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既自命不凡,又黯然神伤;既指点江山,又忧愁满腹。一般人对文人往往敬而远之,他们知道文人这个群体,一旦得罪起来,往往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文人有时候并不好惹。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很硬气,也很牛气。比如文天祥,居然一个人横眉冷对整个朝廷。想来元朝廷倒也不错,居然低三下四前来求文天祥,希望文天祥回到新政府里面做事情,历来的开国皇帝搞起怀柔政策都有一套,可惜文天祥不买账,不
仅不买账,反而在监狱里显得很安逸,虽然是长歌当哭,可是仍然把文人的骨气竖起来像山一样高。忽必烈没有法子,监禁了四年,居然无计可施,最后才让文天祥闭上眼睛。让别人死是最无能的办法,因为这彻底宣告了你的毫无办法。文天祥临
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他的衣服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
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
想来元朝廷倒也不错,居然低三下四前来求文天祥,希望文天祥回到新政府里面做事情,历来的开国皇帝搞起怀柔政策都有一套,可惜文天祥不买账,不仅不买账,反而在监狱里显得很安逸,虽然是长歌当哭,可是仍然把文人的骨气竖起来像
山一样高。
忽必烈想用收买文天祥的办法逼迫当时的汉人就范,愿望没有达到,结果却让文天祥更加名扬天下。
在狱中,文天祥写下了一首正气歌,千载读之,让人热血沸腾: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寒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的确,文天祥为天下文人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是坦坦荡荡的做一个高尚的人,其实这也是报答宋朝皇帝对读书人的知遇之恩。
整个宋朝,朝廷对文人特别的恩宠,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志士仁人,比如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等,就是南宋,在朝廷无法抵御蒙古铁蹄的****之下,文人照样耸起弱不禁风的肩头,挑起当时民族的脊梁。岂止是一个文天祥,还有陆秀夫张世
杰等人,名单太长,没有一一归纳的必要。
不过明朝,似乎让人大跌眼镜,和尚出身的朱元璋身上除了一层痞子气,便是流氓气,动辄对文人进行羞辱。不仅让他们斯文扫地,还公然在大堂上鞭打文人的屁股。
明朝“廷杖”都是怎样进行的?据载,明代前期,皇帝对于被打屁股的大臣们,多少还存了点体面,不仅允许他们穿着裤子,还要用一块毡子裹起来再打。
如此“廷杖”,被打者伤势不会太重,一般养上几个月也就痊愈了。只是到了明武宗执政时期,在太监刘瑾的教唆下,打屁股开始扒下裤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光着屁股“通过皮肉触及灵魂”。
这种除去了“厚绵底衣,重?诺??”的隔层保护,只有板子和身体恶狠狠的亲密接触,致使很多被打者吃不消,朝堂之上就断气的大有人在。
其中最壮观的当属正德十四年的“谏南游”,共打了一百六十八人的屁股,其中有15人体力不支而死去;另外一次为嘉靖四年的“挣大礼”,打了一百三十四人的屁股,打死十七人,对于明朝皇帝来说,不管你是学富五车的翰林学士,还是衣冠
楚楚的国家栋梁,只要是冒犯了我的虎威,一律家法伺候,因为你本身就是我的家奴。
既然文人斯文扫地,尊严完全被人剥夺,明王朝培养了大量不知廉耻的文人,这是当年靠着乞讨的法子混上宝座的朱皇帝没有想到的。
朱元璋反腐惩贪三大案之一 空印案
第一个案叫做空印案,空印案发生在洪武九年,1385年。什么叫空印?大家知道,如果一个人离开本单位到外单位去办事,需要有一个介绍信。这个介绍信介绍你的身份,介绍你要办的事情的事由,这样你可以凭据这个介绍信去办事。但是有的
时候出差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要到一些你没有想到的那些单位去办事,你可能会开一个空白介绍信——事情不写,抬头不写,但是盖了公章,这种盖了公章的空白介绍信在明朝叫“空印”。明朝有一个制度,规定天下府州县的钱粮户口要在年底的时候核校,核对一些准确不准确,统计是怎么样,有多少田地,有多少人口,可以上多少赋税,怎么样服遥役,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府州县核对了到布政司,省级机关核对,布正司带着材料到京师户部来核对,户部是什么部?农业部、林业部管钱管财的,这叫“考校钱粮”。
明朝考校钱粮,从各个省来到京师往返常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到了京师考校钱粮的时候数字不行,不准确,需要重新填写。重新填写没有公章不行,填写完以后要盖公章。如果一个很远的地方,边远省份到南京去考校钱粮,数字不合适,再回去盖公章,好几个月过去了,今年的工作无法完成。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很久以来的习惯,使用空印,带上一份盖好了章的空白文书到南京考校钱粮,数字不对,重新填写,章已经盖好了,很省事。
这件事情朱元璋发现了,朱元璋说其中必有奸。他要处罚所有使用空印的人,凡是掌印的人一律处死,凡是牵连到空印案里的人,不是掌印者也要杖责一百,发到远方。有一个官员叫做郑士元,他是湖广按察使的佥事,也牵连到空印案里来,他的弟弟郑士利就写了一封奏章给郑士元鸣冤,怎么说的呢?说你现在处理我们这个空印,实际上没有了解这空印的具体情况,我们的空印只是半印,什么是半印?大家知道开介绍信有一个骑缝章,一撕两半,你手里拿着有半个章,留底还有半个章,所以带走的是半印,不是正式的完整的印。他说现在所惩罚的空印都是半印,这个半印是无法做其他使用的,不能够为奸,这是第一条。而且使用了这么长时间了,谁也没说这个不能用,第二条他说如果你要说不能用的话,你事先要说,要做出规定来说空印不能使用,在你还没有规定的时候你就把这些人全处罚了,不公平啊。但是朱元璋说,不行。于是连这个郑士利、郑士元一起处罚,发到边远劳动。
空印案牵连到很多人,所有是用空印的人无一幸免。朱元璋做得对不对呢?我认为对!为什么?钱粮的数字能够随便填吗?他是关系到户口和赋税的问题。你数字不合适到了京师一看不对我就改一改,这种统计是不能够作为国家的税收财政的依据的,老百姓的负担怎么承担,国家的财政怎么收,这是不行的,显然空印案是应该治理的。
如此轰轰烈烈地抄查空印的反腐行动,应当会让贪官们战战兢兢,不敢再贪了吧。但天下就是有胆大的人,空印案中斩杀贪官的血迹还没有干,就有官员顶风作案。在明初历史上,一场惊天动地的贪污大案即将被揭开。
朱元璋反腐惩贪三大案之二 郭桓案
第二个,我们讲的是郭桓案。朱元璋采用严厉的惩治手段打击贪官污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洪武十八年,全国的官员到京城来接受考核,这种考核叫做“朝觐考核”。到京师来朝见皇帝,同时要给他的政绩表现左一个评语和考察,合格不合格,这个官员怎么样。一共多少人呢?一共是4100多人,评定称职的只有430多人,大多数官员不合格。于是在洪武十八年,朱元璋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贪的运动,我们现在说运动。这件事的导火线就是郭桓贪污事件的暴露。
郭桓是什么人?是户部侍郎,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农业部、林业部、财政部,户部;侍郎,副部长。郭桓都做了些什么事情,能够引起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广泛的惩贪呢?仅列入当时的《大诰》当中就有这么几项:第一项,太平、镇江、广德有几个府,官府下令,朱元璋下令减免官田钱粮一半,但是郭桓呢对这些地方是颗粒没有上仓,那么这钱粮收了上哪去了呢?郭桓私分了,这是一个。第二个呢,郭桓收受了浙西的秋粮,应该是450万石,实际上只收交上来60万石,还收了一些钞,这些钞加上这些粮食才200多万担,所以还有200多万担又被郭桓等人私分了。
朱元璋开列的第三项郭桓的罪状是什么罪状呢?当时征粮食,可以征粮食的本色也可以征折色,比如说征稻子,说如果这个地方不产稻子我可以折成其他的东西来交税,或者是把这个粮食折成钱,当时叫钞来交税。郭桓等人在征收赋税的时候,一石米折钞两贯,两贯钱,但是两贯钱以外他又跟老百姓要了什么钱:一,
水脚钱100文,就是用船来运,水脚钱;
车脚钱300文,说船运完了还得用车运,再加300文;
口食钱100文,说这个人吃的喂马的,得有吃东西,再加100文;
库子钱100文,掌管仓库,看仓库,我得给你看着啊,没有人不成,再加100文;
蒲篓钱100文,这粮食得装成包,打包,蒲篓,加100文;
了。他怎么样具体说呢:
“窃见数年以来,诛杀亦可谓不少矣,而犯这相踵。良由激劝不明,善恶无别,议贤,议能之法既废,而为善者怠也。朝信而暮猜者有之,昨日所进,今日被戮者有之。乃至今下而寻改,已赦而复收,天下臣民莫之适从。”
什么意思呢,说你天天处罚人,早晨刚任命他当官,下午就把他废了。这些面人怎么办啊,无所适从。这官员队伍是人人自危,每天过不好踏实的日子。
洪武二十一年,一个学士叫做谢缙的给朱元璋上书,也提出了他用刑太繁的问题。他说从国初到现在二十多年了,“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说没有哪一天这个法律不改变的,没有哪一天没有人犯错误。“尝闻陛下震怒,除根翦蔓,诛其奸逆矣。未闻褒一大善,赏廷于世,复及其乡,始终如一者。”什么意思呢,说我经常听到你处罚这个处罚那个,没听你表扬谁。很严厉。
当时的官员们惴惴不安,经常是上班的时候,早上起来上班,要跟家里头妻子道别,说今天去了,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侥幸晚上回到家里,见了妻子的面儿说,今天又活了一天,明天还不止道怎么样。如此这般,虽然让贪官污吏们惊心胆战,另外一方面也使得明初特别是洪武年间的吏治得到了澄清。清朝张廷玉所编的《明史》里头有一个叫《循吏传》,“循吏”就是专门记载清官的这样的传。《循吏传》所列的明朝的清官,洪武年间三十多年,占所有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这个《循吏传》还有这么一段话:
“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旨,吏治焕然丕变矣。”这一时间,这些地方官员全都是畏惧刑法,洁身自好来实现达到朱元璋的要求,吏治换了一个面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80559.html
相关阅读:闽、浙地区古代明教失踪之谜
明朝人的性观念
李之藻
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只因七万明朝大军全军覆没
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