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诸葛亮北伐的功与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三国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最近有一本小说叫“空城计”,副标题为“诸葛亮逗司马懿”,内容就是以孔明北伐为背景,但是内容相当可议。
 
  因为书本体裁已标明为虚构,所以也不必太计较,不过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念,却令人为之愀然。把孔明北伐视同蜀汉全国对曹操所耍的空城计,以为故弄玄虚而使敌误判。开头从孔明出征未果,再叙述失败的下场,于是从结论来推定,原来发动战争的人都是祸国秧民。尤其书中有一段提到孔明大举征兵,官逼民反,弄得十室九空,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基本上已把孔明贴上好战的标签。这不由得让人回想起一段说法,爱好和平的人不要战争,发动战争的人都是杀人凶手。当然,这些话大部分都是强大势力对弱小势力的宣传与洗脑,特别是想将侵略的一方。
 
  各位亲爱的父老兄弟,千万不要抵抗,皇军向来爱好和平,你们谁敢用兵,谁就是主张战争。
 
  硬征役兵,强拉民夫,抢掠米粮,苛政重赋等,比较容易发生在中原,而不是边陲的蜀汉。而且自刘备以来部曲兴盛,广纳少数民族参战,地方私兵的成分大于中央征兵。如果再比较江东的世兵制,门阀士族自雄的势力,就可明了其实征兵制并不落实于边疆。所以小说内容的想象,恐怕比较适合于中原的曹魏,大规模的正式征兵,中央比地方更严重。况且征兵拉夫的下场,一定造成民怨四起,轻则逃兵亡命,重则叛变谋反。看看蜀汉的历史纪录,与东吴、曹魏的比较,蜀汉鲜少有逃兵、叛变之事,反而是曹魏有著名的淮南三叛,东吴有百越的叛变,以人民安定性或少有民怨的发生率而言,蜀汉出类拔萃非常明显。曹操生平最后一战,本想收复汉中,结果却发生逃兵事件,人数多少不得而知,但是人数会多到让曹操考虑退兵,足见逃兵并非小事。
 
  组织民众、呼朋引伴及结群成党,都是不好的,皇军都是自愿成军,这样才好。
 
  再来是孔明必败的说法,批斗复兴汉室的作法,只是为了刘备或孔明的野心,老百姓不见得人心思汉,甚至于孔明就是破坏曹操统一天下的罪魁祸首。如果再加上曹操是真命天子,因此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正统已立,伪逆可去。其它人则毋须再作困兽之斗,因为旷日费时,徒然无功。当然,这是标准的事后之明,以后来的发展,来断定当初的该战与不该战。如果要讲个极端一点,那就是独尊已现,其余的人,皆应该俯首称臣,不得反抗,何需各为其主。
 
  邪恶一定胜不了正义,胜利最后一定属于皇军。
 
  就像匈奴阿提拉所说的强者必胜,弱者必亡,弱者应该向强者跪舔脚趾。然而事前焉能预知事后的下场?这就是当初奋斗的目标,但是谁能先知真命天子必不在已呢?否则孔明、周瑜直接投靠曹操,刘备、孙权全部称臣,也不会有三国鼎立。
 
  就像某强国所称的弱国必须派出慰安妇一样,反过来说,为何不是强国派向弱国服务呢?强国的强兵比弱国的弱国执行有效率多,基于国际比较利益,强国为弱国服务更有价值。是否弱者应该向强者跪舔脚趾,不能拒绝,而且所谓的真命天子已现,任何发动战争的意图,都是罪魁祸首?原书所遣责孔明发动战争,为何不谈真正拥有灭蜀吞吴侵略战争能力的强权势力,莫非只淮州官放火,而不淮百姓点灯?
 
  北伐出师未捷身先死,徒生悲剧亦戚然,硬要以成败论英雄,失之武断,因为孔明不见得必败,曹魏也不是统一三国的真主。更重要的是,弱者应该有反抗的权利,只要有成功的机会,就不该放弃。为了增进和平,所以人人应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站在强者的立场,鼓动弱者不该反抗之余,别忘了有朝一日,或许也会有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数落弱国不该抵抗之时,不妨也看看强国应该如何侵略。
 
  孔明北伐虽然九死一生,但若东吴坐以待毙,等死必然万劫不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24250.html

相关阅读: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