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纹饰始于宋代,流行于明清。宋代战火频仍,人民期盼社会安定,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这种心理也反映在画家的作品中。因"鹌"与"安"谐音,使鹌鹑纹成为宋代花鸟画的流行元素。
鹌鹑颜值低 古籍不多载
我国传统的鹌鹑文化,有三个方面很突出,一是把鹌鹑当作美味佳肴,二是极富娱乐性的斗鹌鹑,三是在艺术上以"鹌"喻"安",艺术家们用鹌鹑的形象表达所有与"安"有关的主题,鹌鹑纹因此也变成一种象征意义相对固定的吉祥纹饰。
在外形上,鹌鹑很不起眼,不仅身体瘦小,头细尾短,连羽毛的颜色也称不上漂亮,那件赤褐色中夹有黄色条纹的羽衣,看上去像打满补丁,古人用"鹑衣百结"来形容衣服破烂不堪,实在是够形象的。也许是因为鹌鹑颜值太低,先秦古籍对它的记载也不多。《山海经》中虽然提到"鹑",但都语焉不详,并非直接指鹌鹑。其中《西山经》称英山有一种鸟,"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显然,这种能够治疗恶疮,还可以杀毒虫的小鸟,并非鹌鹑,而是名叫"肥遗"的类似鹌鹑的禽鸟。在《西次三经》中,又提到昆仑山有一种鸟,"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但这种负责管理所有服饰的"鹑鸟",显然不可能是衣衫褴褛的鹌鹑,而是凤凰之属的神鸟。
鹌鹑是上等补品 闲来还可逗着玩
《诗经》中则直接提到鹌鹑。有"鹑之奔奔"、"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鹑兮!"等诗句。前一句描写鹌鹑双宿双飞,这一意象使鹌鹑后来被视为夫妻生活和谐的象征。后一句则表明古人已把鹌鹑视为餐桌上的美食。把鹌鹑作为美食,在《周礼?天官?疱人》中也有记载,书中说疱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汉人注释"六禽"时认为其中就有鹌鹑,可见在我国饲养和食用鹌鹑已有悠久的历史。古人还把鹌鹑肉和鹌鹑蛋当作上佳的补品。中医认为,鹌鹑味甘、性平,可补中益气、清利湿热,主治浮肿、肾虚等多种疾病。《本草纲目》中说:"肉能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其他医书对鹌鹑的营养价值及食疗作用也给予肯定,难怪至今仍有很多人热衷于食用鹌鹑了。
不过,古人饲养鹌鹑,并非只为了食用。鹌鹑的雄性好斗,人们看中这一点,就玩起了斗鹌鹑的游戏。斗鹌鹑始于何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肯定也是历史悠久。清代的《鹌鹑谱》称"西凉厩者进鹌鹑于明皇,能随金鼓节奏争斗,故唐时宫中人咸养之"。据记载,在唐宋时期,斗鹌鹑无论在宫廷和民间都非常流行。至明清时期,已出现了研究斗鹌鹑的专著,在选材方面有诸多讲究,从毛色、骨法、诸相等方面进行分类,以便选出"虎头"、"骈胁"、"熊臂"、"伟躯"等"猛将",以求临阵摧敌、百战不殆,形成了富有传统特色的斗鹌鹑文化。
宋徽宗画鹌鹑 有安享太平之心
从宋代开始,不起眼的鹌鹑还登上了艺术的殿堂。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鹌鹑的形象多次出现在宋人的花鸟画上,且鹌鹑在宋人的花鸟画中已有明确的寓意。画过鹌鹑的画家,有宋徽宗、崔悫、赵昌、李安忠等人。前几年的拍场上出现了一幅宋徽宗的《水仙鹌鹑图》,此件作品为宋徽宗29岁时所绘,钤有宋徽宗常用的葫芦形印及"政和"年号。画中的鹌鹑优游自在,水仙枝叶舒展,有静谧、安定、祥和的气象。宋徽宗将鹌鹑与水仙画在一起,有何寓意?"鹌"与"安"谐音,表明他有安享太平之心,而水仙有"仙"字,宋徽宗自称"道君皇帝",其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北宋 崔悫 《杞实鹌鹑图册》
北宋画家崔悫绘有《杞实鹌鹑图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绘林野中的某个角落,一株枸杞以及禾草旁,一只鹌鹑正对地上的蝼蛄虎视眈眈,作将欲啄食状。这幅充满野趣的作品,寓意颇为丰富。禾草即稻禾,禾的果实就是稻穗,而"禾"与"和"谐音,"穗"与"岁"谐音,鹌鹑与禾草的相伴,有"安和"、"岁岁平安"之意。杞实能延年益寿,"杞"又与"祈"谐音,枸杞与鹌鹑的组合,或有"祈求平安"之意,又有祝福长寿的意味。蝼蛄是专吃农作物根茎的害虫,画中鹌鹑欲啄蝼蛄,即含除灾厄、求平安之意。
而真正的《岁岁平安图》花鸟画,在宋代也已出现,现存一幅宋代佚名的《岁岁平安图》,图中绘两株沉甸甸的禾穗和两只在地上觅食的鹌鹑,寓意非常明确,据学者研究,这幅画可能是宋代画家赵昌所绘。
九只鹌鹑嬉戏花丛 寓意全家和睦相处
在宋代画家中,画鹌鹑最有名的是李安忠。他的鹌鹑画作品,现存有三幅,分别是《野菊秋鹑图》、《鹑图》及《安居图》,这几幅作品,以"鹌"谐"安",以"菊"谐"居",意在表达"安居"的主题,是后世《安居乐业图》的"原型"。流行于明清时期的《安居乐业图》,除鹌鹑与菊花相伴外,还有地上的落叶,寓意"乐业"。
宋代画家为何喜欢画鹌鹑?从北宋建立之初开始,宋朝就没安全过,屡屡受到辽、金和西夏的威胁,到北宋末年,宋朝的江山更是岌岌可危。而南宋只能偏居江左,苟且偷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们祈求"安和"、"安居"的愿望自然十分强烈,宋代的画家,只是通过绘画为所有人代言了这种愿望。
也许是受到宋代绘画的影响,在明清时期,鹌鹑纹已成为一种吉祥纹饰,广泛出现在服饰、瓷器、玉器、家具等器物上,几乎所有以"安"为主题的艺术品和工艺品,都有鹌鹑形象出现。明清两代的官服,前后都绣有补子,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在明代,九品文官的补子图案是鹌鹑,到了清代,鹌鹑又升了一级,成为八品文官的补子图案。此外,在宋代《安居图》、《岁岁平安图》的基础上,人们又构想出更多以"安"为主题的吉祥图,如《安居乐业图》、《九世安居图》、《长治久安图》、《平安如意图》等。
《九世安居图》的寓意源于《新唐书?孝友传序》所记载的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的故事。史书称:"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东安王永乐、隋大使梁子恭躬慰抚,表其门。"至唐代,唐高宗与武后一同去泰山行封禅大礼,路过郓州时,又亲自接见了张公艺一家,再加旌表。后人据此史实,绘成九只鹌鹑嬉戏于几丛菊花中的画面,寓意九世安居,以祝愿合家团聚、和睦相处。《长治久安图》的画面是鹌鹑与雉鸡的组合;《一路平安图》是鹭鸟与鹌鹑相伴;《平安如意图》是在如意上刻画鹌鹑。这些吉祥图,在明清时期都流传甚广,很受大众喜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62255.html
相关阅读: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