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丝绸之路前缘:“玉石之路”的开拓印迹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玉器、玻璃等器物和葡萄等农作物经中亚东传,以及黄河流域黍粟类农作物的西传,都代表着史前东西文化交流。其中,玉石和丝帛是早于丝绸的重要文化媒介物,代表了中西大通道的物质交流史和文化交流精神。李希霍芬将这条大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影响日广,而"玉石之路"是其前身。

2019年以来,叶舒宪、易华等学者根据从甘肃、青海等地区齐家文化及其他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和田玉器等资料,推测距今约四千年前就有"玉石之路"雏形,涉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区。"玉石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的"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

华夏先民凭精细琢磨的玉器、玉礼器,建构出一套完整的玉的礼仪传统

公元前九世纪,在广袤的东亚和中亚地区,我国陆路交通史上有过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西征昆仑山。这段历史被详细记录在《穆天子传》中。策划、组织、领导这次西巡活动的是周王朝第五位帝王姬满,即周穆王,世称"穆天子"。周穆王是很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的主角,尤其是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的浪漫传说,使他成为古代众多帝王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周天子与西王母会见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执白圭玄璧拜见西王母,献锦组百纯,素组三百纯",而珠泽人为何要"献白玉石……"?最终,他"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为何对玉石如此推崇?

人类先民在漫长的石器时代积累了丰富经验,发现石头中的精华——玉。玉石作为大自然孕育的一种特殊物质,被古代先民寄予某种期待和理想,具备了品格、神性和思想,成为形而上的精神符号。在周而复始、不断丰富的仪式中,先民的审美、道德、哲学、伦理等理念逐渐趋同,最终成为古老华夏文明中的文化因子,并深深地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

先民创造文字时将对玉文化理念镶嵌到汉字和成语中,如切磋、琢磨、玉成其事、金玉良言、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琼浆玉液等等。据统计,带斜玉偏旁的汉字大约有246个,都与美好有关。玉石代表天,中国用的最多的玉料是青玉,古代叫青天、苍天,《山海经》讲的149座山中有17座出白玉。著名学者叶舒宪认为华夏先民正是凭精细琢磨的玉器、玉礼器来实现通神、通天的神话梦想,建构出一套完整的玉的宗教和礼仪传统。

华夏文明发生背后的一个重要动力是玉石神话信仰,华夏神话之根的主线是玉石神话及由此而形成的玉教信仰

中国在青铜器、铁器时代之前的新石器晚期大量使用玉器,历经几千年,最终形成开启华夏文明曙光的玉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近年发现的石峁文化。良渚文化与东北红山文化并驾齐驱,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到最高峰。但这两种文化都神秘地消失了,承接它们的是二里头文化与齐家文化,它们与玉文化及夏代文明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公认的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该文化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世纪,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洛阳附近和伊、洛、颍、汝诸水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后,二里头文化主体为夏人遗存的观点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学术界也都倾向于认为二里头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之所在。但夏文化的发源地在何处?它是如何发展到中原的?

考古文物证明,齐家文化的范围主要在西北,这个时期的玉文化与夏朝初期文化形态高度重合。考古发现,南至珠江流域、北到辽河流域、西至河西走廊、东到东海之滨都有玉璧、玉琮、玉璜一类礼器出现,这体现了玉信仰和神话观念的传播过程,齐家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相比较早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齐家文化玉器朴实无华。齐家文化玉器材质大体包括石、半石半玉、玉,还有绿松石、天河石等,受当时经济、交通等条件限制,只能就地或就近取材——不管"就地还是就近",都必须有玉矿。考古发掘和矿石开采活动表明,齐家文化分布范围内存在着丰富玉矿,武山、积石山、马衔山、祁连山、马鬃山等地都有玉矿发现。

比丝绸更早期的跨地区国际贸易对象是玉石,中原地区需要从西部运输玉料,由此构成了玉石之路

通常人们都认为古代用玉均来自新疆和田,2019年甘肃境内马鬃山玉矿的发现打破了这一认识。

石峁遗址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秃尾河北侧山峁上,是已发现龙山晚期到夏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中心。齐家文化分布区紧邻石峁文化区,齐家人在制作玉礼器的同时会不会通过陆路和黄河水道向石峁古城输送玉料?

中国玉教神话信仰传播的路线先是北玉南传,然后是东玉西传。从全球范围看,不论是丝绸贸易之路,还是茶马古道、香料之路等,都是在文明史"小传统"中出现,而新石器时代末期以来的玉文化、贸易通道更具备文明发生的动力意义,玉石神话信仰是华夏文明发生背后的重要动力。中原地区缺少玉矿资源,因此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中原地区影响力最广大的仰韶文化不能像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那样生产出规模性的玉礼器。直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文化、临汾下靳村和芮城坡头村庙底沟二期文化,以玉璧玉琮为代表的大件组合性玉礼器体系才首次登场中原地区,随后又有成熟多样的玉礼器体系出现在中原腹地,并通过二里头文化的承上启下作用,建构出夏商周三代一脉相承的玉礼器传统。

比丝绸更早期的跨地区国际贸易对象是玉石(地中海文明主要关注绿松石和青金石),包括由玉石开发所衍生而来的金属矿石。中原地区需要从西部运输玉料,这些运输通道的形成就构成了玉石之路。沿着晋陕大峡谷两岸,就是中原大规模出现玉礼器的地方,包括石峁遗址、延安玉礼器、陶寺文化、清凉寺文化、安阳殷墟文化等。史前玉路主要靠水路,黄河及其支流充当了西玉东输的主渠道。考古文物证明殷商时期和田玉就已进入中原。古代典籍记载显示,周穆王先向东走,到河南,越过黄河,过三门峡,到山西,绕过五个盆地,出雁门关,然后去河套、昆仑。《战国策》、《史记》都有"昆山玉路"的记载。这条漫长的玉石贸易之路从新疆出发,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运抵河南;西域的玉石、宝马、瓜果传到中原,后来中原的丝绸也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10520.html

相关阅读: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