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徘徊汉魏间??小议荀?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三国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荀?,也许大家并不是很熟悉,也难怪,谁让他和曹操、诸葛亮同时代呢?再加工的三国演义中又把郭嘉的戏份提高了,因此,荀?的光芒反倒减了一些。然而在当时,荀?则是“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俊咸宗焉。”荀?,作为曹操帐下谋臣,具有敏锐的政治和战略眼光。当汉献帝在洛阳被李?、郭汜搞得昏天暗地的时候,荀?劝曹操立即去救驾,也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不然,“人将先我而为之”。其实曹操不去抢汉献帝,汉献帝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也会被别人挟走的。因此,荀?此招是让曹操占了先机。袁曹官渡之战,双方相持数月,曹操这方人少倒还不算什么,要命的是,粮草将绝,缺粮的后果就是普通士兵都知道会是怎么样,曹操就更不用说了,甚至想到了退兵。然而,“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彼此都处于困难时期的时候,就看谁有耐力了。一旦有一方坚持不住,则情势会极为不利。曹操修书询问留守许昌的荀?,荀?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先退者势屈也”的道理,劝曹操把握住机会,不要退兵。后来官渡大捷,曹操想起当时曾想要撤兵的念头,不知是否会出冷汗呢……如果没有荀?在关键时刻的一封信,袁曹的结果就要倒过来了。定都许昌后,曹操决计先伐袁绍,却又苦于力量不足。又是荀?指出了袁绍的弱点,无疑这些都是致命的弱点,将导致袁绍的最终失败。郭嘉也曾指出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基本上和荀?的看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又多分了几条,而且难免有拍马成分在内,而荀?的五胜五败说似乎更贴近实际而且更客观。而且,对袁绍手下几个谋士如田丰、许攸的命运他都说的分毫不差,真令人拍案叫绝。不过,伐袁绍之前,应该是去除吕布这个陷患,否则,卧榻之侧岂容一只猛虎酣睡?而正是灭掉了吕布,使得曹操终于可以集中注意力对付当时北方最为强劲的对手了。荀?当然是个文士,虽字为“文若”,实际却并不“文弱”??他的胆识只怕有些武将尚且不及。曹操在征徐州时,衮州张邀叛变,这位张将军,联合陈宫迎来吕布一起攻打衮州,一时搞得曹操这方很被动。当时除了甄城、东阿等三县由荀?、程昱把守没有发生变乱,衮州其他地方简直开了锅。衮州是曹操的大本营啊,如果这个地方丢了,曹操何异于“丧家之犬”?正这时,又来了个刘翊,还带着几万兵马。这下甄城有点慌了。刘翊呢,则邀请荀?去和他见面。夏侯?当时在城里(幸亏曹操没把所有大将都带走,不然只剩一干文人留守的话,荀?可能要考虑摆摆空城计了??呵呵,开个玩笑),极力反对,让为不该去,去了肯定很危险。其实这也是正常思路。不过呢,荀?还是应邀出席了刘翊摆下的宴会,理由是,如果不去,那么刘翊肯定会知道甄城已经快守不住了,而去呢,好歹还能唬他一下。其实荀?大概也是豁出去了。不过这一招还真管用,再加上荀?大概也很会做戏了,居然在刘翊面前毫无惧色,倒吓得刘翊撤了兵。这比演义里关公的单刀赴会怎么样呢?只不过,荀?手中没有关公的大刀,多了分文雅,威武却差不了许多。
荀?既有才,又有德,可谓德才兼备。他是曹操的第一个谋士。此前,曹操因出身宦官家庭而不被士族看重。荀氏家族可是有名望的,是荀子之后。不过荀?却没有士人那般迂腐,在认定袁绍无所作为之后毅然投奔了曹操。而自从他来之后,曹操的人气一度攀升,谋士几拨几拨的来,一时间谋臣如云,武将如雨。像程昱啊荀攸啊郭嘉啊,这都是曹操手下叫的出名的人物,都是荀?推荐来的。这就得说荀?大公无私了,不计个人得失,不然,阻挡贤路是在他这个位置上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而他所荐之人才能上都是很出色的,可说是“慧眼识人”了。??且慢,识人者,识人才也,非识人心。荀?在识人心上似有欠缺。比如司马懿??不过,年轻时司马宣王表现还是不错的,而且,司马懿好像也没什么不好……恐怕,荀?最大的失误要算曹操了。荀?应该说是忠于汉朝的,然而却投在了“汉贼”曹操帐下,??也难怪啊,画龙画虎难画骨,当年只抱着为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志的曹操也没想这番翻天覆地的变化吧。当初,曹操的表现确实是一个不朝的忠臣良相,就拿讨伐董卓一事来说,我就十分钦佩他??当然了汉朝与我无甚瓜葛,倒不是替刘氏高兴,而是感叹十八路诸侯,竟无一人有曹操那样的志气。在众人都各扫门前雪的时候,曹操说:“君自向东,我自向西……”说什么也决不姑息。那首著名的《蒿里行》开前就这样写道: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兵。结果寡不敌众还差点丢了性命。如此看来,可谓忠臣矣。不过,曹操如此作为,更多的是为了天下,并非全为汉室江山。想来这一点荀?就不得而知了。荀?劝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是想让曹操匡扶汉定,而最终却成了挟天子令诸侯之势,也多少有些始料未及吧。不过,曹操越来越暴露其本来面目了,他的专横直逼得汉献帝想以衣带诏了事。荀?私下除了暗自叫苦还能怎么样呢……不过好在此时曹丞相还只是做做丞相,就算有篡逆之心也还没表现出来,皇帝好歹还是皇帝,将就一些也是可以的。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曹操不满足于已经位极人臣的丞相了??他要做魏公。这个可说是分水岭了,分开了曹操的志向,也分开了曹操和荀?的合作。其实自从荀?投奔曹操以来,曹操是十分看重荀?的,认为是自己的“张良”,而且很多大事都托付他,很多大事都和荀?商量,他自任丞相,封荀?为尚书令,以当时众人对他的态度来说,是十分尊敬的,尽管荀?其实还很年轻??荀?投奔曹操时才二十九岁。可以说,曹操拿荀?是当作心腹的,然而令他没想到的,当他让董昭悄悄问荀?魏公之事时,荀?竟从原则上否定了此说。这算是对曹操的“背叛”,令曹操大为光火,这就为荀?之死埋下了祸根。后来曹操出兵攻打孙权,他不再让荀?留守都城,而是让他随军征??猜测一下,以前许昌中也有过几起帮助汉帝要发动政变的先例,而如今荀?既已识破曹操真面目,会不会也来这么一手呢?曹操素来多疑,如果这么想的话倒也不奇怪。而以荀?的名望权力,要是在背后捅曹操一刀曹操还真受不了。或许这次出征这样决定有这个原因吧,但更主要的,似乎曹操已经下决心处置他了。因此半路上荀?借口留在寿春。他大概也情知自己的处境是怎样的,但也很无奈。当曹操派人送的空食盒到来的时候,会意的荀?也就只好自杀了。
对于他的死,不同人持不同态度。演义中说:操甚悔之。不过总觉得曹操的心情不会这样简单。要说怜惜,应该是有的,毕竟相处了二十年,而且荀?也算是居功至伟了,以他的德才兼备,在曹操来讲还是很需要的。但如今荀?已迈向异己的道路,从荀?死后曹操才加九锡来看,荀?的确是曹操成为魏公的绊脚石,杀他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有必要的。因此后悔只怕未必吧。后世的人很多都这样认为,他们觉得汉朝的灭亡,荀?难辞其咎。荀?主观上是想拥汉,客观上却帮了曹魏的大忙。演义中荀?死后有首诗: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当君。这首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想。也是很多人持有的想法。曾听过一段京戏,忘了是什么了,里面提到荀?最后的斗争,是把他当作忠良的。当然有好的看法,也有不好的看法,有些人对荀?很不以为然,认为他根本不值得同情,他本就是帮助汉贼的人,最后的死也无非是为了博名罢了??对此真是不理解,要是这样的话,荀?何苦如此呢?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难道不好吗?拿性命来博名,只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为了忠和义而死,名则不求自到;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另一种就是头脑有问题了。记得好像杜牧就是不大喜欢荀?的。不过一般的看法是,很赞赏荀?的才华,同时感叹他一片忠汉之心却是在曹操帐中??怎么感觉好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解释呢。这个还算公正吧。其实不管怎么看也好,都是外人的见解,最直接的办法是看看当事人汉献帝是什么反应。史载,汉献帝听说荀?死去的消息后感到很伤心,还下令祭奠。既然当事人都没怪罪荀?,后人又何必吹毛求疵呢?可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39377.html

相关阅读: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