了国门,影响亚洲的历史;而提起明朝画坛,唐伯虎是一座绕不开的高峰,甚至可以说是关键词,哪怕是对明代书画毫无了解的外行,他也会对唐伯虎略知一二。这两位毫无疑问是明朝文化巨擘。
然而,前一阵有文章说王阳明的人生比唐伯虎的人生精彩,认为王阳明的内心比唐伯虎强大。其实,人生精彩与否,内心强大与否,未必全看个人遭遇,因为个人取舍不同,人生各有千秋。
早期遭遇:
都是15世纪70后 并无实际交集
之所以拿王阳明与唐伯虎比较,因为两位都是同时代的人,都是15世纪的70后,唐伯虎生于公元1470年,比王阳明大两岁,有文章说他二人有人生交集,其实也有点牵强附会。所谓的交集,应该是彼此认识并打过交道,或者共过事,或者一起学习过,把这个往唐、王二人身上套,也看不出任何交集迹象。唯一能扯得上关系的是,二人在同一年参加会试,公元1499年,30岁的唐伯虎作为明星级人物来到京城参加会试,风头正足的他,是冲着状元这个指标去的,天下人甚至主考官也是这么期许唐伯虎同学的。
而这个时候,28岁的王阳明也来到京城,与唐伯虎参加同一场考试,王阳明的爸爸是状元,然而,没有人给王阳明以状元的期许,他的风头完全被唐伯虎盖住了,或者说,彼时的王阳明,完全没有什么风头,他自己也不想出风头。
然而,据此就说唐伯虎同学和王阳明同学有交集,那真是有点勉强。那时的王阳明肯定听说过唐伯虎,因为唐同学是明星,是"网红",当然,更重要的是,唐同学出事了,涉嫌泄露试题,被取消考试成绩,而且永远取消考试资格,这么大件事,王阳明同学不可能没听说。但也不能据此说二人有交集,因为唐伯虎涉嫌舞弊的事,跟王阳明同学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也就是说二人没有瓜葛。
如果硬要扯上关系,那么唐伯虎的被驱逐或许多少有利于王阳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涉嫌考题泄露案发生后,朝廷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将排名靠前的成绩取消,排名靠后的有福了,一些落榜的被录取了,不过,王阳明同学的成绩还是不错的,也是举南宫第二人,估计也不用排挤唐伯虎,最多是名次稍稍挪动一下而已。
从公务员职业生涯来看,唐伯虎是走了下坡路,王阳明开始走上坡路,然而,如果多元化地去看待人生道路,只能说是王阳明走了上坡路,而唐伯虎走了另外一条上坡路。大明王朝的文化思想是多姿多彩的,唐伯虎同学和王阳明同学,你们努力吧。
人生选择:
并非唐伯虎消极
而是客观限制
一些成功学色彩很浓的文章,认为唐伯虎在试题泄露风波发生后,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不再介入社会现实,消极看待以后的人生道路,从此放浪形骸,游走江湖;而王阳明尽管也遭遇逆境,被刘瑾打压,流放贵州,但是他不气馁,在任何地方都秉持积极的人生态度,甚至还以人生的挫折和灾难为契机,领悟哲学,在龙场悟道,从而成为一代哲学巨人。这种对比的倾向性实在太强烈,罔顾实际情况。
先说唐伯虎,他之所以发誓不再步入官场,跟个人意志关系不大,因为考题泄露风波尽管是冤枉了他,但是此事已经是他个人生涯中的最大污点,这个污点已经进入朝廷档案,他本人也被取消以后的考试资格,只能以"吏"的资格被录用,这等于是整个国家都对唐伯虎关上了一扇大门,这个大门不是靠个人意志能够重新打开的,不是说只要你自己乐观,世界就会为你敞开大门,有时候客观困难的过于巨大,也会让英雄才俊无可奈何,成功学不能过于强调个人意志,也得看客观条件的配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324974.html
相关阅读: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