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明朝重开野蛮“活人殉葬” 竟连朝鲜“贡女”都不放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明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用活人殉葬的野蛮制度,早在商周时代就出现了。只是这种做法太残忍,秦汉之后,才有所收敛。不埋活人,便用木俑、陶俑代替。从此以后,以活人殉葬的做法就极为罕见了。有些开明君主,临终前还明确要求,将身边的大批宫女,遣返民间,任由婚嫁。本来,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想不到,“活人殉葬”的习俗,又在明朝死灰复燃。朱元璋开创了这个非常恶劣的先例。

尽管朱元璋也是“苦出身”,他对自己死后的安排却十分铺张,其中,就包括“活人殉葬”。朱元璋咽气之前,早就立下了遗嘱,明确指示,要众多嫔妃、宫女一同殉葬。活得好好的,谁愿意跟一个死老头子埋在地下呀?话虽如此,心甘情愿追随皇帝陛下的女人也不在少数。那些没有名位的年轻女子,则完全是被迫。要么投河,要么上吊,要么被集体屠杀,塞进暗无天日的墓穴里。当然,皇帝皇后要堂堂正正正地埋在一起,陪同殉葬的女人们,只能远远地守在陵寝周围。似乎,能跟皇帝皇后死在一块儿,也算是天大的荣耀了。据记载,陪朱元璋殉葬孝陵的嫔妃、宫女约有46名,其中十几名侍女,都属于“生殉”。一句话,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得跟着皇上死!

1424年,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去世,这位文治武功的永乐皇帝竟然醉心于阴间的荣华富贵,他和老爹朱元璋一样,勒令自己死后,必须以活人殉葬。朱棣下葬,跟着归天的宫妃多达三十余人。《明史?后妃列传》近乎病态地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也就是说,活人殉葬制度。从朱元璋那儿兴起来,一直延续到明宣宗朱瞻基。天顺八年,也就是1464年正月,明英宗朱祁连镇病危,居然“皇恩浩荡”了一回,他下诏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这句话可积了德了,明朝万恶的殉葬制度,就此画上了句号。

俗话说,哪座庙里都有屈死鬼。明朝的殉葬制度毁了多少无辜女子啊?不但中原人受害,就连有些“附属国”的良家女子都跟着“吃瓜落儿”。明朝皇帝喜欢美丽、温顺的朝鲜姑娘,进贡而来的王妃,竟然也赶上了皇帝驾崩,可怜如花似玉的外乡女子,千里迢迢跑到北京,稀里糊涂地送了这条命。《李朝世宗实录》记载了一段朝鲜姑娘为永乐皇帝殉葬的悲惨过程。

1424年,明成祖朱棣死了。遵照皇帝遗旨,宫中嫔妃死必须筛选一批“活殉葬”。当然,被选上的倒霉蛋儿都是没有背景、没有地位的女人。刚进北京的朝鲜姑娘,孑然一身,举目无亲,理所当然的殉葬者。哭天抢地有什么用?对峙反抗有什么用?横竖得死。黑布白纱笼罩下的后宫,随即哭嚎声四起,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短短几句话,再现了为永乐皇帝殉葬的残忍场面。大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被挑选出来殉葬的宫女嫔妃三十多人准备集体自杀。殉葬,还有一套烦琐的程序呢:先让她们在殿外用餐,吃完之后,再带到大殿里。眼看就要死了,惊恐、悲愤的哭声,久久地回荡在空旷的殿堂里。殉葬的工具早已安排停当,一拉溜儿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都是上吊“垫脚”用的。一旦上吊女子登上木床,将雪白的脖子伸进绳索圈套,负责监督的太监立刻踹开木床,殉葬女子手刨脚登,五官变形,很快窒息而死。

在这座巨大的悲剧舞台上,朝鲜选献的两名女子尤为凄惨。一位叫做韩氏,另一位叫做崔氏,她们勉强属于皇帝身边级别很低的“小老婆”。可能,朱棣都没来得及亲近她们。想不到,好事儿没轮着,殉葬这种倒霉事儿却打了个正着。当明仁宗朱高炽进来“辞决”时,韩氏突然精神崩溃,她苦苦哀求新皇帝放自己回国,说家里还有老娘需要奉养。很显然,这种哀求根本就不起作用。末了,皇帝拂袖而去,她们还得死。韩氏临死,乳母就在身边送别,韩氏撕心裂肺地喊道:“娘,吾去!娘,吾去!”话音还没落,就被太监一脚踢开木床……刚才还哭声鼎沸的大殿,倾刻死一般的寂静。阳光顺着门窗的花棂照进来。朱漆彩绘的梁柱上,吊着三十多具直溜溜的女尸。冤魂未远,袅袅不绝,随着萧瑟的秋风,飘来荡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300160.html

相关阅读:李之藻
闽、浙地区古代明教失踪之谜
明朝人的性观念
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只因七万明朝大军全军覆没
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