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明代台风凶猛 毁屋拔树无一幸免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明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古籍里没有“台风”一词,海南先民对超乎寻常、威力凶猛的大风,大都称为“飓风”,更甚者称作“铁飓”。  从北宋到民国的各类史料可以看到,飓风屡屡给地处热带海洋之中的海南岛造成重创——人畜伤亡、建筑倒塌、作物受损,不胜枚举。只是,这些记载多数都是寥寥数语,使得今人未明其详。  1950年以后,对台风及其造成损失的记载越来越具体,人们甚至对最近40年的强台风记忆犹新,如1973年9月14日在琼海登陆的超强台风“玛琪”(即“7314”号台风)、1996年的18号台风“莎莉”、2005年的18号台风“达维”和2013年30号超强台风“海燕”等,当然,还有刚刚过去10天的超强台风“威马逊”。  “秋八月,琼州飓风,坏城门,州署、民舍殆尽。”《广东通志》中这句简短的描述,是海南岛史上可资查考的对风灾的最早记载,年份为宋初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迄今1000余年。这是一场台风,还是一阵龙卷风?后人不得而知,但从发生的月份来看,当是风力超常的“强台风”,甚至是“超强台风”。  据广东、海南两地的方志所记,整个宋代海南岛的风灾有7次,仅用三言两语提及官衙、民房损失的情况,房屋建筑一般都悉数被毁,没有人员伤亡的记录。其中南宋庆元七年(1201年)八月的一场飓风,影响范围最大,从北到南,从州府所在地琼山,到内陆的定安,再到南部的崖县,公署和民居毁坏殆尽。  现能查到的史料中,未见元代的台风记录,而清代最多。  凶猛“铁飓”毁屋拔树  明代的风灾,目前能查考到的记录,有27次之多,志书中所说的“铁飓”,其杀伤力貌似时下的“超强台风”。  如天启七年(1627年),发生在临高、琼山境内的飓风,威力之强大,到来之反常,震撼人心。  “九月霜降后数日,飓风尤大作,摧垣拔屋,民庐舍无一完者,土人谓之铁飓。临俗霜降后从无飓风之患,故以为灾。”(《临高县志》)  同时受灾的还有琼山。“九月霜降后,飓风大作,摧屋折木,琼人谓之铁飓。”(《琼山县志》)  这场飓风违背了惯例,让人毫无戒备之心,因为海南岛一般在霜降之后,就不会有风灾。  那么,海南岛的飓风有哪些特点呢?民国《海南岛志》的编写者在走访了民间人士后,概括出了一些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征兆和规律,对照当下,基本一致。  飓风有“四方之风”,俗称“风台”。  飓风发生的季节在“芒种以后,立冬以前”,频率是“或一岁累发,或累年一发”,岛人发现的规律是“秋分有,则寒露、霜降并有;秋分无,则寒露、霜降俱无”。  飓风将发前一两天,“云气浸空而疾飞,或海吼水腥,海鸟惊飞,断虹饮水,亦其征也。”  飓风发作时,“暴雨挟之,横冲直决,撼声如雷。起于东北者,必自北而西;起于西北者,必自北而东。”  飓风持续的时间,“小则二三日,大则七八日,皆必转南大作而后息,谓之‘回南’。回南不雨,必再作飓。”  海南岛飓风的类型大致有4种。  一般情况下,飓风都会裹挟暴雨,是有雨之风;偶尔也有无雨的,称为“干风”;飓风发作时一般不打雷,因此民间有“有雷不成飓”一说;然而,也有打雷的,声音大而久,俗称“铁飓”。  “干风”虽然有害于庄稼,但对房屋破坏力小。  “铁飓”则锐不可当,拔树飞瓦,无物不损。明末的那两条风灾记录,足以证明。  此外,还有一种暴风,应该不是今天所说的台风。它像是龙飞上天所致的,本地人称之为“鼓龙风”,“起则尘埃遍野,林叶飞空,其势更雄于飓。”不过,这种暴风骤起骤停,海上渔民最为忌惮,陆地上的人不会有什么危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49874.html

相关阅读:闽、浙地区古代明教失踪之谜
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只因七万明朝大军全军覆没
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
李之藻
明朝人的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