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地域狭小,向来不被看作是任何意义上的欧洲大国。但这个国家却率先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建立并延续了一个世纪的全球殖民霸权。这个国家重新定义了海权,创造了欧洲殖民扩张的新模式。西班牙、荷兰、英国都是紧随葡萄牙的步伐,自欧洲向西侵入新大陆,或者向南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并穿过马六甲海峡,殖民东南亚,开始与中国、日本的接触。
葡萄牙这个国家依赖于海上贸易。但在蒙古铁骑纵横欧洲的时代之后,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奥斯曼帝国及其北非仆从国,还有文艺复兴时期最为强盛的威尼斯城邦,垄断着欧亚大陆的陆路商贸特权。葡萄牙的经济和社会因此进入严重的震荡。
马可·波罗的行记向欧洲人描绘了一个遍地是黄金的中国,以及同样富庶的印度。这极大地刺激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探索寻求在奥斯曼帝国及威尼斯控制之外的区域,找到通往东方的商路。在达·伽马的印度之旅开启之前,葡萄牙人航行的距离不断创下记录,先后发现了多个非洲地区,并以此作为殖民扩张的基地。这些发现刺激了葡萄牙的商业,也让皇室感到尤其满意。在错过了赞助哥伦布而率先抵达美洲新大陆的机会后,1497年,在王室的支持下,达·伽马率领船队执着地开启了驶往印度的征程。次年,这只在海上受尽折磨的船队抵达印度南部的港口卡利卡特(郑和也曾在此地登陆)。之后的许多年里,葡萄牙人不断增加派往印度及沿线海路、要塞的舰船和人手,还在海战中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和威尼斯,成为印度洋北部、西部的霸主。
葡萄牙殖民帝国就这样呈现在世人面前。葡萄牙人不同于达·伽马之前近百年纵横于东南亚海域和印度洋的中国郑和船队,前者打通海上通道,目的不是建立纳贡等松散的政治关系,而是以野蛮的武力来达成殖民控制,建立服务于殖民国家的殖民贸易体系。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曾著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等名作,他在《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一书中评价指出,"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牙人开启了无穷尽的全球交往,既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
葡萄牙人在152019年抵达中国,在澳门建立了要塞,当然也给中国人带来了四季豆等作物;他们于1543年到达日本后,试图在当地传教,并扩散了火枪和火炮,加剧了日本战国时期的纷乱,让枭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相继成为左右乱世的豪杰,当然也引发了日本侵朝战争,改变了远东地区的政治和贸易格局;葡萄牙人是从非洲贩卖黑奴到新大陆的始作俑者,还是将东方的茶叶运送到英国的开创者,他们更擅长的买卖是作为一时的贸易主宰,将中国丝绸和印度药品送到欧洲……他们让之前零落分散在各地的文化、食品、植物、艺术、历史、语言和基因,在全球得以汇聚。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这本书带读者回顾了葡萄牙帝国开创时期(1483-1520)的历史。葡萄牙显然在1483年之前就建立了印度计划,这个贫穷小国在之前的非洲探险中收获颇丰,进一步刺激了皇室和商界对于探访更遥远目的地的野心。书作者指出,探访印度之所以成为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5世纪80年代的里斯本,成为了"测试关于世界的各种观念的实验室……天文学家、科学家、地图师和……犹太数学家、热那亚商人"都纷至沓来。尽管如此,葡萄牙国王过于谨慎,谢绝了哥伦布的冒险计划。
书中写道,葡萄牙人在15世纪矢志不移地探索非洲大陆以及绕行非洲的海路。这样的探索曾经长期无效,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才使得好望角开始进入欧洲的视野。达·伽马的远行最初也很不顺利,最大的考验在于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维生素C摄入,海上旅行就会带来坏血病噩梦,不可避免变成死亡之旅。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整本书令人印象深刻的几点是,既充分肯定了葡萄牙人,特别是从迪亚士、达·伽马再到阿尔布开克等葡萄牙航海、殖民事业的领军者的冒险精神、顽强斗志和尊重科学的精神;也客观陈述了葡萄牙探险和殖民扩张获得成功的原因,即中国郑和船队第七次远航后,印度洋北部陷入了较为明显的权力真空,印度洋太庞大、太复杂,各个强国"把海洋留给商人",没有领海的概念,当时也没有较大规模的海盗,更不存在有效的海防体系。
书作者对于葡萄牙殖民者在宗教狂热的驱动下,致力于武力威胁、清洗、镇压被殖民地区的不同信仰民众,甚至频繁因为战事不顺或遭遇抵抗而掀起大屠杀的做法,也提出了批评,指出这不仅激起了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部族民众对于葡萄牙人的强烈恐惧、怨恨,迫使葡萄牙占领当局、殖民当局不得不花费较多精力来统御占领区,无法实现稳固统治;而且葡萄牙人感兴趣的是从新商路获得哪怕是短期的巨额利润和税费,并将这笔意外之财用于奢侈享受——葡萄牙人开创了殖民扩张和统治模式,但没有提高商业和贸易经营效率,事实上他们对于商业的理解很可能比之前威尼斯和奥斯曼帝国的同行要差上不少。这也是葡萄牙人在印度洋建立的霸权,之后逐渐被荷兰人和英国人取代的根本原因。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书中详细描绘了葡萄牙人从初次抵达卡利卡特,到控制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辽阔印度洋之间的若干次战事。一些重点战事更是给予了全景式的还原展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94150.html
相关阅读: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