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根据《课标》“设计实验探究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的活动探究建议,本站特推荐下文。下文综述了定量测定碘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支持作用。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研究人员表示,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下可能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引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莎拉-阿达尔博士和华盛顿大学的约尔-考夫曼博士领导的这个科研组,研究了接触微粒污染物会对颈动脉产生怎样的影响。颈动脉为头部、颈部和大脑提供富含氧气的血液。他们发现,细微颗粒物(PM2.5)的密度越高,动脉硬化的速度就会越快,而减少接触颗粒污染物,就能大大降低动脉硬化的进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杂志上。阿达尔说:“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通过其他研究,更好地了解接触空气污染物如何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增加。”
细微颗粒物(PM2.5)是直径小于2.5微米(人类发丝直径的三十分之一)的微粒,这种物质主要由机动车辆、发电厂和其他燃烧源产生。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接触这些微粒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是以前的研究均被证实证据不确凿。为了更加详细地研究这种联系,科研人员对5362位年龄在45到84岁之的人进行了调查,他们来自美国的6个大城市,这项科研工作是动脉粥样硬化和空气污染多民族研究(MESAAir)的组成部分。在这该研究的最初阶段,试验参与者并未表现出心血管疾病的迹象。
研究人员在大约3年时间里对每位参与者住宅附近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测量,并对他们的右颈总动脉进行两次超声测量。在排除了抽烟等其他风险因素后,论文作者发现颈动脉血管的厚度平均每年增加14%。然而,那些接触更高水平的住宅空气微粒污染的人的血管,比生活在同一座大城市的其他人变厚的速度更快。阿达尔说:“把这些发现与从这群人获得的其他研究结果联系在一起,表明生活在一座城市污染更严重地区的人,他们的中风风险比生活在相同城市、污染较轻地区的人高2%。”研究人员打算追踪研究这群人10年。他们说:“如果这一结论通过未来10年对这个群体进行追踪分析得到证实,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解释长期接触高密度细微颗粒物和临床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健康及生物医学创新研究所副教授艾德里安-巴恩特表示,这项“高质量”研究证实了慢性接触和心脏健康之间的重要生物学关系。“居住或者是在主要路口和工厂附近工作的澳大利亚人的健康状况,比在该市一个更加干净的地区生活的人更差。从积极的角度看,该研究证实了如果随着时间推移空气质量慢慢变得越来越好,那么将会对人类健康有好处。要是我们大力执行减少交通污染的政策,人类健康将会从中受益匪浅。”
荣誉退休教授迈克尔-摩尔是昆士兰大学国家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心的毒物学家,同时也是该中心以前的负责人,他赞成巴恩特的观点,认为该研究为证实糟糕的空气质量对健康有影响提供了更多证据。但是他表示,微粒和颈动脉变稠之间的联系并不能证明PM2.5就是致病因素。摩尔说:“PM2.5可能是氧化氮、一氧化碳或臭氧的一个指示剂。它也有可能只是超细颗粒污染物的一个替代品。对同时存在的污染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将能解决这些影响可能存在的机械原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34423.html
相关阅读: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
学年度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高中学习计划早制定
不要让高考倒计时牌打乱了考生的心态
高一年级化学选修四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