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商辂 连中“三元”者-商辂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明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商辂书法《浙藩送行诗序》(局部)

  商辂(1414~1486)明代首辅。字弘载,号素庵。杭州淳安人。宣德十年(1435)举乡试第一(解元),正统十年(1445)会试第一(会元),继而殿试第一(状元)。为连中“三元”者。历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太子少保、谨身殿大学士。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卒谥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纂有《宋元通鉴纲目》等。 历史

  此人为明朝唯一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三元者,还有一人名叫黄观,也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三元,但因得罪明成祖,被削去状元名誉。

商辂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正统(明英宗)十年,会试、殿试都地了第一。整个明朝,能三次考试都得第一的只有商辂一人而已。皇帝命他担任撰修,不久,他又和刘俨等十人到东阁学习。商辂高大、英气十足,皇帝提拔他为展书官。明代宗时,由陈循、高谷推荐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徐埕赞成京都南迁之议。商辂极力劝阻。这年冬天,任皇帝侍读。景泰元年被派遣到居庸关迎接太上皇(明英宗),后升为大学士。

  景泰三年,锦衣指挥使卢忠从部下那听说太上皇要生变,于是告发太上皇与少监阮浪、内使王瑶谋图复位。代宗大怒,把阮浪和王瑶打入死牢,用尽各种办法惩治他们。卢忠信奉诬术,曾找人算过,那人说:“是大凶之兆,不死不足以赎罪”。卢忠很害怕,装做发狂的样子以逃避制裁。商辂及一王姓中官告诉了皇帝实情:“卢忠的病是不可信的,是装的,皇上不能因此而伤了兄弟之情啊!”皇帝的气才消了一些。于是把卢忠关进大牢给他安了个其他的罪名,把他降为事官并让他立功赎罪。杀了王瑶,把阮浪囚禁在大牢里,最后不了了之。

  太子已经改了,商辂改任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学士,赐府南薰里。边塞上的很多好田都被豪强占据着,商辂请求还给军队。开封、凤阳等地的饥民流落到济宁、临清一带时,被地方官驱逐。商辂担心这样会出变故,请求皇上把他们招到京师八府,把闲田给他们种,并给他们种粮,这时,饥民才有了住的地方。钟同、章纶被关进大牢,商辂拼力救下了他们。他的《寰宇通志》也写成了,皇帝加封其为太常卿。

  景帝犹豫不定,群臣奏请立东宫,皇帝不许。他们继续奏,商辂也说:“陛下是宣宗的儿子,你应当立宣宗的孙子。”听了的人都很感动。这天傍晚,还没人上奏,石亨就已经把太上皇迎回来了。第二天,王文、于谦被抓,太上皇诏商辂、高谷进入大殿,安慰了他们一番,命他们起草复位诏。石亨私下对商辂说,诏书里可不可以写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商辂说:“祖宗制度,不敢变!”石亨等人不高兴。上奏弹劾说商辂与前朝余党有勾结,皇帝下令抓捕了他。商辂上书说他的《复储疏》在礼部,可以查验,没有被允许。中官心安稍解释了一下,皇帝就大怒。心安说:“以前有人建议南迁,如果不是商辂,陛下将不知置于何地?”皇帝稍稍消气,于是贬斥他为民。然而每当皇帝孤独时,就会念叨:“商辂,是我所取的进士,曾经何姚夔侍侯东宫。”不忍心他离去。但心里忌讳,竟一直没用。

  成化(宪宗)三年二月奉诏入京,皇上命他入内阁,依然做原来的官。商辂上书请辞,皇上说:“先帝已经知道冤枉了你,请不姚推辞。”商辂第一次上朝就陈述了勤学、纳谏、增加将领、防守边塞、审查贪官污吏、设立太仓、尊崇先圣号、广造法士一共有八项。不久,进入户部。《宋元通鉴纲目》在这时完成了,改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太子立,加封太子少保,升任吏部尚书。十三年升谨身殿大学士。

  商辂为人平和简单,宽厚有加,每次遇到大事,要下大决心时,都会毫不含糊。

  仁寿皇太后的庄户和农民争田,皇帝想把农民迁徙到塞外。商辂上书:“天子应以天下为家,难道皇庄就可以例外?”这事算是平息了。乾清宫发生火灾,工部请求采集木川、湖。商辂上书说这件事应该缓缓,要以此为戒。皇帝答应了他。

  悼恭太子去世,皇帝担心无合适人选继位。纪妃生了一个皇子,已经六岁了,身边的人因为害怕万贵妃,都不敢说这件事。时间长了,于是传到皇帝的耳中。皇帝大喜,想把这件事告诉大臣们,于是派宦官到内阁传达旨意。商辂请求在礼部上写上皇子的名字,于是大臣们都来朝贺。皇帝命皇子见过大臣们。过了几天,皇帝又到文华殿,皇子陪着,皇帝召见了商辂和大臣们。商辂叩首说:“陛下在位十年,未立储君,天下人可是伸着脖子盼望着啊!应该把皇子当即立为太子,以安内外之心。”皇帝点头答应。这年冬天,皇子被立为太子。

  当初,皇帝召见皇子,并让他留在宫中,而纪妃依然住在西宫。商辂担心会生变,于是和百官上书:“皇子聪明伶俐,是国家的根本。又有贵妃加以保护,皇上已经说过了。但大臣们议论纪妃因病住在西宫,而他们母子很久都不能见面。应该让他们住近些,这样母子就可以朝夕相见了,而皇子依然又贵妃抚育,这样社稷幸甚。”于是,纪妃搬到永寿宫。不到一个月,纪妃病倒。商辂请求:“若不忌讳,皇子应过来行大礼。”并且请求派太监随皇子来西宫探望纪妃,直到纪妃病逝。皇帝倒答应了他。

  皇帝想恢复代宗的年号,于是让大臣们商议。商辂极言代宗对社稷有功,应当恢复他的年号,皇帝于是下决心恢复代宗的年号。皇帝在宫北建玉皇阁,让内臣办理此事,并让他们主持建好后的典礼和祭祀等,商辂等上书请求取消这件事。黑眚出现了。商辂上书请求解决的八件大事:不要乱赐印章给外番之国;周围国家进贡的东西不要太奢华;准许大臣们上书谏言;分别派遣官员审查狱政,减少冤狱;停止建造那些不急用的,以此充实边关;守卫各个关口要隘;设立云南巡抚。皇帝也一直担心朝政,于是下旨褒奖,并采纳他的意见。

  宦官汪直掌管西厂,经常发生冤狱。商辂同百官上书,列了汪直的十一条大罪,并说:“陛下听信汪直,而他安插耳目在群臣中,如韦瑛等人。他们假传圣旨,乱杀无辜,作威作福,欺虐善良。陛下若说揭发这样的事是因为我们借助法律,那么以前几年怎么没有这样的事啊!况且曹钦之变就是由于宦官引起的,可以作为借鉴。自从汪直掌权以来,士大夫不能安心做官,商人不能安心做生意,农民不能安心种田,如果现在不除去他,天下的安危将不知道啊!”皇帝有些不高了:“我用了一个宦官,怎么就危害倒天下了,是谁主奏此事?”于是派太监怀恩传旨,严厉批评了商辂。商辂理直气壮地说:“朝臣无论大小有罪就应该请旨拿人,汪直擅自查抄三品以上京官。大同、宣府是军事要塞,守备一天都不可松懈。而汪直一天就拿十几人。南京是祖宗的根基,有留守大臣,而汪直擅自抓捕。在皇帝身边的人,动辄就被换掉。汪直若不除去,天下怎么会无危险呢?”万安、刘翊、刘吉等也站出来,说得是慷慨激昂,怀恩等屈服了。商辂看了看同列们,谢道:“你们为朝廷都这样,我还担心什么呢。”恰逢九卿项忠等人也上书参劾汪直,第二天,皇帝罢黜了汪直的西厂职务,但汪直依然受到皇帝的宠幸。他手下人揭发商辂收受指挥使杨晔的东西,想为他脱罪。商辂感到不安了,而这时御使戴缙又上书说汪直有功,请求恢复他西厂厂督之职,商辂于是上书极力辞去官职。于是皇帝下诏加封少保,下旨让他回家。商辂既然已经离开了朝廷,大臣们又都去依附汪直了,从此再也没人敢和汪直对抗了。

  钱薄曾经做《秃妇传》,以此讽刺商辂。高瑶请求恢复代宗年号,黎淳上书极力反对,并诋毁商辂。商辂都没有和他们计较,对待他们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万贵妃敬重商辂,让他为自己的父亲做像,属下都说那很好看,于是万贵妃就留了许多东西给他。商辂极力推辞,使者说是贵妃的心意。商辂说:“不是皇帝的赏赐,我不敢要。”贵妃听了很不高兴,但商辂始终没有看那些东西一眼。其实他一直就是这么固执。

  等到谢政、刘吉来探望时,见到他子孙满堂,不禁感叹:“吉与大人同朝为官十几年,从没见你杀错过一个人,这或许就是老天赐福吧!”商辂说:“我只是不敢让朝廷乱杀一个人而已。”商辂在家住了十年后去世,时年七十三岁。皇帝赠太傅。赐谥号文毅。

  他的儿子商良臣,是成化初进士,官至翰林侍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73108.html

相关阅读:解密:明朝是如何防治各级官员“车马”腐败?
明宪宗与万贵妃:旷世忘年恋
杨慎
朱高煦
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