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以退为进的政治谋略
以退为进是一种高超的人生智慧,佛家有一首叫《插秧偈》的歌:“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勇往直前容易,退一步却很难,但是诚如佛家所言,如果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那世界并不圆满,因为它只有前面的一半,而没有后面的一半。在三国群雄中,有一个人最善于把以退为进转化为政治谋略,虽然他起点不高、“出山”也比较晚,但他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是曹魏的掘墓人,但他也是曹魏的功臣之一。司马懿活了七十三岁,比曹操、孙权和刘备活得都长,在那时算是高寿。他二十八岁出来在曹操手下做事,先后事奉曹操、曹丕、曹睿、曹芳等四位曹氏君主,七十岁时发动政变夺权,中间长达四十多年是在给曹魏“打工”。
曹丕在位时,曹洪、曹仁、夏侯?等老将纷纷谢逝,曹睿在位时曹真、曹休也死了,曹氏和夏侯氏在军中失去领军式人物,像夏侯威、夏侯玄、夏侯霸、夏侯?这些人,一来在军中没有威望,个人也没有战功,二来这些“富二代”们也没有经过艰难困苦的历练,缺乏统帅能力和政治斗争经验。在这种情形下,曹氏和夏侯氏之外的异姓将领执掌军权就在所难免。曹丕重用的异姓将领有两位,一个是陈群,另一个是司马懿,他们都是“太子四友”的成员,凭借跟曹丕良好的个人关系步入军界,地位迅速上升,逐渐超过了张辽、张?等宿将。
曹丕临死前召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到崇华殿南堂,“并受顾命辅政”,司马懿随后被升为骠骑将军,后来让他屯兵于南阳郡宛县一带,“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司马懿在军界不仅拥有仅次于曹真的地位,而且手中掌握了实权,他成功平息了孟达之叛,个人威望进一步提升,明帝曹睿升他为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让他协助曹真伐蜀。曹真伐蜀失败后淡出军界,不久就死了,司马懿前面的唯一对手也没有了,所以当诸葛亮再度北伐时,曹睿不得不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当时的主战场在西面,曹睿命司马懿改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在军界的权力进一步巩固,就连车骑将军张?都成了司马懿的属下。当时乐进、张辽、李典、于禁等人已死,能与司马懿抗衡的只有张?一个人,司马懿一心想除掉张?,在诸葛亮退军时坚持让张?追击,使张?在木门道遭受蜀军伏击,张?丧命,再也没有人能构成对司马懿的威胁了。
当时司马懿大权在握,在军中广树私威,培植心腹,打击那些忠于曹魏的人,个人势力不断上升,到景初二年即二三八年司马懿平定辽东时,他的个人威望和权势达到了高峰,此时他已具备了与曹氏分庭抗礼的机会,但在随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隐忍不发,即使受到百般推挤和欺凌,依然保持低调,他这时已经六十岁上下,此生来日无多,但他看起来并不是很着急。
景初三年即二三九年魏明帝曹睿驾崩,前一天里四次急诏司马懿入京,曹睿终于在临死前见到了司马懿,曹睿拉着司马懿的手将曹芳托付于他,让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这次辅政与当年曹丕驾崩时那次已有不同,现在的司马懿权力更巩固,而曹氏的势力更加式微。司马懿先是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又迁为大司马、太傅,享受了“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天子还要拜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其他几个儿子拜为骑都尉,全都封为列侯,但司马懿“固让子弟官不受”。
司马懿在曹操身边做事长达十多年,曹操的行事风格和斗争经验对他深有影响,像曹操一样,司马懿也是个重实轻名的人,并且有着高人一筹的大局观,魏明帝驾崩后,曹芳微不足道,但司马懿仍然认为时机不成熟,曹操给后世子孙留下的政治遗产太丰厚,还有不少文武官员心向曹氏,曹魏还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于公开决裂,考虑到这种情况,司马懿继续选择了忍耐。
而曹爽等人竟浑然不觉,他们视司马懿的退让为胆怯,做事更加肆无忌惮。曹爽千方百计削弱司马懿的实权,同时重用何宴、邓?、丁谧等一帮“浮华之友”,时人谓之“何、邓、丁,乱京城”,为了树立威望,还搞了一次伐蜀行动,但这样的军事行动没有司马懿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结果曹爽讨了个没趣,而司马懿不想与曹爽发生正面冲突,索性“称疾不与政事”。
冀州的清河国和青州的平原郡为边界问题相争,八年不能决。冀州刺史孙礼请出宫中所藏档案图谱为依据,但曹爽认为平原郡有理,不予采纳,孙礼上疏再辩,曹爽大怒,撤了孙礼的职务,并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不过到后来又恢复了孙礼的自由,改任他为并州刺史。孙礼跑到司马懿那里,“有忿色而无言”,司马懿问他是嫌到并州职务太低还是为争界的事仍然不平,孙礼说:“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说罢“涕泣横流”,司马懿赶紧劝住他,只说了四个字:“忍不可忍!”
“忍不可忍”是司马懿一生的绝好写照,他并非斗不过曹爽等人,但他考虑得更深远,他在等待机会,暗中拉拢那些对曹爽不满的人,继续培植自己的势力,但在表面上不断做出假象麻痹敌人。曹爽的心腹李胜由河南尹调为荆州刺史,临行前到司马懿府上辞行,曹爽让他顺便侦察一下司马懿的病情,司马懿装作病得很重,由两个婢侍扶着,衣服都穿不好,婢侍给他喂粥,结果流得满胸都是,跟李胜答话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李胜回来向曹爽报告,说司马懿已经“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曹爽等人于是更加放松了对司马懿的防备。
终于,嘉平元年即二四九年,司马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将曹爽及其心腹一网打尽。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计划周密细致,没费多大的事就解决了曹爽等人,而且没有引起朝野和社会的震荡,政权完成了平衡过度,从那时历史开始步入了司马氏时代。
司马懿的成功说明,人生需要坚持但人生更需要智慧,不看情势如何一味坚持就容易变成固执。在条件不成熟时,退让不是承认失败,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在与对手的较量中,暂时的退让更是进攻的必要手段。《伊索寓言》里有个故事:一只狮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女孩,向她的父母求婚。女孩的父亲不忍心将女儿许配给野兽,但又害怕激怒兽中之王。父亲说:“我们很乐意将女儿嫁给你,但又怕你不小心伤害她,如果你拔去牙齿,剁掉利爪,我们就将女儿嫁给你。”狮子于是剪了爪子,拔了尖牙,之后去找女孩的父母。可是这时,他们嘲笑了它,并把它赶了出去。女孩的父母通过让步中赢得了优势,用智慧保全了自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81700.html
相关阅读: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