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赤壁出兵若以兵力比较,刘备有二万余人,孙权虽号三万(按《江表传》及陈志,分析为周瑜一万、程普一万及鲁肃一万),但依陶元珍《三国吴兵考》孙权此时有兵十余万,因此刘备全力以赴,孙权则是观望,并且预作万一周瑜失败的打算。如果赤壁之战真分水战及陆战,充其量也是孙权主在水战,但是曹操北方联军却是主力在弓马步,而且组成大多为荆州所降水军,所谓赤壁之战,实际上是长江为战场,荆州兵互斗,「刘表兵」(刘备所领)与「刘表卒」(曹操所领)大战。若再提乌林战事,记载不详,因此无从比较,孙权既未宣扬战果,像是俘斩曹军若干,刘备亦无显著战果,在陆战若无法提出战果,也不记所占土地、城池的话,在混沌未知中自称有重大表现,不但不切实际也有空话自吹之嫌。(5)借荆州之争借荆州之说滥觞于吴人所述《江表传》,而且也不是很清楚叙明,事实上所借之地不明(荆州全州几郡?南郡主城?荆南四郡?)、何时所借不清(赤壁战时?周瑜刚死?争三郡后?)最重要的是来源不详(正史陈志不提,但野史《江表传》孤证),既云说不清楚,当然讲不明白。《后出师表》即以「来源不详」被认为伪作,借荆州之事既然「来源不详」,此事疑虑是否真为莫须有,可想而知。(6)智囊功效谋士的作用在辅主,至于有多少作用,在功归主将的前提下,谋略甚至可视为其一而不得争功。比方曹操在官渡之战获胜,诚然谋士作用不少,但是仍云曹操击败袁绍;刘备收川取汉中,虽有内应及谋士在,但是胜利仍功归刘备,要计算汉中孰为献策略之轻重,并无意义。(7)关羽军事行动关羽的东征荆州可视为《隆中对》双钳攻击之一部分,从刘备与孙权两线攻曹,则为大钳;益州与荆州双路北伐,则是小钳。刘备左攻汉中,关羽右攻襄樊,曹操势必在汉中与襄樊左右难救,而失其一。(8)刘备东征刘备东征未果不在兵力多寡,而在战术错误,可参考杜预及王浚等人如何循刘备「原路」顺江攻城,对东吴执行「斩首行动」,彻底消灭江东政权。三、诸葛亮时代(1)北伐政策国统纲领既高举兴汉,北伐就有其必要。因为坐以待毙只能等死,江东裹足不欲北伐,正是守成等死的血淋淋例证。(2)用兵才能战争只有胜负,不限于将领一人,是以盖世名将孙武、吴起之徒,仍不免使吴魏亡国,凡将诸臣锺会、邓艾、杜预及王浚等,却有亡国之威。因为良将不一定百战必胜,而凡将却有机会打赢,因为胜仗只要赢过对手即可。(3)李严争权
李严欲向诸葛亮夺权,失败被贬为平民,典型的下对上斗争不利,反遭正法的史例。从李严欲割地称霸,到后来假传圣旨及运粮不力等,也不必太过于同情弱者,罪有应得就不必婉惜冤枉,甚至于指鹿为马反称诸葛亮向李严夺权,误称诸葛亮斗争李严而取代其位。事实上诸葛亮的丞相之职位非向李严夺权而来,而李严的各项权位也没什么好争斗,因为诸葛亮的任何兼职皆比李严高级,光凭诸葛亮原本所位就足以使李严致死。(4)魏延败亡魏延是诸葛亮重用的最高级将领,不论官职的高低、用兵作战、赋予权力等,皆为佼佼者,可说是诸葛亮一人之下的第二位高官。封侯拜将已居高官,身以南郑侯又为征西大将军,甚至领兵破击郭淮等人,还拥有「使持节」的权力。魏延已有平时(比受限于战时范围更大)可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杨仪这个长史(东汉长史六百石、魏晋长史一千石),魏延随时可杀杨仪,除非魏延叛变,否则杨仪就死定了。最后的结果是杨仪陈表检举魏延叛逆,魏延被夷灭三族,这是一场政治斗争,下克上的阴谋。四、蜀汉末路(1)北伐未果姜维输在没有刘禅全力支持,洮西之役虽胜,可惜无法继续扩大战果,屠陇数以万计的战功,连魏明帝都多次下诏赦免,多来几次,大魏也会因蚕食而被鲸吞,若诸葛亮仍在,后来的发展不会这么简单的无疾而终。因此北伐并非无效,已经重创在先,只是后继无力,莫可奈何。(2)姜维所失阴平失在马邈不战而降,姜维贵为大将军,虽负有间接责任,但是直接责任则为守将马邈。因为守将或战或降,不全由高层左右。比方夏侯渊战死而使刘备攻拔汉中,曹操因身居夏侯渊上司,而负有间接责任,但是直接责任则归夏侯渊,总不成又是曹操军事能力太差(或是用兵不奇)而使刘备攻得汉中。关羽失荆州亦然,因为南郡太守麋芳不战而降,所以才失土丢地,而非远行在外的关羽太骄傲,这就是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不同。姜维已置将马邈守边,已尽注意之职,守将叛国降敌却非姜维所愿。曹操远征徐州,结果兖州各郡全部叛变(只剩三县未降),不知要算曹操太骄傲而大意失兖州呢?还是曹操要对守将叛变之事负责?领导的间接责任,与守将的直接责任,岂能相提并论!结论:蜀汉前后,略述几句,爰作记表,整理如上,可行展开,另作深讨。凌云雕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300130.html
相关阅读: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
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