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国史上死亡人数最多地震:明朝地震死83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明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中国处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由于中国历代都有修史传统,因而也成为世界上地震史料最为丰富的国家……

历史上的地震数据

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震带所发生的地震占世界地震总数量的90%以上,释放的能量占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95%。

中国正好处于这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活跃和强烈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和地区差异明显的特点。

中国从古到今的地震,有不少历史资料已经整理出版。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地震发生在公元前2221年,当时是“三苗欲绝时,地震涌泉”。

那么,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地震呢?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系王理等人根据《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国近代地震目录》、《中国地震年鉴》和《中国古今灾情总汇》等数据进行汇总:

从公元前2221年至公元1998年,4219年间,中国共发生中强震5649次。其中,4-6级(小于6级)的地震发生4635次,占总地震次数的比例82%;6-7级(小于7级)的地震发生829次,占总地震次数的比例14.7%;7-8级(小于8级)的地震发生165次,占总地震次数的比例2.9%;大于8级的地震20次,占总地震次数的比例0.4%。

不同时期的地震分布

在王理他们的统计研究中,随着中国历史年代的变化,地震的次数、年均地震次数和占总地震的比例,都是有差异的。

①公元前-618年(隋末):地震次数52次,年均0.02次,占总地震次数比例0.9%;

②619-960年(五代末):地震次数33次,年均0.1次,占总地震次数比例0.6%;

③961-1279(宋末):地震次数38次,年均0.12次,占总地震次数比例0.7%;

④1280-1368年(元末):地震次数41次,年均0.3次,占总地震次数比例10.7%;

⑤1369-1644年(明末):地震次数418次,年均1.51次,占总地震次数比例7.4%;

⑥1645-1911(清末):地震次数570次,年均2.13次,占总地震次数比例10.1%;

⑦1912-1949年(民国末):地震次数1174次,年均30.89次,占总地震次数比例20.8%;

⑧1950-1998年:地震次数3323次,年均67.82次,占总地震次数比例58.8%。

明朝(1368年)之前,地震记录相对比较少,明清两朝,每年记录一两次左右,但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地震记录猛增。

一方面,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使得中国地震的记录的区域空间也随之扩大,地震承载体的脆弱性也在增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科技发达,人类对地震的观测和记录也更为频繁。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地震之所以令人恐惧,是因为地震所引发的灾害,往往对人类的生命造成威胁,甚至夺去人类的生命。

在史料的记载中,中国历史上的地震,就曾经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截至1994年,中国历史上直接被地震直接夺去生命的人数为2341319人,因次生、衍生和伴生灾害而失去生命的人数为163461人,合计约为250.8万人。

发生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震中位于陕西华县的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大地震。

现代科学家根据史料记载推断,此次地震强度为8-8.3级,烈度为11度。这次地震的死亡人数《明史·世宗本纪》记载为“八十三万有奇”,《续文献通考》的记载为“八十二万有奇”。而当时全国的总人口约为6300万。

因为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的子夜时分,加之当地居民大多居住在窑洞,导致方圆两千里的人口有六成死亡。其中有数代同堂119口人的家庭,全都在地震中丧生。

尽管,西方历史学家对此数字抱着怀疑态度,重新核算后他们认为死亡人数应该是73万人。但不管是83万还是73万,都改变不了这是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的事实。

而史料记载中,1201年7月,发生在地中海东部的地震,造成埃及和叙利亚约110万人死亡。

中国历史上地震

陕西岐山地震 发生于周幽王二年 (公元前780年)。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的一次大地震。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国语周语》)。三川,即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洛河。估计此次震级在7级以上。

北边郡国地震  发生于西汉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公元前7年11月11日)。这次地震波及"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汉书五行志》)。京师即今陕西省西安市。汉时北边郡国应包括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内。史书对这次地震有"水出地动"的记载,这可能是中国关于震前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最早记载。

甘肃金城、陇西地震  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据初步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当时候风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东汉时的金城郡包括今兰州市在内。震级估计为级。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 (《后汉书顺帝纪》);"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后汉书五行志》)。

山西洪洞、赵城地震  发生于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 9月17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次对大地震的详细记述。此震"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元史五行志》),"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元史成宗纪》)。。震级约8级或更大。

陕西华县地震  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1556年1月23日)。这是中国历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纪录。"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明史五行志》)。地震前,该地区长期没有中小地震活动。但震前约8小时左右,在震中区有"地旋运,因而头晕"感(《隆庆华州志》)。这次地震首次记载到地震时"地中出火"(地光)现象。震后,灾民曾考虑用木板作房墙,以便抗震。此震极震区长轴与渭河地堑方向一致。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

广东琼山地震  发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605年7月13日)。 "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估计震级为7.5级或更强。这是海南岛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这次地震前矿井中还发生了形变坍塌现象。"是日午时银矿怪风大作,有声如雷,动摇少顷,坑岸崩,压挖矿人夫以百计。夫外处震于亥时,而矿内午时先发,所谓本根伤而枝叶动。"(《康熙琼山县志》)。

山东莒县、郯城地震  发生于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1668年7月25日)。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估计为8.5级以上。"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从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堞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康熙郯城县志》)。据《康熙海州志》记载,地震时海水有显著变动。震中附近地区在此震前后,历史上并无其他破坏性地震的记载。

河北三河、平谷地震  发生于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这是北京附近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裂度为Ⅺ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北京城内故宫破坏严重。三河知县任塾在震后记述:"七月二十八日巳时,余公事毕,退西斋假寐。若有人从梦中推醒者。视门方扃,室内阒无人。正惝恍间,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数十万军马飒沓而至,......。次日人报县境较低于旧时,往勘之。西行三十余里及柳河屯,则地脉中断,落二尺许。渐西北至东务里,则东南界落五尺许。又北至潘各庄,则正南界落一丈许""(《乾隆三河县志》)。显然,地震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面形变。

山西临汾地震  发生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六日(1695年5月18日)。这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在一个8级地震的震中区附近再次发生8级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次。前一次8级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赵城地震。

云南东川地震  发生于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1733年8月2日)。这次地震震级估计为7.5级,是中国地震史料中记述地面断裂最详细的一次地震。"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宽者四五尺,田苗陷于内,狭者尺许,测之以长竿,竟莫知浅深,相延几二百里,至寻甸之柳树河止,......"(《雍正东川府志》)。地震后人们注意到城墙垛"南北则十损其九,东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这是中国地震史料对地震力方向性的最早描述。

宁夏平罗、银川地震  发生于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范围半径达380公里。震级估计为8级。极震区长轴与银川地堑方向一致。"酉时地震,从西北至东南,平罗及郡城尤甚,东南村堡渐减。地如奋跃,土皆坟起。平罗北新渠、宝丰二县,地多坼裂,宽数尺或盈丈,......三县城垣堤坝屋舍尽倒,压死官民男妇五万余人"。(《乾隆宁夏府志》)又据故宫档案载:靠近黄河的一些城镇,震后地裂"涌出大水,并河水泛涨进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冻死、淹死甚多。"这是中国内陆因地震引起河水泛滥成灾的一次震例。

云南嵩明地震  发生于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1833年9月6日)。这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达Ⅺ度,破坏范围半径达260公里。它是迄今所知云南省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前"先期黄沙四塞,昏晓不能辨,凡三昼夜,......震之时声自北来,状若数十巨炮轰,......最烈则嵩明之杨林驿,市廛旅馆,尽反而覆诸土中,瞬成平地,......"(魏祝亭著《天涯闻见录》)。

台湾基隆近海地震  发生于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67年12月18日)。据故宫档案载:"沿海山倾地裂,海水暴涨,屋宇倾坏,溺数百人。" 这是中国地震史中引起海啸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6级。

宁夏海原地震  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地震震级为8.5级,震中烈度Ⅻ度,有感范围远达上海、北京、汕头、香港,甚至越南海防的摆钟也因此停摆。日本东京的放大倍数仅为12倍的地震仪也记录到环绕地球的面波。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感地震波及面最大的一次。地震时震中区出现了长达200多公里的断层带。这次地震是中国第一次用现代科学观点进行调查的一次,它促使中国地学工作者开始研究中国地震。

新疆富蕴地震  发生于1931年 8月11日。地震震级为8级,震中区形成了170公里长的断裂带,最大错动幅度达20米。这是中国大地震中已知错动幅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此震断裂带的特点是,断裂带的走向不沿阿尔泰山主体构造走向,而沿着同其斜交的一个分支构造的走向。

台湾苗栗地震  发生于1935年 4月21日。地震震级为7.1级,是台湾省有史以来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了地面上长约37公里的断层。特点是其中有一段15公里长以垂直错动为主,另一段12公里长以水平错动为主。

西藏墨脱地震  发生于1950年 8月15日。地震震级为 8.6级,波及范围很大。建筑物倒塌严重。山崖崩垮,山峰九成崩颓。道路毁坏,交通断绝,地形改观,河道改易。震前半年左右有 6级前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最大的一次地震。

广东河源地震  发生于1962年 3月19日。地震震级为6.1级,是中国第一个水库诱发地震。地震前几年内小震甚多,但临震前17天内小震突然变得很少,小震的震源深度在临震前有加深的现象。

河北邢台地震  发生于1966年 3月。地震活动属于震群型。3月8日在隆尧县的马兰村一带发生了 6.8级地震;3月22日在宁晋县的东汪镇一带又发生7.2级地震;3月26日在宁晋县的百尺口一带再次发生6.2级地震。这3次较大地震的震中位置相距不远,并依次向东北方向迁移。这次地震活动拉开了华北地区20世纪地震高潮活动的序幕。邢台地震发生后,中国的地震科学研究进入了以地震预报研究为主的阶段。

辽宁海城地震  发生于1975年2月4日。地震震级为7.3级,震中烈度为Ⅸ度强。这是中国首次预报成功的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并在震前采取了预防措施,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居民伤亡。这次地震的前震活动比较典型,是这次地震预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期预报的依据有"震中迁移"、"地震空区"和水准测量。短期预报的依据有各种宏观前兆。

河北唐山地震  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Ⅺ度。同日18时43分,又在距唐山40余公里的滦县发生 7.1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唐山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工业城市,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这次地震有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受伤。与唐山地区毗邻的大城市天津市也遭到破坏。有感范围很大,波及辽、晋、豫、鲁、内蒙等14个省、市、自治区。破坏范围半径约 250公里。此震发生于观测台网较多的地区,但短期和临震预报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大震之前没有前震活动;其他前兆现象出现较晚;震区是工业城市,对前兆观测的干扰大。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该震的震源错动过程较复杂。调查表明,震前已有预滑现象发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76052.html

相关阅读:解密:明朝是如何防治各级官员“车马”腐败?
杨慎
成化
朱高煦
明宪宗与万贵妃:旷世忘年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