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宽容与决绝:弘治皇帝对前朝弄臣的大清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明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迎着无际的黑暗,朱?樘默默地拔出那把磨砺了十多年的帝王之剑,勇敢地出招了。

  朱?樘给大明王朝“换血”的第一个对象,是成化朝留下的那些传奉官们,以及他们的老领导:粱芳。他动手很快,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即位,十月就开刀了。
  
  所谓树倒猢狲散,两千多所谓“传奉官”相继被罢斥了,李孜省被抓起来了,粱芳也被抓起来了,滚蛋的滚蛋,坐牢的坐牢,总之别想继续招摇撞骗。
  
  为什么先拿他们开刀?首先,这些人劣迹斑斑,民愤官愤极大,朱?樘即位后言官们首先弹劾的正是这帮人。其次,这些人都是些皇权制度下的寄生虫,根基不深。一句话:最该收拾又容易收拾,不拿你祭旗拿谁祭旗?
  
  唯一漏网的就是那个色鬼和尚继晓,这厮滑头得很,见势不妙拔腿开溜,跑回老家江夏去了,还安安稳稳地过了一年太平日子。这家伙自我感觉太过良好,躲了几天以为风头过了,竟又出来招摇撞骗不说,还拿黄绸布把自己右手包起来,逮谁跟谁吹:想当年,咱用这只手和皇上握过手来!
  
  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弘治元年六月,吏科起事中林廷玉上书弹劾继晓罪恶。朱?樘着即下令捉拿,经刑部会审,继晓被处以死刑,老婆孩子统统充军。拜他当初“胜利大逃亡”所赐,刑部,大理寺等部相关官员,全因渎职罪遭惩处。
  
  继晓应该感到荣幸的是:他是上千传奉官里唯一一位经法律程序被判为死罪的,不过他也同样应该感到沮丧:按照相关规定,他所有的罪过都在大赦以前,所以理应赦免,至少拾一条命没问题。可谁叫他民愤太大?所以,一刀宰了。
  
  李孜省也好不到哪去,大概是多年操劳于科研开发工作,把身体累坏了,还没等着司法审判,就先熬不住监狱非人的生活,彻底见玉皇大帝去了。
  
  至于成化朝三大混蛋里唯一的幸存者,粱芳则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蹲了几个月监牢后被罚充军,更倒霉的是,刚劳改了没几天,赶上继晓落网,一翻旧账,又被拉出来加了五十大板,却总算没打死,拖着打着半死的身体继续“重新做人”,终于在高强度体力劳动和高密度口水唾骂中卑微地死去。作为仇人,朱?樘对他已经足够客气,可终究罪有应得。
  
  伴随这一切,所有成化朝时代诸如修楼盖庙,做法拜佛之类的荒唐事,统统叫停;已经上马建设的工程,统统下马;强占的民田,统统发还;有恶行的采办官,统统收拾。总之,人心大快。
  
  惩办奸恶的同时,朱?樘当然也没忘记一个最该回报的人:怀恩。
  
  在凤阳做苦役的怀恩被召回来了,恢复司礼监原职,他的亲信陈准、萧敬等人也相继执掌了大权,在成化朝做了“万年老二”的他,终于一统太监界,成为太监干部队伍里当之无愧的一把手。
  
  不仅如此,为迎接怀恩的归来,朱?樘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彩旗鼓乐齐鸣里,朱?樘亲自在宫门外迎候怀恩的归来,牵着他的手一起走进去。就象十多年前,勇敢的怀恩牵着他的手,走过无边宫廷黑暗时的样子一样。
  
  面对这份恩宠,七十多岁的怀恩老泪纵横,连连推辞。
  
  怀恩,受之泰然吧,这一切都是你该得的,虽然你是个太监,却是大明朝二百七十年历史上,最男人的太监。
  
  宦官收拾了,传奉官收拾了,成化朝“利益集团”的中枢组织与内部组织相继解决,但朱?樘明白,这些都是最容易解决的事,可以快刀斩乱麻,但接下来的事,却并不容易,也来不得急切。
  
  先是外围组织:政府。
  
  这个政府早就“名满天下”了。“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名号不是吹的,可有一点朱?樘清楚:所谓“纸糊”“泥塑”都是讲他们干工作的素质,在蝇营狗苟钻营的事情上,他们都是一群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老油条,既不“纸糊”,更不“泥塑”。
  
  对此,朱?樘早就深恶痛绝,比如那个淫僧继晓的事,自己早就下令严惩,可上上下下联手欺瞒,还是让他跑回老家晃荡了一年多,刑部不管,大理寺不管,地方官更不管。这样的政府,不整顿怎么行?
  
  可多年以来,满口仁义道德的他们都在贯彻一个信条:腐败并不坏,皇帝怠政更没什么不好,有权就能有吃有喝还有拿,国家本不是我的。励精图治?实际利益受损最大的就是他们,所以拉帮结派,发动集体主义精神,誓把腐败进行到底。这样的环境,不讲究些方式方法是不行的。
  
  而且,还未等朱?樘出招,以万安为首的“纸糊三阁老”们,就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距朱?樘登基即位,仅仅只有十五天,以万安为首的内阁,以及吏部、兵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六部尚书,集体上奏折辞职。
  
  这些人里,有闻名远扬的昏官,也有为数不多干过点正事的能臣,当然,在“纸糊三阁老”的领导下,指望他们良心发现,主动做自我批评甚至挪屁股腾地方,那是相当的不现实。
  
  先皇尸骨未寒,新皇登基,留下一堆事总要有人干,一下子把人全轰走了,新来的人不熟悉工作,谁能替你干活?所以,所谓辞职,不过是客气客气而已。
  
  可是你要是不批准,就要拿出理由来,要好好表扬下这些人,一表扬,就是“组织鉴定”了,风声过了再秋后算账,怕是没这么容易了。
  
  你批准辞职,没人给你干活,甚至还会朝局不稳。你不批准辞职,就得肯定我们的工作,翻脸也就不好翻。
  
  所以,这叫以退为进。
  
  朱?樘不想和他们客气,但现在必须客气客气。
  
  于是,所有的辞职朱?樘统统不批,并且对这些人亲切接见,好言抚慰:你们这些年的工作成绩我都看在眼里,组织上对你们的工作态度和业绩还是肯定的,留下来好好继续工作吧。
  
  之后,再一段时间里,朱?樘对这帮人做出殷切信任状,不但时常召见,经常出言勉励。于是,“纸糊三阁老”放心了,“泥塑六尚书”也放心了,在他们看来,这个皇帝和他爹一个样,幸福生活还在继续。
  
  当然,只是继续了一个月。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司礼太监怀恩奉朱?樘之命,捧着一小篓奏折阔步走进内阁值班房,望着惊愕的三位阁老朗声问:“这些东西是谁写的?”
  
  只瞄了一眼,内阁首辅万安的脸,就成了猪肝色。
  
  从这一刻起,他知道,朱?樘不再跟他客气了。
  
  怀恩捧着的那堆东西,说是“奏折”都叫寒碜,事实上,那是一堆指导朱见深如何过夫妻生活的理论文章,照今天的话说,是限制级成人文学。作品的作者,当然就是他。
  
  你万安党羽众多,根子扎的牢,不过这没关系,封建时代,伦理纲常就是高压线碰不得,大家背后里蝇营狗苟,表面上的道貌岸然还是要做一做的。别的事人家可以和你共同进退,这种传播淫秽文化的事,傻瓜才和你栓一条绳。
  
  万安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下,然后怀恩再接再励,将御史言官弹劾怀恩的奏折当评书一般朗声阅读。万安面如死灰,颤颤巍巍跪了半天,最终等来一句话:快滚!
  
  万安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求助的眼光瞅着各位同僚:这里面有他的门生故旧,有他的“亲密战友”,可大家各个装没事人似的望天,就是没人替他说话。这种肮脏事,谁敢给你说话?
  
  万安就这么滚了,当然,他没没闲着,离京的路上还不忘记夜夜考察天文,观测天上跟官运有关的三台星有无变化,以确定自己能否官复原职。三台星终于还是没变化,这个成化朝时代第一闲人在家住了两年多,终于蹬腿见阎王,找他家“亲戚”万贵妃报道去了。
  
  他不是大奸臣,也不是能臣,说到底,他就是个无用的小人。
  
  万安倒了,他的党羽自然跑不了,彭华、尹直等“模范”人物也相继被罢免,至于六部和地方的他的那些亲信,不是下岗就是法办。“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基本被清洗一空,有个人更是兔死狐悲,整天忐忑不安:刘吉。
  
  万安踉踉跄跄滚出朝堂的那一刹那,刘吉就认定自己完蛋了。多少年来,他和万安狼狈为奸,共同进退。万安做的那些坏事,他都没得跑。就说那献给朱见深的“夫妻生活理论指导文章”,他刘吉也没少写,不但流传于当世,甚至百年之后,还被大文豪王世贞收录在个人编选的文集里,可谓写出风格,写出水平,写得遗臭万年。
  
  甚至,在当时的官场上,刘吉的名声比万安还坏。万安最多是个“行政不作为”,刘吉就更了不得,不但紧跟万安罢工歇菜,而且粱芳搞经济,他也没少分油水,还特别擅长打击报复,凡是弹劾他的官员,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他想办法死整。照着胡汉三的话说:吃我的东西,你得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东西,你得给我送回来。
  
  这样的人,罢官滚蛋都算轻的,对于他,各类御史言官们更是口水漫天飞,弹劾的奏章炮弹一般地砸来,大有炸平刘吉家祖坟之势。
  
  很快,刘吉等来了关于他命运的裁决:升内阁首辅,总领百官。折腾半天,不降反升,相反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这般恩宠,难道是天上掉馅饼?
  
  朝臣们呆了,万安滚蛋了,彭华滚蛋了,粱芳下狱了,和他们蛇鼠一窝的刘吉反而升官了,这叫什么世道?
  
  刘吉自不必说,新领导的知遇知恩当然感激涕零,于是成天里瞧着领导眼色行事,跟屁虫似的跟在朱?樘屁股后面,但是弹劾过他的官员,过不了多久又被他找机会打击报复。更糟糕的是,他现在是首辅了,总领百官的人物。小人爬高位,不是祸害更大么。
  
  看似是这么回事,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在提升刘吉为内阁首辅的同时,朱?樘不动声色的又做了两项任命:吏部右侍郎徐浦,礼部右侍郎刘健入阁,连同刘吉,组成新一届内阁政府。这两个人,都是朱?樘从太子时代开始就分外倚重的能臣。从此以后,内阁的政务大事,基本都由他们两人操作,所谓内阁首辅刘吉,只不过是挂名的。
  
  这就是朱?樘的苦心之一:刘吉虽说不干正事,也并不是不能干事,虽然心术不正,但处理政务的经验远远强于万安之流。还有一套自己的人际网。骤然彻底更换内阁班子,新提拔的干部虽然有工作热情,熟悉工作毕竟需要时间,而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更会带来很多抵触,让老干部配合一下,把新干部“扶上马送一程”,才是最好的选择。刘吉,正是合适人选。
  
  不怕刘吉陷害同僚?不会,刘吉这种人,只陷害领导不喜欢的忠良,领导喜欢的,巴结还来不及呢。事实果然如此,刘吉在内阁里夹起尾巴做人,凡事从不自做主张,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密切配合二位同事工作。不但放手让权,还经常提建设性意见。从此,歇班已久的大明内阁,又开始隆隆地开动了。
  
  罢斥万安之流,是为了整顿官风。留用提拔刘吉,也是为了整顿官风。关键看怎么用。
  
  苦心之二,则是为了拨乱反正。
  
  既然要拨“乱”么,就要知道是怎么“乱”的,为什么“乱”,成化朝的“乱”是要拨,可上上下下盘根错节,早就结成攻守同盟了,派个不是一路货的人,只能被耍没商量。
  
  所以刘吉才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既是这些“乱”的参与制造者,又是“乱”的了解者。好比满清大官僚曾国藩常说的话:以贼平贼,事半功倍。刘吉,就是个被招安的土匪。
  
  当然,也有人建议防着刘吉会干纵容包庇欺上瞒下的事,但朱?樘知道刘吉不会,倒不是因为此人热爱正义,而恰恰因为刘吉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当年为了巴结朱见深,他可以整一切好人,今天为了巴结朱?樘,他同样可以毫不留情的整一切坏人,包括他的“亲密战友”们。在六亲不认这条上,他比包公还“铁面无私”。
  
  于是,在刘吉一番上窜下跳后,一大批成化朝时代劣迹斑斑的官员遭到了惩办查处,许多的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许多劳民伤财的苛政得以叫停,许多曾遭排挤陷害(包括被刘吉本人陷害)的忠臣良将得以平反复职。当然,刘吉也没忘了干点公报私仇之类的“日常工作”,但总体说来,干得还算不错。
  
  比如拨乱反正的事里,最难干的就属所谓“平反昭雪”了。蒙冤的忠臣你要平反,否则以后谁给你当忠臣。可你要冒冒失失地平反了,也就证明你爹错了。封建时代谁都可以错,惟独皇上不能错,否则“皇上的威信在群众中下降”,那就要影响社稷安稳了。
  
  所以历代皇帝给本朝忠臣平反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既要表扬忠臣,又得把黑锅转到奸臣小人身上来背,绕来绕去总免不了让先皇“丢人”。可刘吉办这事,却用了另一种办法。
  
  比如成化朝曾有个叫贺钦的给事中,是个出名的能臣,就因为阻止朱见深“弘扬佛法”,被一撸到底轰回家。这样的人,平反容易,既平反又要保住朱见深的面子,貌似有点困难。
  
  刘吉办到了,他是这么找平反原因的:“先帝(朱见深)是很欣赏贺钦的,但是为了能让他多加历练,所以才让他经受磨难,以成大任。现在请皇上启用他,也是为了不辜负先帝的苦心嘛。”
  
  既保住老爹面子,又“落实政策”,可谓皆大欢喜。当然,什么“朱见深的苦心”,全是拍马屁,鬼都不信,也只有刘吉这种小人能说出口。这就是小人的工作水平。
  
  在查办奸佞这条战线上,刘吉同样做得不赖,主动检举揭发,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惩治腐败。在他的“积极表现”下,一批成化朝的蛀虫遭到惩办,国家更追回了大量赃款。最倒霉的是山东、河北、江苏的几位地方官,他们都是刘吉多年的亲信,那些破事刘吉更没少参与分红,可法网一撒照样全倒霉,刘吉却摇身一变做了“污点证人”,做沉痛状向朱?樘“交代问题”,朱?樘总是好言抚慰:改了就好嘛,组织上还是相信你的。
  
  刘吉拨乱反正的事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办的,说他滑头也好,无耻也罢,总之事办成了,也全是正事好事。所以,那几年虽然许多人骂他,好些人轮番上奏折弹劾他,可人家官越坐越稳,终于混了个新名号:刘棉花(不怕弹劾)。
  
  还是那句话:无用的小人滚蛋,有用的小人为什么不用一用?朱?樘就用得不错,恰如那句古诗所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没能耐的皇帝,好人也没法干好事。有能耐的皇帝,小人也能干好事。这就是朱?樘与他父亲的区别。
  
  整顿了纸糊的内阁,泥塑的六部当然也跑不了。还没等朱?樘发话,言官弹劾的奏章再次满天飞,成化朝时代的部长们,统统被骂得体无完肤,几个最该骂的相继滚蛋了,比如吏部尚书李裕、刑部尚书杜铭、右都御史刘敷,都是成化朝时代混了多年的吃货,统统卷铺盖滚蛋。
  
  但是子弹不长眼,不该挨骂的人,也被骂了。比如当年六个泥塑尚书里仅有的明白人:礼部尚书周洪谟。
  
  不管怎么说,礼部尚书周洪谟是不该受到指责的,他有缺点,看上去很“软弱”,从不和不良现象正面冲突,他也很会拍领导马屁,很会和内阁大员们搞关系,说了很多违心话,办了很多违心事。可别人这么做是为了混事,周洪谟这么做,是为了做事。
  
  那些年里,低调的他也做了很多事,抵制权贵的土地兼并,配合地方官整治跋扈的采办太监,劝说朱见深停止劳民伤财营造宫庙,在这个位置上,他做了一个有责任心的能臣可以做的一切,更重要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叛乱是在他的安抚政策下平定的,荆襄流民也是在他的建议下得以合理安置的,仅这两条,他已功德无量。
  
  不久以后大家就得到答复:就这么过去吧。
  
  具体的处理结果是这样的:万贵妃的亲属万喜、万达、万祥三人降为百户,家产充公。万氏宗族势力被铲除,却终还是保住了命,此事就算处理完了。
  
  朝臣们呆了,包括事件的当事人们也呆了,朱?樘这是干什么?难道他忘了母亲的仇了吗?
  
  不,没忘,当然没忘,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没齿难忘。可是,这样做有意义吗?万贵妃已经死了,为了她的罪恶,再去大兴牢狱,让无数人头落地,除了能泄一下私愤外,又能怎样呢?
  
  母亲的离去,没有让朱?樘变成一个被愤怒冲昏头脑的复仇者,相反,多年的沉浮,却造就了他冷静的性格。
  
  此外,朱?樘更知道,那些洋洋洒洒的奏章,那些慷慨激昂的群臣,他们所谓的追查真相,其目的也不完全是为了正义,在无数个慷慨激昂的面孔下,还隐藏着另一个东西:私心。
  
  新皇即位,力主追查真相,既能痛打落水的万氏家族,又能在新皇面前留个好印象,无本万利的事何乐而不为?更何况,某些人借大兴牢狱,更能达到公报私仇铲除异己的目的,只把皇帝当枪使。
  
  但假若如此一来,整个大明朝上下都将鸡犬不宁,人心惶惶,某些人更会趁此大兴牢狱,株连无辜。若那样,别说是励精图治,恐怕是朝局都不稳了。
  
  政治最丑陋之处就在于此:党同伐异,所谓黑是黑,白是白,奸也好,忠也好,统统如脸谱一样一刀切。整人的理由有的是,仁义道德全是整人的利器,原因却只有一个:看你政治上是不是正确,屁股对的是不是地方。
  
  无数的官场丑剧就是这么上演的,无数的能臣干吏就是这么被玩残的。饱读诗书的朱?樘很清楚这个,所以,他不能让自己拨乱反正的苦心,演化成一场小丑般的闹剧。
  
  最重要的一条是:就算此事能够得到公正的审判,水落石出的追查,那么最后的事实必然证明,万贵妃所做的大多数“恶行”,朱见深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叫外界看大明皇室都是些什么东西?国家的威信一旦动摇,那么恐怕江山社稷也就不稳了。
  
  所以,选择宽容,是最好的处理结果。
  
  同时,抚养过朱?樘的吴废后也被接了出来,被当做亲生母亲奉养,他把对于生母未尽的孝道,统统回报给了这位不幸而善良的皇后。此外,一批又一批的锦衣卫和东厂密探向广西出发了,他们要查访关于朱?樘母亲的一切,找到母亲家的宗族与亲人,可是除了找到几个冒名顶替的无赖外,一切都石沉大海。关于朱?樘生母的身世,直到今天,依然是一个千古之谜。
  
  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理解了一个从生下来不久就失去母亲,甚至连母亲家世都一无所知的少年人的痛苦,你就能明白,在这个事情上选择宽容,是需要多么大的胸怀和勇气,而选择了宽容的朱?樘,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
  
  宽容万贵妃,但是对成化朝留下的一切黑暗丑陋,却进行决绝般的清洗,彻底洗清一切肮脏的污垢,这就是即位后的朱?樘最初做的事情:宽容与决绝。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大明帝国终于重新回到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上。
  
  原文载于《被遗忘的盛世》,张?著,出版社:九州出版社,2009.8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79855.html

相关阅读: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只因七万明朝大军全军覆没
闽、浙地区古代明教失踪之谜
明朝人的性观念
李之藻
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