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率大军攻打广石,张合死守,不克,成对垒之事,刘备写信求蜀兵,其实真正出蜀的蜀兵可能并不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再加上杨洪所言,出者,必是川蜀精锐,男子当战女子当送吗。七月,操恐汉中有失,其实之前曹操应该已经做好失汉中的准备了,但是毕竟是自己取得的,焉能轻易与人?九月至长安,支援汉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率兵渡过沔水,直达定军山,应该是偷渡的,以至于给了夏侯渊致命一击,黄忠力斩之,此时关中震动,军无主帅,就在刘备欲一举消灭汉中的魏军时,一个叫郭淮的家伙,任行军司马之职,在众将官前推举张合代替夏侯渊,刘备震惊,战局又进入了暂时的僵局状态,张合使部队退到阳平以东,布汉水解营,欲蜀军半渡而击之,被刘备识破。伯言观之,深感疑问,为什么刘备在攻打张合时可以小心谨慎,以至最后的胜利,而面对陆逊不差于己之兵麻痹大意了呢?看来将领是个很令人深思的问题,刘备对张合心里有点那个,但绝对说不上怕,只是会谨慎用兵吧,至于夷陵之战,放到下篇去分析。是年四月,操引军至汉水,刘备第一次没有带着恐惧的心理对众将说:操虽来,亦无能为矣,汉中必为我囊中之物矣。第一次这么狂妄啊,向徐州那次,远远望见曹操的军旗就弃军而逃了,呵呵。曹操此来,依伯言看来,就是为了接回在汉中的魏军,他从褒斜谷来,一路又拒陷设防,一方面的确是怕刘备抄其后路,二就是觉得汉中真没希望了,都回家吧,还有就是运粮问题,除了陈仓关,基本很难大面积的运粮了,稳定军心吗,毕竟是大战略家,比我应该是想的多一些,呵呵。曹操兴师问罪来了,你来我跑还不行?我让着你,我只要不与你大部队接触,看你能耐我何?况且你又没有蜀军那么好的山地作战本领,粮草供给又那么紧张,待你兵僻意沮之时再破你,果然,刘备真的很老实,就是不碰你,曹操运粮至北山,黄忠给劫了,赵云不知怎么回事,跟操军碰上了,好吗,这叫一个倒霉啊,赵云估计是想到李广了,退回营寨,偃旗息鼓,大摆空城计,一同鼓,再来个万箭齐发,操军自相践踏,死于汉水中的操军无数,刘备后来很高兴的对赵云说:子龙一身都为胆也。自此,王平又投靠了蜀军,这下可是火上加霜,两军相持几个月,在杨修的‘鸡肋’中,操军饮恨退出了汉中,自此,魏国再未能击破蜀国寸土(灭蜀之战不算)。从此战后,刘备巩固了自己的地盘,是年,称汉中王,历史上新的一页翻开了,那就是:三国鼎立!评:刘备弃门户之不顾,而与东吴争夺南三郡,几丧一州,使张合深入巴,这是刘备极大失误,后来又不能有效的联合东吴,使荆州矛盾日益激烈,这是刘备乃至整个蜀汉的最大败笔,间接的导致了关羽倾覆,先主彝陵倾颓。
曹操攻克汉中后,虽然没有留下大批军队,但是却留下了张合,徐晃等绝世勇将,这可以说曹操对汉中的重视是不容质疑,因此又把亲信夏侯渊都督汉中军事,可惜夏侯渊缺少智谋,远远不及张合,这对刘备回军援助,且在被动的情况下站稳脚跟是极大的帮助。并且使张合孤军入巴蜀,随局部取得胜利,但在张飞的反击下,不得不饮恨退回汉中,折兵上万其实都不止一万,这样就更加被动,在刘备率兵马攻打汉中的时候,夏侯渊没能有效的利用地利来阻击,至少应该拖延刘备军的速度,最后被黄忠击毙。后来曹操军马虽弛至汉中,无奈优势尽失,并且刘备行军十分谨慎,又常常打击曹军粮草,再加上道路阻绝,关羽兵马节节胜利,迫使曹操放弃汉中,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令大将镇守关中,支援荆州。那么接下来,刘军和其他军队都会怎样调配呢?请看:??命绝荆州上次讲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刘备尽川蜀之力终于夺得汉中,并且派刘封,孟达北上取房陵诸郡。这时情形一片大好,是年七月,孙权再伐合肥,曹调集各路淮军与孙权激战,这时曹操大军仍在汉中,陇右一代徘徊,一者,惧刘备‘得蜀望陇’,二者,对自己失败并不甘心,但士卒疲惫,必须经过一翻休整才能再次征战,还好刘备北出汉中,已穷巴蜀之力,正所谓“强弩之末,不穿鲁缟。”曹操到也偷得半日闲。但这时,三家都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留守荆州的关羽利用这有利的形势,留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亲率主力北攻樊城。北伐之前,先派大量斥候,劝降,诱反,谍报,尽一切所能用之事来获取主动。这个时候南阳郡太守侯音反,这实在是令魏军反胃的一件事,曹仁要守襄樊,张辽久在合肥,且与东吴交战正酣,自己又得防御枭雄刘备,一时间惊慌失措,不过很快,曹仁亲征侯音,大败之,枭其首,残酷的镇压了叛乱。这个时候,关羽很能把握时机,帅兵迅速包围襄樊,曹仁令吕常守襄阳,自守樊城,以拒关羽。关羽为什么亲征襄樊呢?第一,为配合刘备占领汉中后的战略布署,打汉水水路令汉中与荆州相连,第二,襄樊防守薄弱,起义不断,确实是北伐的好时光,一但北伐成功,就可直取许昌,迎回献帝,在政治上,军事上,气势上,都会胜曹魏一畴。当然了,难保关羽不会有人家建功立业,我这独守抗头的想法。曹操先派大将满宠,(“满宠是魏国名将,最初在曹操手下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以执法严格著称;转任汝南太守,开始参与军事,曾参与赤壁之战。后关羽围攻樊城,满宠协助曹仁守城,劝阻了弃城而逃的计划,成功坚持到援军到来。曹丕在位期间,满宠驻扎在新野,负责荆州侧的对吴作战。曹睿在位期间,满宠转任到扬州,接替曹休负责东侧对吴作战,屡有功劳,后因年迈调回中央任太尉,数年后病逝。”满充这人立志刚毅,勇而有谋。)去说服
东吴修好,许以割地。权度便宜,引军退还。而后,谴都督于禁,大将庞德,兵樊城北,徐晃驻在南阳,相机策应曹仁。并且使满充潜归樊城。是年八月,大雨,汉水泛滥,关羽利用水势攻打于禁,于禁等七军被水淹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曹军数万人被俘。关羽乘势围攻樊城,又派一部攻打襄阳。曹操急召徐晃督大军助曹仁解围。又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助阵。这时关羽先头部队进占偃城。陆泽人民也起来反曹,响应关羽,这时关羽“威震华夏”,曹操感到不安,准备迁都。曹仁同志在樊城坐不住了,企图效南郡故事,弃城北狩,兴而满充急谏乃止,按剑道:“有复言退者,斩。”这个时候,双方大概有多少兵马呢?至使曹军至此焉?我们不妨猜测一翻,关羽兵襄樊,兵力三万左右,征收的各方起义军,加起来数千以至上万众,则四万余,计平于禁数寨,何殇万人哉?加之不下五万矣,而曹军苍忙东还,兵疲意沮,加之水淹七军,于禁请降,华夏震动,即使曹操也不敢小窥关羽耳。其实于禁(于禁,魏国五良将之一。他最早随鲍信起兵,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官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有一次曹操的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告发于禁叛变,恰好此时张绣叛变来攻,于禁就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高兴,于是封他为益寿亭侯。后来败吕布,破袁绍,于禁与其它五良将都轮流任先锋官而表现活跃。还有一次曹操厌恶朱灵并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被迁至左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去救援,但被水淹七军而被擒,于禁投降了敌人,而他手下的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也就归属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泪流满面。曹丕就命他去拜见高陵(曹操的陵墓),因为陵中画有他屈膝降敌,庞德不屈的图画,所以于禁不久就羞愧发病而死,死后追谥为厉侯。)对关羽前期胜利有很大的作用,他一生未尝败绩,可谓常胜将军,众莫挡之,且号毅重,就连这种军政全才都败于关羽,难免曹仁会心生退意。情况出现转变,关羽军缺粮,偏偏又洗劫了孙权的粮仓,人正愁出师无名,你却受人以柄,何愚至哉?早在关羽进攻樊城时,东吴大将吕蒙就提出乘机夺回荆州。孙权以治病为名调吕蒙回建业,以麻痹关羽,密谋袭取荆州的作战方案。接着根据吕蒙意见,派陆逊接替吕蒙镇守陆口。陆逊又写信给关羽,恭维他,进一步麻痹关羽。关羽中计,不再防备东吴,同时还把后方预备部队抽调一些去增援樊城前线。这是正好为其正名。以讨不顺。于是孙权以此为借口,命吕蒙率军袭击江陵。
是年十月,关羽与曹军进入胶着状态,是攻是守,是退是尽,关羽犹豫了,但是身为主帅,很容易把自己的心情传染到全军,一时间全军骚动。当是时也,吕蒙率军进至浔阳时,率津右护军蒋钦、偏将军潘璋、朱然,平虏将军周泰、中郎将韩当、骑都尉虞翻诸将西上,把全部精兵隐藏在大船中,使士兵都穿上白色的商人衣服摇橹,昼夜不停地溯江西上。吕蒙利用关羽军内部的矛盾,派人先后说降了傅士仁和糜芳,这样公安、江陵两个重镇就被吴军占领了。接着吕蒙派陆逊西进,攻占夷陵、秭归,切断关羽入川的退路。这个时候,关羽才懊悔自己决策的失误,督军迅速开回南郡,其实此时关羽有两种选择,一是迅速西进,会合刘封部,等与刘封会合后,再知道荆州失守,士兵也无可奈何了。其次就是弃车保帅,遛之呼也,“刘备惯用招式”不过关羽起初以为是误会,帅军赶回荆周,即使是被困麦城期间,也没有断绝此念,但是害他失败的,最终还是‘傲’字。然后事情进展就很容易预料了,曹操下令曹仁不得追击,关羽派人去上庸,要刘封、孟达发兵前来支援,刘、孟以上庸初定为由,拒绝发兵。关羽自知势穷,不敢回江陵。十一月,西走麦城,士卒离散。十二月,到临沮,归路被吴将朱然、潘璋切断,关羽、关平父子被俘,并被斩首。孙权平定荆州。评:关羽初攻襄樊,时机,军队都是远远的优势,但是他的优柔寡断至使他不能放手一拨,虽然在围襄樊的时候,出色的运用了“围点打援”这一策略,借山洪,破于禁。但是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心理上的骄傲自满,终于使他陷如被动,并且越来越深,以至于孙权军有机可趁,大破江陵,公安守军。并且还是因为他的犹豫不决,没有当机立断,或鼓励士气,一举破魏,或迅速解围,督军南归以保江陵,但是他迟迟无法抉择,以至于隆中对中道夭折,也茶点使兴汉成为泡影。可见,一个品行兼优的帅才是多么的重要。至于曹操这方就很不容乐观了,兵马基本进入真空状态,许都离关羽军又那么近,难免会有迁都之想。但是在军事上,曹仁当机立断,不管手段如何,至少迅速的稳固了后方,并且分兵把守襄樊。使关羽不能集中兵力,即使后来是在汉水暴涨,基本没入樊城城墙“并且这时于禁七军皆没”的时候依然不能使关羽攻克,确实是世之福将也。这使关羽无法安心北去,以迎汉帝,也为曹操,张辽,徐晃援军的到达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但是曹操又犯了个错误,自从赤壁之战后,曹操好象对孙刘有一种难以言达的恐惧,下令不得追击,令曹操史料不及的是孙权竟然那么快就占据了荆州,并且关羽死难。曹操不追击不外呼主力实在是不堪负荷,徐晃的主力大多数都是新兵,也就是说曹操真正的主力确实被刘备消耗到了一定程度,不南下追击也是明知的选择,他可能还想像当初公孙度杀二袁一样,兵不压境而乖乖臣服。不过确实关羽首级归了曹操,东吴一时间内也不得不像曹操称臣,可惜曹操取荆州然后一统江山只能是空想了。
孙权这方,首先是及早退出了孙曹战场,养精蓄锐,并且用陆逊的计谋使关羽麻痹大意,撤走了将近荆州全部守军。然后不失时机的在关羽进退两难的时候奇袭荆州,然后就是‘安民’,使关羽军不攻自破。处处占据了上峰,战场的结局也就不难预料了。但是刘备见义弟死难,兴汉成空,蜀道艰难,他会做出什么选择呢?请看?《彝陵覆败》上次讲到,关羽授首,陇中对中道夭折,孙刘矛盾激化,魏王曹操病崩,长子丕即位,迫献帝让位于他,是为曹魏。刘备大惊,亦称帝于成都,号曰:“蜀汉”刘备决心用武力夺回荆州。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汉国,史称蜀汉。六月,刘备将出兵东征孙权,命车骑将军张飞率军万人自阆中会师江州。临出发前,张飞被部将张达、范强杀害,持其首级奔降东吴。刘备留诸葛亮在成都辅佐太子刘禅守国,留赵云在江州为后军都督,亲自统率黄权、张南、冯习、吴班、陈式等将领和士卒四万多人东征。然而孙权早已料到刘备会出兵报复,对刘备的大举进攻早有防备:1.把都城从建业迁到鄂,张名为武昌,以便扼守荆州;2.任命陆逊为镇西将军,镇守夷陵,所部李异、刘阿等进驻巫县、秭归,以加强西线防务;3.任命周泰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相机图取汉中;4.派遣使者到蜀汉,要求议和,重归于好;5.派遣使者向曹魏称臣,以免两面受敌。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不听从赵云等人的谏阻发兵东攻,蜀军先头部队击败防守巫县的吴军,进占秭归。陆逊实施战略退却,一直退到夷道、?亭。第二年正月,蜀军吴班、陈式的水军占领夷陵,屯兵长江两岸,刘备也进抵秭归,他派黄权为镇北将军,指挥江北诸军,以防魏军进击蜀军的翼侧。二月,蜀军主力进至?亭,前部到达夷道,将孙桓的一部分吴军包围。刘备率大军从巫峡建营至夷陵界,一路立了五十多营,夹江连络,东西合围。刘备这时命马良诱反武陵蛮夷,光禄勋黄权说:“东吴人打仗向来很勇猛,千万别小看他们。我们水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要退兵可就难了。还是让我当先锋,在前面开路,陛下在后面接应。这样比较稳妥。”但是刘备大意,估计一半也是急功近利,脑袋变的很不情形,开始出昏招,你黄权不让我前进是吧,走,我命你为镇北将军,去守北方吧,其实就是监视曹魏动静,没什么大的动作。然后,率主力沿着长江南岸,翻山越岭一直进军到了?亭,这下陆逊手下坐不住了,分分请求打一仗,把‘小鬼子’赶回老家去。但是陆逊制止了他们这一想法,这时我想起了陆抗,同样的状况,甚至同样的地点,他们临阵不乱,阻止了手下愚蠢的举动,真乃一代将帅风采。甚倾慕之。
从此,战争进入胶着状态,也就是相持阶段。刘备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于是双方持续了半年之久,即使是孙安东被困于夷道,陆逊还是顶着压力硬是一兵不出。但是刘备舍舟就步,依山傍水,处处结营,主动尽失,天时地利又不得我便,这些很快就完全暴露出来,陆逊牢牢抓住这一时机,进行反攻,于是进入反攻阶段。而后陆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这下子诸将又蒙了,好吗,当初我们让你打,你不打,现在刘备站尽关口,险要,现在出击,肯定没有好处。陆逊不愧是陆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己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但是他们最终不知道,陆逊让他们空杀兵,致使冯习兵马前移,这样,在二百余里的“山路”注意,是山路,山路崎岖,根本无法实行快速转移,而水陆就不同了,虽然是下游,但是行动依然很方便,并且又是悄无声息的去,谁能察觉?并且刘备已经放弃了水陆,所以很难得到陆逊水军的一手资料与动向。这间接的导致了彝陵倾覆。是日也,命朱然督兵于水陆以绝冯习与刘备的联系,并且陆逊在前是亦是火攻,造成大面积的混乱,然而真正令蜀将憋气的就是后院起火,根本无法再战,士气已经不复存在,又是山路,致使冯习前军全军覆灭,仅廖化,吴班死战乃出。陆逊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靡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虽然在诼乡.马鞍山等处举行反攻,尤其是马鞍山“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但是刘备无力回天,于是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未几,备托孤于诸葛,李严,死于永安宫。评,刘备初伐东吴,战尽优势,但是急功近利,反而被牢牢的困在彝陵二百余里的山地上,战场上失去主动权,于是优势尽殆,终没于东吴陆逊之手。
而孙权这方面呢?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都谨慎对敌,为防双方受敌,不惜曲身于魏,忍辱负重,可谓大丈夫,陆逊行事谨慎,且有韬略,逐渐把蜀军引入万劫不复之境。但是曹魏就做的很不好,没有趁机破其一势,吴蜀唇齿相依,互为臂膀,灭一焉能独存焉?所以,我认为,最大的输家不是吴亦不是蜀,而是魏,并且,这场战争,根本没有最大的赢家,中了曹魏二贼自斗之计。消耗了两家实力。这时,刘备已死,南中,高定.雍凯拒城而反,先帝留下的种种隐患在刘禅,诸葛亮面前曝露无遗,那么身肩社稷之重的诸葛亮会做出什么惊人的抉择呢?请看下回??《南中之战》上一回,刘备彝陵倾覆,仅以身免,然后益州动荡不安,矛盾基本曝露无遗,先是黄元反,虽然被杨洪平定,但李严走后的南中太守张裔被流放到吴,开始明目张胆的反蜀。为了免除四方受敌,同样为了继承先帝遗志,为了兴复汉室。他冒天下之大不韪(蜀国)因为诸葛亮是以牺牲荆州的占有权来换取对吴的和平,于是派邓芝访吴,陈说厉害,是年,孙权派张温使蜀,正式沥血而盟,真正的孙刘联盟正式形成。这样,对于南中属吴(事先投吴,基本是以吴为宗主国)的雍凯势力是致命的打击。南中:包括蜀汉南部的越?、益州、永昌、?柯四郡,是叟、青羌、僚、濮等夷越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然后诸葛亮以遭逢国丧为由,不便加兵南中,于建兴二年(224年)春,关闭通往南中的灵关,以一年多时间,进行南征准备。为了筹备军队,同样使人民殷富,维护汉的统治,诸葛亮显露出超人的政治力:1。平稳接管刘备权力,擢用大批名士,牢固掌握军政大权;2。“务农殖谷”,与民休息,积极创造物质条件。这样就为稳定蜀汉,出兵征讨奠定了物质,政治条件。诸葛亮为贯彻“南抚夷越”的方针。在诸葛亮率军出发时,参军马谡向他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诸葛亮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诸葛亮于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率众南征”,是年五月“渡泸进益州”(今云南晋宁东)。兵力配置:1.诸葛亮亲自率主力西路军由成都南下,沿江下到?道,经安上进击越?的高定;2.令门下督马忠率偏师为东路军,从?道进击?柯朱褒;3.令降都督李恢率偏师为中路军,自驻地平夷向益州郡、雍?进击,以吸引和牵制雍?,等待诸葛亮主力军的到达。过程: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蜀军南征。西路诸葛亮大军到达马湖江(今金沙江)北岸后,即经安上,沿江西上,向集结在旌牛、卑水、定笮等地筑垒防守的高定的军队突然发起进攻。结果高定被杀,蜀军占领越?郡。东路军马忠进入南中后,取道?柯,击破反叛的太守朱褒,朱褒率军西逃。中路军李恢由平夷进至昆明时,由于兵力薄弱被当地少数民放包围,他扬言愿与南人合作。南人松懈戒备。李恢乘机出击取胜。同年五月,诸葛亮从越?以南渡泸水,深入人烟稀少的南中山区。这时益州郡的雍?被高定部下所杀,继起的孟获抵抗蜀军,被俘获,诸葛亮请孟获观看蜀军营阵。亮在南中,所战皆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阵营之间,问曰:“此军如何?”获对曰:“向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祗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蜀军三路声势相连,诸葛亮七纵七擒孟获,孟获心悦诚服地投降。当年秋天,蜀军三路会师滇池,全部平定了南中的叛乱。
后诸葛亮果不加害孟获,使其为御史中丞,安抚夷月。是年退兵,留马忠,张疑等守南中,并迁当地豪强于成都,亦征兵数千,以为诸葛连弩,这也是蜀国的王牌军,直到姜维时期,因操令不慎,以至全军覆没。自此,诸葛亮做到了不守而守,可以安心北去。在诸葛亮时期,南人不复反焉。评:诸葛亮先是断绝其外援,后分兵夹击,大破之,先,尊贤重士,安抚百姓,致使民殷国富,使先主留下来的种种弊病基本革除,从战术上没有太大的可点之处,但是在战略上是不容质疑的,彻底的贯彻了攻心为上的方针,善后工作做的也很完善,致使亮可安心北伐,且不置兵于南中。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贯通古今的智慧,他早在隆中就提出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自古以来,能够与少数民族平等相处的只有诸葛亮,相比较,曹魏.孙吴逊色太多了,吴国后期基本天天忙于平定叛乱,而即使是三家归晋的晋朝也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诸葛亮的惊人智慧根本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罗贯中“吹”出来的。但是陈寿说他:“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这是不是史实呢?那么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诸葛亮,到底是怎么贯彻他的北伐方针的呢?上次讲到诸葛亮南争蛮夷,取得决定性胜利,当是时也,魏居北方,三分有二,东吴偏安,陆逊相辅,诸葛亮在这样得情况下,做到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西和诸戎是很不容易的,现在社会相对稳定,蜀汉的上流阶级,很大一部分请求北伐,兴复汉室。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上了流传千古的出师表。轰轰烈烈的北伐开始了。战前准备1.做到政通人和,路不拾遗。2.在南中征集了8千名能争善战的雇佣兵??无当飞军。3.调集大军驻守汉中,日夜操练。4,秘密策反孟达,以及前面的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誓师北伐。使赵云,邓芝出箕谷,以为疑军,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但是,出兵前魏延上帐献策曰:
‘夏侯懋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也有同样的记载。但孔明认为:“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诸葛亮否定了魏延的计划。这时很多人开始说了,诸葛村夫不识兵法不知道出奇制胜,这么好的机会白白溜走了。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首先,子午谷大部分在西城郡,并且相当险峻,只要有一些守军就很难突围过去,反而打草惊蛇。其次,即使过了子午谷,要么据守长安,要么据守潼关,但二地天险,有很少的部队就能防御住,并且魏明帝令张合飞速来救,后来还亲镇长安。你很难在及短时间内攻克,攻克了,也失去了战机。所以,诸葛亮的顾虑不是没有理由的。但是,我认为,出了子五谷可以拖延大部队进攻时间,可是那时侯蜀汉大将已经分崩离析,他不可能让魏延冒生命危险做出那种事,诸葛一生唯谨慎,此言得之。早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7年,孟达叛蜀投魏,魏“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以达领新城太守。”《三国志?蜀书?刘封传》并委以西南之任。不久,申仪(西城太守)背叛刘封,申耽(上庸太守降魏,魏改西城郡为魏兴郡,以申仪领魏兴太守。至此,汉中的东大门?魏兴(今陕西省安康地区)全部属魏。安康西接梁洋,南通巴蜀,东控荆襄。对魏国来讲,得此地,既可保中原不受威胁,又可待机伐蜀魏兴郡之命名,寓意也是十分明显的,即是魏得西城而将兴起统一大业的意思,足见当时魏国对此地的高度重视。魏太和元年(蜀汉建兴五年,227)底,孟达阴图归汉,司马懿率军倍道兼行,于太和二年正月攻破。新城,斩孟达《晋书?宣帝纪》。从这一事件可看出魏对汉中之东的魏兴郡、上庸郡的严密防御。子午道北起长安,南至今汉中市洋县为终点,其间绝大部分路段在今安康地区的宁陕、石泉两县境内。若魏延出褒中,循秦岭而东,取道子午,必遭魏国的拼死截击。宗上所述,魏延之计成功几率简直微乎其微。诸葛亮的一大败笔就是坐视孟达失败,不过那时诸葛亮以及大多数蜀将都很厌烦孟达,坐视也就没什么难以指责的了。随后,魏明帝深深感到压力,我看到这里,也不禁一震,要是蜀军进军速度快一些,或者出斜谷,直
取长安,那么长安以西真是岌岌可危了。但是咱们丞相不,咱们要贯彻隆中对思想,“西和诸戎”,仅仅使赵云.邓芝,帅士卒疑惑魏军。魏军的统帅现在是立下赫赫战功的曹真大将军,他即使再笨,见蜀军雷声大,雨点小的“凌厉攻势”,也不会傻到帅兵去拼吧,咱曹大帅不,我就得打出你去,可见他用兵真是难以恭维。不过大将张合看出此意,领精兵数万直扑西城,这是咱们大丞相还在漫漫幽幽的进行武装游行那,突闻此事,竟然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慌忙令马谡帅兵2万余守街亭以拒之。我那时又纳闷了,大将军魏延,车骑将军吴懿都在,你叫他去做什么?并且2万汉兵跟3万多魏兵拼,并且对方还是张合,这明摆着就是去送死。最后还说什么违我节度,就是不违,也是招败不误。咱们马谡兄很可爱,看见自己处于劣势,赶紧效仿韩信背水之战,可惜韩信能成功是因为敌将是个冒失鬼,张合何许人也?会中你计?张合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瞬间摧毁了这股力量。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根本没有应变之才。用人,识人也远逊先主。后面的发展就很容易了,。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到这里,我有时会说,为什么先主不夺他兵权?李严不在永安吗?让他北伐不更好些吗?即使没有李严,魏延不行?说实话,我认为就是不行。首先,魏延的子午谷计让诸葛亮一直很不安,怕他做些出格的事,至于李严,那更不好说了,至少刘禅信任诸葛亮比信任李严强太多了。话随如此,但以后伐魏结果就很明显了。同年十二月,二次北伐,出散关以攻陈仓,粮尽不克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229年(建兴七年)四十九岁三度北伐,收取武都、阴平二郡,败走郭淮,因功复丞相位。是年孙权称帝,亮以魏国未灭,联吴为上,乃遣卫尉陈震庆权正号。230年(建兴八年)五十岁魏国曹真等数路进犯,但因子午谷道险难行,又为大雨所阻,魏明帝下诏班师。亮遂遣魏延、吴懿深入西羌,大破魏军。231年(建兴九年)复出祁山,以木牛运;先于上?击败魏军,又于卤城大破司马懿。但因李严假传圣旨,只得退军,于归途中设伏射杀魏国名将张?。
232年(建兴十年)屯兵汉中,休练士卒,制作木牛流马,屯田积粮,准备与魏国长期作战。234年(建兴十二年)知会东吴,东西并进,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司马懿坚守壁垒,避不交锋,亮遂临战屯田,与魏军相持百余日,不幸积劳成疾,病逝军中。临终属以后事,大军安然退回,遵遗嘱葬于定军山。评:诸葛亮毕生精力可以说都是鞠躬尽瘁的,这无可厚非。他的政治手腕我们也都有领教,也应该佩服。他治国方略也是前所未有的,并且还懂得尊重少数民族,我现在一直崇拜诸葛亮,大抵是因为这点。并且诸葛亮也为蜀汉留下了蒋宛.姜维等一系列人才,如果从马谡事件就说诸葛亮任人唯亲是错误的,污蔑,从诸葛亮废李严说他大权独揽,控制少主,亦是错误的。这是对这为伟人的不公正评价。但是诸葛亮的军事就很令人遗憾了,首先,他不明白西城郡以及上庸,房陵的重要作用。其次,他认死理,一直是西和诸戎,坚持政策一百年不动摇,就是姜维大将军也是如此,不能说不是遗憾。最后,他没有应变的能力,亦没有攻坚的决心,他善谋不善断,这对一个领导者,尤其是军人,是难以言表的过失。他很难在战场上抓住稍从即逝的战机。他只适合做军师将军,而不适合做大将军。让他统兵可谓“误国。”诸葛亮没有完成他的北伐就撒手人寰了,留给后主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那么,是谁挽救了蜀汉?是谁在蜀汉最后一刻奋勇抵抗?请看下集《十一中原》在这样的环境下,诸葛亮死后,谁来使濒亡的蜀汉重现生机呢?那就是蒋琬,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任尚书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蒋琬逐渐为众所钦服。他贯彻了诸葛亮生前的主张,效曹参故事。但是在军事上,他显然更加二流。他把防守汉中的大部分兵马迁到梓潼郡,以至于曹爽攻蜀,汉中兵不满三万。又使得东吴对蜀汉的友谊产生怀疑,幸亏那时孙权健在。他大胆地尝试改变了诸葛亮一贯的北进策略:由水路袭上庸,以减少粮草运输对军队的限制。但是没过多久就死去了,但即使他不死,这项措施也很难贯彻,因为他主张是有上庸,水陆取宛洛。那时荆州不在蜀汉手中,这项计划过于冒险,一旦失策,根本无法退回四川。就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想,蒋琬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给大家看,其实主要是为了休养生息。蒋琬死后,费?继其职位,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这时姜维开始统兵,但是费?制其兵,每不过万
延熙十年,公元247年,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於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这时的姜维用兵可谓利大于弊,每次都能获取胜利,并且掳民而还。照这样下去,魏国边境一定越来越薄弱,可谓蚕食。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这是的姜维主张西和诸戎贯彻诸葛亮的路线,并且继续蚕食魏境。兵马不多,有利于调动,也有利于隐蔽。所以每战多多少少都会有功。但是,接下来,蜀汉的命运就不那么幸运了,估计姜维也被自己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妄图克服中原。既而九伐中原。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春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这次还算幸运,没有大的损失,但是他走的路线却不像攻取中原的,反而比诸葛亮的还要偏西姜维本身就是羌人,想家了?还是为了争取羌兵?很难下结论。但是经过这次,他本来应该有所教训,但是他在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春正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这次可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随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这可以说是除了汉中之战外绝无仅有的大胜利,如果这时撤兵,那么姜维之名,以及在蜀中的地位都可以说是无可附加,如果继续前进,如“画蛇添足”一般。这是如果进兵,也可以取得胜利,但是他忽略了大将陈泰,就在他意气满盈,围住狄道的时候,陈泰杀了出来,杀的维军大败,结果是却住钟题。说实话从这点我就很瞧不起姜维,换做别人,难道说你围别人就不会援救?围点打援又是怎么出来的?如果说“骄兵必败”,那在姜维身上实在是太突出了。姜大将军还是不死心,他似乎只记得自己的胜利,不知道什么叫检讨。十九年春,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如果有些军事素养的,就不会有此大败,难道胡镇西到了你就一定能赢?即使胡将军不至,你怎么可以乱了方寸,以至大败?所以我说,胡济只是客观原因,真正应该检讨的是姜维。也正因为此役,不仅以前的
威名荡然无存,也使得众庶怨?,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更别说联合羌族了,这很大程度上是自取其辱。随后,姜维仍不知悔改。借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之机,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维方到众皆惶惧。姜维一时又难以攻克,换做别人,及早退兵,别图他计吧。姜维仍然死缠烂打,司马望与邓艾皆于长城,与姜维对峙,姜维是白白损耗。最后不得已而退兵。姜维连年用兵,可谓穷兵麈武。他到底是吸取了一丝教训,开始在防御上动脑筋了,上书说魏延的“重门”之法不行,难以获得大利,最好是退守汉、乐二城。坚壁清野,待敌兵疲意沮之时,杀出,可祸大利,咱们不能说不对,但是姜维接下来就搞笑了,跑沓中去了,那是相当遥远,如果汉中有是,你回援是来不及的。如果敌人半道劫杀,拖住你,汉中不就白白送人拉。事实证明,姜维也是如此失败的,他失去了主动,妄图后发制人。悲呼。这一等就是好几年。景耀五年,公元262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这下子就为灭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月馀,还住阴平。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这时的姜维又疏忽了,他不知道阴平的重要,昔诸葛亮已经再三言明了。以至于后来邓艾克蜀。虽然诸多不愿,还是投降了,虽然挣扎过,还是失败了。很多人都分析伐蜀之战,我觉得没什么可分析的,第一,姜维威名不立,兵马远且少。第二,朝廷不和,产生分歧。第三,国力衰退。就凭这三点,你早晚得败,分析的过于具体有什么用?国家之固,在民心不在山河。即使天步艰难。亦无法可想。就这样,曾经辉煌一时的蜀汉政权灭亡了。虽然有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依旧无法阻止蜀汉的衰退,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吧。评:姜维北伐,我认为无可厚非,这是必然的因素,但是如果坚持前期策略,掳民为上,略地为下的方针不寻求以卵击石的兴复计划,那么说不定还可以再生存数十年,那时跟五胡十六国的时间也差不多吻合。如果出个其才,在政治上使得国家兴盛,说不定真有可能兴复汉室,但那个人绝对不是姜维可以及得上的
蜀汉的灭亡,可以说,是必然,也是偶然。失去民心的政府一般不会长久,最多只是昙花一现而已。总评:今天突发奇想,来侃侃蜀汉为什么不能夺取中原。蜀汉政权盘踞巴蜀,巴蜀四塞之地,且民殷国富,容易产生偏安思想而不思进取。也就是常提及的“盆地心态。”:四川天府之国,山川险固,物产丰富,“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斡,器械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铁之利,浮水转漕之便”《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历代据蜀者几乎一无例外地未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安于偏霸,安于割据,不思进取。其次就是当地豪强与外来世族的矛盾问题,一直解决困难,也就是常说的“蜀系”和“原从系”(怎么那么别扭?)虽然政治上没有太多体现,但是或多或少影响了蜀汉国力。据《汉书》记载,四川“民食稻鱼,亡(无)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佚,柔弱褊隘。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可以说民风也算是重要因素,其实我想说的是对比一下刘邦和蜀汉,为什么不一样呢?刘邦同样拒巴蜀而取天下,刘备为什么不行呢?首先就是军队,关羽轻颓荆襄,原来的兵马可以说一个不胜,但是刘备蜀军还有很多至少三万的荆州兵,也正是这些荆州兵,使得刘备彝陵战前期锐不可当。但是大多,不说了。诸葛亮北伐就不一样了,那时民殷国富,路不拾遗,谁没事闲的北伐玩?大多很不情愿,想想就知道,120万人口,如果不是强征,哪里来得近20万大军?这下子好了,川里的贫瘠鳏寡多了,又要养活那么臃肿的机构与军队,可想出当时矛盾是多么尖锐。离心力加强,凝聚力减少,屡次用兵不见成效,等士兵熟悉了环境,安土重迁后调遣他们去打仗,可想像是多么困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099862.html
相关阅读: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