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在现阶段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如若课堂没有学生的参与,可想而知,这节课就会变成教师的填鸭式的教学,显然会索然无味。因此,只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使课堂真正意义上地"活"起来。
1.分组教学
应我区课改的浪潮,我校也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学习小组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行为,学生独立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和良好学习品质的一种方式;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参与意识、集体观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思维品质的一种途径。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多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因而扩大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体与群体的学习效果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在历史导学案中,教师将设计的问题分组讨论,然后展示,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历史课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就很困难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中国历史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能使学生形成学好历史的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教师引导,画上"点睛"的一笔
教学活动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如若一节课只是学生参与,而少了教师的配合,学生很可能会误入歧途。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参与,才能使课堂真正得到升华。换言之,教师的引导,也是保证学生参与的前提。
根据中学历史的学科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鼓励性教学、体验角色等方式来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保证了该节课的知识与学术性,可谓两全其美。
总之,让学生参与课堂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时刻注意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而学生也要时刻寻找参与的机会,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13094.html
相关阅读: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
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