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年来「戏说」系列盛行,不乏贴金抹黑,颠倒历史在所不惜。立场就是看站那一边的问题,所以感觉应有不同。对于被杀光、抢光、烧光的徐州人民而言,曹操是屠夫(换成现在的甲级战犯也行),因此曹操辜负人民。对于曹操本人而言,不管是徐州人民、汉臣阴谋、还有一堆阻挠曹操的人,这些人都是辜负曹操的人。就看立场站在「人民」一方,或站在「曹操」一边,因而有不同的感想。二要讲历史的话,曹操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史料出自《孙盛杂记》)的时间在于杀人之后,曹操早已满手血腥,即吕伯奢血案的犯案感言。曹操杀人可以感觉负不负,被杀的人也可以感觉负不负,曹操因为多疑性命而求活,被杀受死者则人死不能复生。或许站在曹操这边可以擦剑拭血,悠闲的提出正当防卫或是数落吕伯奢该死,但是万一身处被害者之地,不知对凶手又能有任何怨语。又《观沧海》为曹操作于建安十二年秋(他说为庐龙塞不临海,此略,姑从众议。),当时曹操正领兵北伐乌桓,准备追杀袁尚及袁熙,也就是先于官渡攻其父袁绍,曹操打算赶尽杀绝消灭袁绍全家父子,只是后来被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及袁熙及侄子高干逃走,不过就算跑到天涯海角,曹操也要斩草除根。刚好此时经过海边,眼看风景不错,曹操一边写景一边得意,写下《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及《龟虽寿》等几组大作,这与杀人前凶手自傲的心态,并无不同。因为明天就要杀死你啦!曹操可以得意的笑,尽情地歌颂天地,好像人生最得意的事就是杀光他们的男人(袁氏满门)、夺走他们的女人(曹丕纳甄后),抢光他们的财产(四州土地及人民)等,然后被后人崇拜为民族英雄云云。其它再多对曹操的感叹,几乎有意忽略历史事件,想必不知杀人或屠杀而有怀叹,如果是站在被杀那边,不知是否仍悠然自在?不知曹操昔日「荥阳遭徐荣须臾、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而撤、汉中逢刘备得退及潼关淋冒箭雨窘惭。」又应该是谁负谁呢?三有些主观式的臆测,极具争议,混摇视听有余。例如拜大儒为师的刘备,与战争世家的孙权,居然可以把刘备看成黑社会老大,然后孙权变成知识界精英领袖。然后孙权志在偏安、刘备想要对汉室交代,结果曹操想立法为师、或对天理有交代云云。听起来都是别人不对,历史一定按这个想法进行没错,不过,在猜测想象之前,有种东西叫「史书」,也就是记载历史的文献,由前人所撰,历经时光的考验而留存至今。史书自有前人陈述,不劳后人瞎疑杜撰。
因为曹操大翦汉室明确,坐实窃国庸贼:试问忠臣怎会残杀天子的妻儿呢?不奸怎会对拥汉诸臣下手呢?如无非分之想,曹操外用天子旌旗、出入有警跸排场、头戴十二旒王冕、使用金根六马车队,天子的仪节也不过如此。如果曹操与汉献帝不回头,从背影来看此二人,不论警卫、冠服、旗帜、座车,居然都是最高礼遇,其它人又如何分辨君臣呢?而司马懿在曹操生前并不显著,只不过是太子四友之一,官位不过太子中庶子,与侍中陈群、朝歌县长吴质等人相差无几,在曹操时代司马懿官职最高为丞相府军司马(也就是与蜀汉费?在孔明北伐五丈原时的官位相同),曹魏当时还有许多更尊贵、更权威的重臣。相反的,司马懿被指派为托孤大臣的时间,并不在曹操为其子曹丕指派,而是其子曹丕为嗣子曹?而指定,把儿子的事情张冠李载换到其父的头上。王船山在《读通鉴论》就有:「魏之亡,自曹丕遗诏命司马懿抚政始。」不是曹操,而是曹丕。
四断章取义必然产生傲慢与偏见。拿《蒿里行》的诗人感叹,以为此非暴虐之刽子手,但在《试述曹操与李世民的内圣外王》中提到:「曹操当初悲悼袁绍及袁术的发动战争,苍生凄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31)但是后来曹操本人也毫不留情重蹈覆辙,「拔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同29),两者『五十步笑百步』相差何其有限!之前的哀伤及之后的残忍,判若两人。」虽以「汉故征西将军之墓」期许,但是实际上曹操却为丞相、大将军,后来还称公称王,南面而孤,岂是小小的将军而已。而大翦汉室的行为(董贵人、伏皇后、三皇子),明明是曹操下令杀害,却被有心人认为是曹操被迫自卫反击,然后却忘了杀妻是为了实现曹操嫁三女(曹宪、曹节及曹华,其中曹节后来取代伏皇后,史称曹皇后)给天子的重要目的。不知道曹操称公的人,还以为汉故征西将军没有野心;未闻曹操献女的人,还以为汉天子的家属意外死亡。其中伏皇后有妊在身,连汉献帝(亲夫)求情都没用,曹操仍心狠手辣痛下毒手斩杀孕妇及胎儿,汉献帝就眼睁睁看着手下曹操把发妻及未出世的子女,磨刀霍霍相向。人臣当着皇帝的面,斩杀皇后及皇子,难道可以「自卫反击」粉饰:「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五固然人有好坏两面,陟罚臧否本属当然。但是一但还黑的都说成白,然后再贴金高度美化,纵使屠夫也会变成圣人。这也是先知先觉者,诱骗后知后觉者的悲哀,但更惨的是不知不觉者仍以假为真,徒然被人牵着鼻子走。要称赞曹操,最好在平乱及建设下手,这不管到那个朝代,都是对人民有益;若是曹操的恶绩,如屠城或滥杀等,应有严厉的谴贵,而不是漂白狡辩。最糟的情况就是拿不出曹操的政绩,却在曹操的犯行大作文章,拿几行断编残简就开始想象曹操作诗的心态、背后的大道理以及未来的抱负。
其实有着东西更清楚描述事实的来龙去脉,那就是史书。因为史书会记载前后发生的事实,毋须千百年后凭空幻想,既有白纸黑字在,毋须多费瞎蒙。还有《曹操全集》也有注释说明,在引用曹操的诗作之前,也可以参考出处的说明,这些都是现成的资料。这些不一定要在感叹唏嘘之前详察,马有乱蹄,人有乱手,一时不察常有的事,不过事后也可以查查数据,至少历史人物总有历史史料可寻,或者历代的批评与见解可得。最怕就是闭门造车,乱抄胡用,把别人的想法囫囵吞枣,涂改标题、淹灭作者,然后移花接木换成自己的大作,于是洋洋洒洒误人子弟的文章如此问世。连曹操的屠城都可以称善,还有多惨下场不能指鹿为马。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049148.html
相关阅读: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